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羽毛的豆子竟這麼好吃!新品種翼豆「臺東 2 號—春豐」登場,更軟嫩也更高產

文/上下游實習記者廖芷瑩

歷經八年品種選育,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場」)推出翼豆新品種「臺東 2 號— 春豐」。翼豆原是原住民重要的豆類作物,但極具市場潛力,因此臺東場投入研發適合經濟栽培的品種。先前雖在 2018 年推出「臺東 1 號— 青翠」,但臺東 2 號栽培期更短,莢身更軟嫩,簡單燙一下或清炒,快速又好吃,非常適合上班族購買,在忙碌的生活享用有特色又健康的翼豆。

翼豆「臺東2號」產量高、產期長,栽培效益更高。(攝影/廖芷瑩)

改良品種、建立採收標準 以原民特色蔬菜提升在地產業

臺東場場長陳信言表示,翼豆一向不耐熱,只能在 2 月(春作)或 11 月(秋作)種植。以春作產期為例,臺東 1 號從開花到採收需要 14 天,只能採收至 5 月中旬,但臺東 2 號的成長期只要 12 天,且到 6 月下旬還能採收,單位產量達每公頃 15 噸,遠高於臺東 1 號的 9.3 公噸,「對農友來說,更具栽培效益」。

陳信言強調,臺東場位於原鄉,培育與原住民關係密切的蔬菜品種是他們的強項。臺東場發現翼豆有品種混亂、產期短、採收期不明確與無法變成經濟作物等缺點,他們才投入翼豆的品種開發。

臺東場研究員薛銘童主責培育臺東 2 號,他表示臺東 1 號的種子取自部落,但開發臺東 2 號時,他們在種原庫中發現有翼豆種子在長日照下依舊可以結莢,因此決定投入培育、繼續純化。另外,研究團隊也在建立翼豆的採收標準,希望藉由特色蔬菜的開發與改良,提升在地產業。

陳信言表示,預計 2023 年上半年就能取得臺東 2 號的品種權,品種權通過後,歡迎業界和農友申請授權。

翼豆「臺東2號-春豐」始花期植株形態;本品種秋作及春作均可種植。(照片提供/臺東場)

易烹煮的臺東 2 號是省時好食材

臺東 2 號外型輕薄短小,筋絲也少,料理非常容易。為了育出最好的品種,薛銘童一年內吃了好幾十種翼豆品種,才決定哪些口感及特性要留下。

記者會現場的烹飪示範人員表示,一般翼豆較粗壯,筋絲又多,烹煮時需切成小段,烹飪較費工。臺東 2 號豆肉比較薄,民眾購買後用熱水快速汆燙 ,再以冷水降溫,即可維持其清脆度,之後淋上醬油、胡麻醬或油醋等都非常好吃。此外,也可以選擇熱炒或酥炸,佐以小魚乾或培根快炒,讓口味更加豐富。

薛銘童笑稱,翼豆不是新興作物,但國人跟它不熟,甚至有民眾去電臺東場求教烹煮方式。他期待品種權順利取得、技術儘快移轉,讓全台民眾都可一嚐臺東特色蔬菜。

只要簡單汆燙、拌上醬料,翼豆就能上桌。(攝影/廖芷瑩)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