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台灣招潮蟹的家!國產署釋出香山棲地蓋光電,保育界疾呼:給牠一條生路

台灣西海岸有一群嬌客,在海岸濕地上不時揮舞招牌雪白大螯召喚潮水,牠們是台灣特有種的「台灣招潮蟹」(學名:台灣旱招潮蟹),台語俗名為「大栱仙」。牠們原本遍布西海岸,因為棲地環境改變,族群數量快速減少,只剩濁水溪口和新竹香山還有大型族群分布,處境岌岌可危。

近期傳出香山海岸線一處台灣招潮蟹棲息熱點,其緊鄰土地遭國有財產署釋出開發光電,此一消息震動保育界,發出公開信串連行動,盼能留下棲地。在民間表示反對後,政府單位態度出現髮夾彎,表示會協調廠商撤案。學者建言,海岸線複雜多變,主管機關不能只看到畸零土地或荒野就釋出,建議國有地在釋出前,應建立檢核機制。

(12/7最新:國產署表示已協調廠商解除租約)

台灣旱招潮蟹是台灣特有種,香山濕地是僅存不多的重要棲地(攝影/林怡均)

隱密的生態寶庫,是台灣招潮蟹在香山濕地的新家

這個隱密的生態寶庫位於台61線、新竹香山段鹽港溪口北側,沿著羊腸小徑抵達海岸,上頭是車水馬龍的西濱公路高架橋,眼前卻是一片木麻黃與蘆葦圍繞、面積一公頃的台灣招潮蟹樂園。

台灣招潮蟹特別喜歡「積沙成塔」,牠們在地底下挖出數十公分到一公尺不等的地道,挖出來的泥沙在地表上築成滿地的煙囪。由於西濱建起高架道路,讓這塊隱密的溼地就此與海岸線分割,只留幾處涵洞,漲退潮時海水與濕地水路能連通。不少台灣招潮蟹順著潮水流入這塊被遺忘的濕地,在此繁衍生息,逐漸壯大為西海岸數一數二的族群。

然而因近年行政院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政策,國有財產署大量釋出國有地開發光電,就連海邊這塊一公頃的狹長濕地也被釋出。根據記者查詢,該筆土地由碩明綠能公司得標,市府已同意開發。新竹市府產業發展處工商科科長張祐嘉向記者證實,由於該土地非法定保育區,市政府依法核發土地容許使用許可,有關開發程序問題則由國產署主導。

香山濕地是台灣招潮蟹族群熱點(張登凱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這塊地雖然不在香山濕地的法定保育區內,然而檢視內政部「香山重要濕地(國家級)保育利用計畫」,本案範圍緊臨台灣招潮蟹的「主要分布區」,而為了拯救這特有種台灣招潮蟹,新竹市政府每年花大筆公帑進行紅樹林移除,卻對國產署及開發商發出「土地容許許可」,矛盾的作法讓人匪夷所思。

開發消息一傳出,保育界人士皆感難以置信。因為台灣招潮蟹正急速在西海岸消失,棲地保育刻不容緩,政府竟然欲釋出招潮蟹熱點開發光電,令保育界相當傻眼。

光電開發預定在1406、1425-1兩筆土地,緊鄰台灣招潮蟹的分布範圍。(圖片來源/營建署網站,黃色區塊為記者標示)
本地雖非法定保育區,但在內政部香山濕地保育利用計畫中,以藍框將此地標註為台灣招潮蟹的「主要分布區」,位於圖中橘色圓圈內。(圖片來源/內政部「香山重要濕地保育利用計畫」)

保育人士:光電不缺這一公頃,對台灣旱招潮蟹卻是最後淨土

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的資深志工張登凱,在香山海岸從事保育棲地工作超過15年,他長期在香山濕地定期疏伐紅樹林,維持海岸線生態多樣性,也是熟知這群嬌客的生態保育工作者。他表示,台灣招潮蟹特別喜歡出海口、有凹灣這類水流稍慢、泥沙混合的環境,多半位於離岸50米左右的灘地。

張登凱解釋,由於香山濕地紅樹林範圍不斷擴大,出海口水流速度受阻礙,沉積的粒徑變得更小,讓河口土質從原本泥沙混和地轉變為泥濘灘地,但是台灣招潮蟹天生缺乏在泥濘地生存的本領,難與其他強勢蟹種競爭,導致香山濕地的族群日漸縮減。值得慶幸的是,這群嬌客順著漲潮的海水,進入現在內陸這片狹長的三角濕地。

這片土地過去是長期被忽視的沼澤林地,台灣招潮蟹順從生命的本能,重新在此找到安身立命的環境,逐漸繁衍壯大成為優勢族群。據張登凱估計,這一區的族群至少在兩萬隻以上,而且數量持續成長,更可能成為香山濕地範圍裡最重要的棲息地。

說起台灣招潮蟹,張登凱有說不盡的故事,彷彿是熟悉的老朋友。面對開發者覬覦這塊土地,「棲地難以複製,唯有天然環境與提供食物來源,生命不請自來。」他難掩失望地說:「台灣的能源開發不缺這一公頃,但是這一公頃對香山濕地的台灣招潮蟹族群而言,可能是最後的一塊淨土。」

張登凱也採取行動,發出公開信〈給台灣招潮蟹一條生路一個家〉,呼籲保育界關注本案,並共同守護這個台灣招潮蟹的樂園。

守護台灣招潮蟹棲地15年的荒野志工張登凱。(攝影/林吉洋)

只有紙上作業無現場調查,應執行環評

長期在香山濕地進行生態監測,清華大學分析與環境科學研究所系教授楊樹森也參與本案在市府進行的初審。他表示,這一公頃畸零地開發光電效益並不大,即便不屬於法定保護區,卻是環境敏感地,他慎重建議本案「務必應執行環評程序」。

楊樹森表示:「釋出土地很容易,開發商跟政府單位只有紙上作業,卻沒有現場調查,一旦啟動程序之後,狀況百出。」他認為在釋出國有土地前應做好環境、社會與生態的詳盡評估,然而國產署目前作法「不是一個負責任的行為」。

市府先稱「非法定保育區、已發出許可」,隨後改口「反對」

近年為了開發綠能,國有財產署大舉清查閒置國有土地,並統一招標,招攬業者投資興建光電,本案即由國有財產署招標出租給廠商開發。國產署新竹辦事處邱姓承辦人表示,本案雖已取得許可,但由於審查過程中出現一些阻礙,目前廠商朝向撤案方向辦理。

據悉本案得標單位為國碩集團旗下碩明綠能公司,當記者向國碩集團求證本案是否已撤銷?對方不願證實,也不願發表評論。

特別的是,市府官員一開始說明「本案非屬法定保育區,已同意開發」,在傳出民間保育界即將發起串聯連署呼籲停止本案開發之後,市府改變說詞,私下主動向保育界表示,「已與國產署協調,傾向不開發光電廠」,但仍未有進一步停止租約或者退件的說明,令保育人士疑竇叢生。

國有土地釋出應建立檢核機制,不是看民意風向辦事

國有財產署管轄土地廣大,分布從高山到海濱,為開發光電而釋出國有地,已在台南將軍「廢棄鹽田」及七股「大潮溝」先後引發生態爭議和漁民抗爭,如今再爆出招潮蟹棲地開發爭議,讓許多學者對國有土地主管機關的不當作為,表示憂心忡忡。

國內招潮蟹專家、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施習德表示,該區是蟹類的生態熱點,有高達十種螃蟹棲息。他也認為國產署在釋出土地前應該要「事先有環評或檢核機制,而非靠民間主動發現才撤案」。

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副教授陸曉筠亦指出,近期國有地大量被釋出作為光電開發,有許多土地並不位於法定保護區、或開發面積低於環評門檻,未被審慎評估就被釋出作開發,造成許多未知衝擊。國產署做為國家土地主管機關,卻未遵守土地法賦予「保障國有土地公益價值之責任」,顯然有欠缺思考法律賦予的職責。

國產署:徵詢新竹市府沒問題才釋出,已協調廠商解約

國有財產署中區分署改良利用科吳科長表示,本案在釋出招標前,曾函詢相關單位,確認沒有問題才會釋出土地招標,配合國家政策開發綠能。得標廠商承租後,再次向市府提出申請依程序審查,新竹市政府更發給廠商相關許可,收取廠商開發保證金。

吳科長強調,國產署及廠商先後依程序函詢主管機關以迴避相關敏感區位,並非執意開發保育用地。而市政府作為地方主管機關,先後兩次受理皆未表達異議,施工前才突然丟出反對意見,「市府內部橫向勾稽不知發生什麼問題?」對此,國產署也已經協調廠商解除租約。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