飼料玉米大漲(圖片來源/flickr)

飼料玉米在亂什麼?貨櫃延遲價格狂飆,大飼料廠老神在在,自配飼料養豬戶叫苦

飼料玉米大漲,畜牧業勒緊荷包!因全球穀物期貨價格及運輸費高漲,加上航運堵塞,導致貨櫃玉米未如期到港,引發玉米現貨價格上揚到每公斤15元,是歷史新高。農委會昨(1/4)發布「飼料玉米價格高漲之因應措施」,宣布釋出搗碎糙米磨粉供應,同時釋出台糖庫存玉米,畜牧處並拜訪飼料工業同業公會,尋求協助穩定飼料價格。

我國的飼料作物玉米和大豆,幾乎都由美洲國家依照南北半球輪流供應,Covid-19爆發以前,玉米每公斤約7塊多,疫情至今因航運壅塞、缺工,畜牧業仰賴的大宗原物料接連喊漲。飼料大廠透過共同採購整船散裝玉米,每公斤期貨價穩定在10-12元區間。但自配飼料養豬戶依靠的貨櫃玉米卻再三延宕,造成國內玉米現貨價格激增,成本增加、豬價卻沒漲,豬農頻頻叫苦。

因疫情延宕航運,國內飼料玉米價格大漲(圖片來源/flickr)

農委會:貨櫃玉米未到港,期貨玉米仍正常

國內玉米現貨報價,從今年10月的10.5元開始飆升,元旦後更是每日一價,1月5號每公斤突破15.15元,三個月來漲幅逼近五成,引發畜牧業恐慌。許多採購貨櫃玉米自行調配飼料的養豬戶更是大喊吃不消,豬農表示,豬肉目前還未漲價是因為豬農自行吸收成本,如果飼料玉米價格不壓下來,豬農不堪虧損,最終會引發斷糧危機。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表示,去年(2021)全年進口405萬噸玉米,與過去五年均值相似,但由於航運成本大漲,造成國內飼料業者價格隨國際期貨行情波動,從疫情開始漲幅約三成,但仍屬正常波動。現階段國內飼料玉米現貨價格出現異常性高漲,一方面是預期心理,二方面是需求增加造成。

他進一步解釋,由於一部分養豬業者是購買散裝飼料玉米自行調配,但因為航運大漲,貨櫃玉米到不了港,引發飼料玉米現貨大漲。目前政府已提出三項措施,第一是釋出兩萬噸公糧米轉作飼料,第二協調台糖釋出五千噸庫存玉米,第三簡化印度進口玉米措施。

江文全表示,雖然飼料成本增加,但是豬價仍然維持在每公斤75元以下,正常豬隻成本應該是68-72元,所以豬農還不至於虧錢,除非育成率很差。他強調豬肉價格仍是回到供需決定,目前仍維持穩定,消費者無須擔心。

最近兩年飼料玉米行情飆漲(圖片來源/中華食物網)

飼料公會:自行調配飼料的養豬場,應當自行承擔風險

為穩定飼料價格,畜牧處1月4日特別拜訪臺灣飼料工業同業公會(下稱飼料公會)進行協調,以求飼料供應及價格穩定。然而由飼料大廠組成的飼料公會,亦堅持自身立場。飼料公會總幹事鄒信南說明,飼料廠以整船運輸購買期貨玉米供應穩定,現在散裝貨櫃未正常到港,造成自行調配飼料的養豬場(下稱:自配場)缺乏原料玉米,這個問題並非飼料廠的責任。

他更直白表明飼料商心聲,「你(自行調配飼料養豬戶)平常沒往來,現在找飼料廠,飼料廠當然不可能賣原料玉米,就算要賣也會算貴一點,甚至有些(飼料廠)連飼料也乾脆不賣,因為這些是打游擊的(非固定客源)。」言下之意,這些自行調配飼料的養豬場,應當自行承擔風險。

飼料大廠本身也是庫存玉米大戶,有無可能釋出玉米平抑價格?鄒信南說,「如果是買飼料廠調配好的飼料沒有問題,庫存量也夠用,但是原料不可能拿出來賣,如果換成飼料廠不夠供應給長期客戶,將會造成顧客流失。」

疫情期間航運漲價,卻不一定如期到港(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養豬協會:養豬戶自配飼料目前不符成本

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楊杰表示,養豬業有很多經營模式,目前國內養豬自配場超過六成,只有四成使用飼料廠成品。自配戶不僅可以靠自行調配飼料賺回工錢,也可掌握自己的飼料來源。

但這優勢現在卻變成弱點,因為飼料廠訂購玉米是整船五、六萬噸,自配場量只有一櫃二十幾噸又分散,無法參與穀物船共同採購,所以航運漲價及貨櫃延宕,對自配戶影響最大。「這一波原料大漲之後,原本省下來的都被漲價吃掉。」

楊杰強調以個人意見表示,「只要玉米成本價格來到12、13塊,自配飼料的優勢就已經消失,更何況現在現貨價格超過每公斤15塊,建議自配場不妨考慮向飼料廠採購以彌補缺口。」至於飼料廠是否有無藉機提高飼料價格,他認為,「理論上飼料是買方市場,加上飼料廠也會彼此競爭,所以應該不太容易。」

然而,飼料廠本身就是玉米庫存大戶,有無可能在高價時出售玉米?楊杰語帶保留說,「無法說有或沒有,飼料大廠會優先考量現有客戶,維持安全庫存量。但是如果價差大時,有可能會想賺一點。」

飼養成本一直增加,養豬業者壓力大(攝影/Alittle)。

飼料大漲,豬價卻不動如山,成本都由豬農忍痛吸收

農委會說豬農應該不至於虧錢,但豬農其實有苦難言。屏東豬農潘連周表示,目前毛豬價格穩定維持在每公斤75元,但是自疫情以來飼料成本上漲已將近四成,豬肉價格卻沒有相對應調漲,這是因為豬農自行吸收成本,目前消費者根本沒有感受到原物料上漲壓力。

他也認為政府釋出台糖庫存五千噸只是杯水車薪,光是一條穀物船進港就是五萬噸,期待政府應盡速調到玉米船進港。「豬農希望玉米緊急進口,不能只依賴美國,應該趕快從鄰近國家(印度)調度以解除燃眉之急,把價格壓下來。不然農民一定虧錢。」

面對飼料大漲、玉米急缺,豬價依舊不動如山,潘連周表示,若依現在飼料玉米價格14、15塊,豬肉價格每公斤成本將飆升到80元以上,「目前整個生產鏈成本激增,都是養豬戶在吸收。」他也強調,不只有養豬戶苦等玉米,包括雞鴨鵝全部仰賴玉米,若情況再不改善,不只豬肉漲價帶來全面物價上揚,恐怕還會引發「斷糧危機」。

國內飼料需求仍仰賴進口穀物,本土玉米數量杯水車薪(圖片來源/flickr)

國內種再多也不夠,全球供應鏈需共同面對原物料難題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陳麗婷表示,國內飼料市場區分兩種,一種是由大廠調配好的商品飼料,另一種是自配飼料。如果是商業飼料,上游大廠有做期貨跟原料管控,購買商品飼料的人,其原料採購風險是由上游去做管控運作。但如果是自行調配飼料的人,原本上游的採購風險變成要自己吸收,這是長期自然形成的生態,只要出現原物料通膨,就會有一定影響。

近期因運費漲價、航運大亂導致大宗穀物市價暴漲,國內僅有7萬噸硬質玉米生產量,占全年400萬噸需求量不到2%,此時國內是否有機會發展雜糧種植?她解釋,「產業發展絕對不是短期波段,而是端看長期需求,飼料必須要靠大宗物資供應,只有南北美洲大型農業出口國有這樣的土地資源能夠發展。」

陳麗婷強調,這個議題是疫情期間全球產業都要共同面對的綜合性議題,「除了航運成本,真正要緩解的,是全球供應鏈的運籌,需要重新調整,目前全世界都在想這個問題。」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