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明星紫蘇熱銷,花改場研發有機及採種技術,藥食兩用大有可為

Covid-19疫情期間,保健藥用植物詢問度大增,「紫蘇」便是其一。紫蘇經常出現在料理中,但國內少有大規模種植,多為農地間零星栽培或是居家庭園植物。中央研究院2021年發現紫蘇萃取物能抑制Covid-19病毒活性,使得最近紫蘇產品熱銷。為提升紫蘇產量及品質,花蓮區農改場發展出「紫蘇有機栽培及繁殖採種技術」,採集種子繁殖的倍率是扦插繁殖倍率的千倍!

除了栽培技術研究,花蓮區農改場也研發「紫蘇系列茶包配方及其調製技術」,目前生產及加工技術均已由花蓮縣富里農會技轉。富里農會表示,疫情發生以來,紫蘇產品業績至少增加三成,農會正規劃在水稻農民的閒置土地契作紫蘇,第一年預計種植兩公頃,保守估計每分地紫蘇能為農民增加二至三萬元不等收入。

中研院發現,紫蘇能抑制Covid-19病毒(攝影/林怡均)

農田居家常見紫蘇,疫情推升買氣

紫蘇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植物分類中屬於唇形花科紫蘇屬,因具有特殊芳香氣味,常被運用在料理及食品中。常見紫蘇依葉片顏色分為紅青兩款,紅紫蘇葉片較硬、香氣濃郁,常用於炒菜、醃漬及釀酒;青紫蘇葉片柔軟、味道清新且適合生吃,多用於混拌沙拉、日式料理的生魚片中。

據農糧署統計,2021年全國僅有0.8公頃的紫蘇,國內種植多為紅紫蘇。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課助理研究員吳伊婷表示,青紫蘇喜歡冷涼環境,台灣種植難度相對高;紅紫蘇耐熱,因此台灣各地都常常看到。此外,紫蘇種植區域分散,農田間、居家庭園中都有零星植株、統計不易,真實面積可能更大。

除了料理外,紫蘇接下來也有機會進軍保健藥用市場。中央研究院在2021年1月27日公布研究結果指出,紫蘇萃取物是具有良好抑制Covid-19病毒活性效果的潛力藥物,且已經研究證實全株紫蘇萃取物可有效減少老鼠肺部的病毒量。富里農會推廣部主任鄧富祥表示,疫情期間,紫蘇詢問度節節攀升,且不乏藥廠來電、希望採購。

紫蘇主要有紅青兩大類型,不同類型有不同品種(圖片來源/花蓮區農改場)

花改場研發採種技術,以利規模化栽培

若要作為保健藥用植物,那種植方式勢必需要高規格。吳伊婷表示,雖然居家庭院、農園都能看到紫蘇,且不少民眾認為紫蘇好照顧、不必用藥,但其實紫蘇栽培眉角多,國內少數商業化栽培區域仍有使用農藥,種植達一定規模也需做病蟲害防治,例如:種植間距太密、不通風會引來椿象,導致大量死亡。苗栗公館、彰化及花蓮都有商業化栽培的紫蘇,目前最頭痛的病蟲害是銹病及斜紋夜盜蛾。

紫蘇約三月種下,五月即可採收紫蘇葉,採收為連續性,約一兩週就要採收一次。考慮到未來可能打入保健藥用市場,花蓮區農改場便研發出「紫蘇有機栽培及繁殖採種技術」。吳伊婷表示,國內目前並無苗商大量培育紫蘇苗或是採種,農民若想種,必須花錢買盆苗,但一盆要價80元以上,不利於規模化種植,因此繁殖採種技術尤為重要。

現在國內看到的紫蘇盆苗多為扦插,吳伊婷說明,扦插是取下紫蘇生長出的頂芽做繁殖,需要合適時機及設備,且繁殖倍率低,一盆紫蘇頂多可以繁殖出十盆;若用紫蘇的種子繁殖的話,一盆紫蘇一年約可產出一萬五千多顆種子,以發芽率保守估算,至少能夠繁殖一萬多盆。

種子繁殖倍率是扦插的千倍以上,為何苗商還要選扦插呢?吳伊婷解釋,不同品種的紫蘇發芽率差異大,有的品種發芽率低,且紫蘇的種子保存期限短,相較於其他作物的種子可以保存四年以上,紫蘇種子保存一年左右發芽率就會變低,因此需要發展特定採種技術,才能達到量產效益。農民學會採種技術後,每年五月採收完紫蘇,七、八月開完花,九月後便可採種、以穴盤自行育苗。

花改場研發紫蘇採種技術,透過種子提高繁殖倍率(圖片來源/花蓮區農改場)

富里農會將契作2公頃,每分地能為農民加薪2萬元

對於花蓮區農改場研發的技術,富里農會相當捧場,「有機栽培及繁殖採種技術」和「紫蘇系列茶包配方及其調製技術」均已技轉。推廣部主任鄧富祥透露,紫蘇詢問度提高後也拉抬了行情,原本每台斤乾紫蘇約600至700元,現在已經漲到800元以上,有農民躍躍欲試,但又擔心契作有風險,希望農會協助,因此農會規劃接下來與農民分工,農民專心種、農會負責收購、採後加工及行銷販售。

富里農會預計第一年種植約兩公頃,鄧富祥說明,兩公頃土地是來自水稻農的閒置土地,「這些土地不夠濕黏,種水稻不划算,但很適合種紫蘇」,因此並不影響農民原有收入,且保守估計每分地紫蘇能為農民帶來二至三萬元的額外收入,目前已有幾位55歲以上老農加入,後續還會有青農投入。

至於生產、加工及銷售策略,鄧富祥表示,農民種植會由農改場專家指導,全程採取有機栽培模式生產,農會之後會陸續輔導農民取得認證,種植品項涵蓋紅青紫蘇,農會將把產出的青紫蘇葉片販售給日式料理餐廳,紅紫蘇葉則會烘乾製成茶包或是販售給藥廠製作藥材,「產品明年就會上市,敬請期待。」

延伸閱讀:

紫蘇百搭卻不容易買?炒雞肉燉魚美味,當中藥也能提煉精油,深具發展潛力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