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正當盛產,但內外銷卻開始拉警報。政府瞄準日本市場,喊出出口目標量 3 萬公噸,然而《日本經濟新聞》最新分析,認為台灣鳳梨在日本市場供過於求,且部分鳳梨成熟度不足、風味不佳,價格不斷下跌且銷售速度慢,預估5月起台灣鳳梨銷日的進口量可能會下降,對國內鳳梨產業是一大警訊。(閱讀日本現場消費者反應,請點選這裡)
內銷部分,今年國人也不復去年全國上下齊心挺鳳梨的熱情。曾獲十大神農的鳳梨農陳憲星直言,政府把大多數資源都投注在外銷上,「但外銷失利,內銷會跟著陪葬」,目前產地價格相當低迷,農民希望政府多花點心思在國內市場,多多鼓勵國人吃鳳梨。

日本新聞預測:5月起台灣鳳梨進口量可能下降
日本的鳳梨幾乎都是進口,以菲律賓及台灣為大宗。《日本經濟新聞》4月26日報導,去 (2021) 年台灣鳳梨被中國封殺後,外銷市場轉移到日本,日本民眾也為了挺台灣而熱烈支持台灣鳳梨。不過,台灣鳳梨今年進口量大增,市場上供過於求,且這些鳳梨有的成熟度不足、風味不佳,影響消費者觀感,且台灣鳳梨很少以截切(剖半或切塊以方便消費者食用)販賣,因此銷售速度大塞車。
日本新聞引用日本青果情報中心數據指出,今年4月中旬鳳梨批發價每公斤231日圓,比上旬下跌33日圓,也比去年同期低了10%。另外,4月上旬超市中鳳梨售價約為每顆540日圓,也僅是2021年同期的一半價格。
青果批發業者則透露,台灣鳳梨的市價有可能下跌至2021年的1/3。該報預測,若台灣鳳梨到日本的進口價格降不下來,5月起就有可能減少進口台灣鳳梨。
日本新聞的報導正是台灣業界內心的擔憂。台灣區蔬果輸出商業同業公會榮譽理事長吳清綠坦言,前陣子出口的鳳梨確實品質不佳,且日本市場的市況也不好,買氣跟價格都在走下坡,「接下來市況還很不好說,不過也可能出現奇蹟而好轉。」
外銷獎勵反效果,引起貿易業者、農民反感
除了日本市況不佳,國內貿易業者對出口的意願也在降低,原因之一是怕拿不到「外銷運費獎勵」。不願具名的出口業者低調表示,農委會4月起新增規定「末端售價未達300日圓便不予獎勵」,造成同業不滿。
因為國內貿易業者對於末端售價並沒有決定權,若客戶為出清便宜售出,貿易業者也無法左右,「本來報價是有把外銷獎勵算進去,如果因為售價拿不到獎勵,那我們就虧了,出越多鳳梨虧越多,還不如不要出貨!」
國內鳳梨農也對此規定感到不滿。屏東縣經營外銷包裝場的陳先生坦言,外銷獎勵機制把農民和貿易商綁在一起,貿易商領不到,農民就領不到。因為外銷環節中,從生產、包裝到運輸販售都各有權責,若末端販售的差錯使前端生產領不到獎勵,包裝場、農民生產成本都會提高。
.jpeg)
農民:不要只照顧外銷,也請多幫忙內銷
「不如不要補助!」曾在1994年榮獲全國十大神農的嘉義鳳梨農陳憲星憤怒表示,農委會對鳳梨產業投注的資源九成集中在外銷補助上,但外銷佔總體鳳梨產量不到一成,且利潤只有10%會回到農民手上。現在品質規格未達外銷標準的鳳梨大量流入國內,造成產地鳳梨價格低落,若以農委會外銷訂定採購價每公斤22元來看,目前產地價連一半都不到,「丟掉的鳳梨還比外銷的量多!」
屏東縣內埔鄉鳳梨農陳先生也同樣煩惱,現在產地價格不好,他的朋友不忍心看他農民血本無歸,跑來幫忙他賣鳳梨,「不只我,很多人的鳳梨今年都要靠親友」,倘若接下來國內疫情更加嚴重,國人不出門,使餐廳、飲料店、水果攤消費量下滑,鳳梨銷售會更吃力。
陳先生坦言,去年農委會為挽救鳳梨多管齊下,內銷部分還推動企業團購,今年沒有推團購,農民幾乎感受不到內銷的宣傳力道,「記者會上講的加工跟內銷方式,感覺比較像是滯銷時的最後手段」,他期盼農委會衝外銷的同時,也多為內銷農民想想、多多鼓勵國人吃鳳梨。
.jpg)
運費獎勵本意為提升水果競爭力,卻成投機源頭
陳憲星認為,現在的外銷運費獎勵變成很多業者投機的源頭。產地多位貿易商也坦言,年初有業者為了搶早市的好價以及領取運費獎勵,顧不得品質不佳,硬是將3月中旬前滋味偏酸的鳳梨出貨到日本,造成願意等鳳梨品質穩定才出貨的貿易商,反而要面對市況不佳的結果。
外銷運費獎勵的本意,是為了分散過去對中國單一市場的依賴,提供誘因讓業者將水果銷往其他各國。吳青綠認為,運費獎勵能讓台灣水果更有競爭力,因為台灣水果往往因關稅而被墊高售價,本意是好的,不過如何規範還有討論空間,例如:末端售價究竟是否納入獎勵條件?「售價是自由市場機制,」現在把末端價格納入補助與否的條件,並不是很合理。
鳳梨銷日若失利,既是危機也是轉機
整體來說,今年鳳梨能否安然過關,還要看5月至6月份日本市場買氣。而長遠來看,台灣鳳梨究竟能否保住日本市場?貿易業者各有見解。長年經營水果外銷日本的貿易業者呂先生很悲觀,他表示:「去年熱銷的時候,不少國內業者都說要趕快來做鳳梨外銷,因為可能沒幾年好光景,想不到今年可能就是台灣鳳梨外銷的最後一年。」
曾在國際水果貿易公司擔任主管十年,C 先生則持相反意見,他表示倘若今年接下來台灣鳳梨出口日本情況真的不如預期,那撐不下去的業者會退場,對產業來說是一次淘汰。品質不佳、投機的業者慢慢離場,剩下的就是品質較好的鳳梨,願意留下的業者也會讓包裝場、運輸過程更加完善,「對產業來說不是壞事」。

農委會:將增加去冠芽鳳梨銷日,內銷回歸正常市場
對於日媒的看法,「農委會不會害怕這樣的消息,也不會因此停下外銷的腳步。」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部分日本消費者認為品質不佳,原因在於船運時間長且燻蒸率高,「船運目前無解,我們的目標是讓燻蒸率降低」,降低燻蒸率的方式有改善包裝場清潔動線以及去除冠芽再出口,可減少害蟲出現。有鑑於日方希望台灣多提供截切鳳梨,農委會正與業者溝通、增加去冠芽鳳梨的出口比例。另外,也會持續拓銷日本以外的市場。
今年3月4日,農委會曾召開記者會宣示鳳梨鮮果內銷跟多元加工目標量均為8000公噸,現在產地價格下滑,農委會是否會加強宣傳內銷?陳駿季回應,去年國人因為中國封殺而大力支持國產鳳梨,但當時是臨時狀況,長遠來看還是要回歸正常市場銷售,農委會的政策會如期執行,但若無狀況不會做特別拉抬,「誰也不知道中國市場會不會突然恢復」,整體政策會看產量及時機決定是否加強宣傳力道。
延伸閱讀:
【日本現場】銷日鳳梨不能僅靠「台灣紅利」,來場台灣 VS.菲律賓鳳梨大PK!
2022鳳梨外銷總體檢01》害蟲攪局、海運不穩,銷日鳳梨亂象叢生,產地且戰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