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裸賣行不行02》保鮮減塑的兩難怎麼解?「回收」須重視 里仁、主婦聯盟經驗談

(續前文)蔬果裸賣必須面對的是蔬果保鮮與環保減塑的兩難,從生產者、中轉商到通路端,各有各的挑戰。

里仁與主婦聯盟合作社等有心減塑的通路,多年前就開始嘗試不同的運作方式,除了瓜果根莖類都盡量採用裸賣,里仁改採可堆肥生質袋,主婦聯盟則回收再利用網袋,箇中經驗可供大型通路參考。

不過,有機和產銷履歷蔬果因為現行法規的限制,為了避免交叉污染,無法裸賣,這也顯示此政策必須更細緻規劃。減塑主管機關環保署表示,對目前試辦成果並不算滿意,將請通路彙整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再決定未來政策走向。

里仁發現蔬果裸賣不易,因此將減塑重點放在使用可堆肥生質袋。(圖片來源/里仁)

里仁:包材以生質材取代塑膠,兼顧蔬果品質與環保減塑

2016 年底,里仁針對旗下產品全面推動減塑計畫,當時即遭遇生鮮蔬果該如何在保鮮與減塑間取得平衡的難題。里仁公司行銷經理陳美慈回顧,歷經各種嘗試後發覺蔬果要全面裸賣非常困難,因此先從表皮比較耐磨、耐碰撞的蔬果開始實施。

陳美慈進一步解釋,「要達成減塑的目標,仍須減少不必要的蔬果耗損」,由於蔬果本身就不易保鮮,所以一定程度的包裝仍然無法避免,「蔬果減塑與蔬果裸賣不能完全劃上等號,強推其實只會造成大量蔬果報廢」。因此里仁便朝「包裝材不要使用塑膠材質」的方向進行調整。

里仁改用PBS、PBSA、PBAT、PLA四種生物可分解材料混製而成的可堆肥生質袋包裝蔬果,陳美慈解說,可堆肥生質袋經過內湖堆肥場測試,確定它在一定堆肥條件下確實可達百分之百分解後,里仁才廣泛使用。她並強調,里仁各分店內都設有生質堆肥袋回收箱,希望能建立完整的循環回收體系。

即便里仁將塑膠袋替換成可堆肥生質袋,並儘可能降低各式包材使用,仍面臨部分蔬果耗損比例提高。陳美慈說明,幸而里仁的客群對外觀較差的蔬果接受度較高,且內部員工餐廳也能協助消化,所以整體損失維持在尚可接受的範圍內。

里仁使用可堆肥生質袋取代塑膠袋,並在各門市設立回收據點(攝影/馬振瀚)

主婦聯盟合作社:視蔬果特性分為裸賣、可回收網袋、塑膠袋

「我們很早就一直在做減塑」,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物流部經理魏榮聰說明,目前各店蔬果販售的方式,一部分採完全裸賣,包括香蕉、結頭菜(大頭菜)、南瓜、青木瓜、哈密瓜等;另外一些則因產品特性,無法直接貼上標籤,所以會用網袋包裝,並盡可能回收網袋重複使用,此類商品有薑、蒜、洋蔥、苦瓜、絲瓜、馬鈴薯與紅、白蘿蔔等。葉菜類則因保鮮與品質管理問題,目前還是採用塑膠袋包裝。

魏榮聰指出,主婦聯盟內部持續討論蔬果裸賣的議題,但葉菜類的品質控制難度相當高。他解釋,店鋪通路不像傳統攤商是當天凌晨批發蔬果、早上直接零售完畢。合作社的蔬果從產地出來後,會經過集貨場、物流場,中間需要一到兩天,抵達店鋪就已是第三天,後續還有一、兩天的販售期,不像傳統攤販當天就會將多數蔬果出清。

魏榮聰表示,合作社也曾選了皺葉白菜、油江菜、山菠菜和小白菜等四種葉菜進行保鮮與品質測試,分別以有/無塑膠包裝的型態,放在冷藏櫃的相同位置,第二天失重就有 3~10%,菜葉會黃葉、變軟且出現皺摺,失水率非常高,第三天失重更是翻倍成長達到 7~20%,「品質完全沒辦法接受」。

若直接實施全面蔬果裸賣,魏榮聰認為,「耗損率應該會超過五成」。目前一包葉菜的包材與包裝成本約占售價的一成,若葉菜施行裸賣確實可省下這筆支出,但如果因此增加蔬果的折損率,除了浪費食物,也可能導致虧損。

葉菜類裸賣容易失水與損傷(上下游資料照)

有機、產銷履歷蔬菜因法規限制 目前無法裸賣

蔬果裸賣會涉及的問題不只有環保減塑、降低成本或蔬果損耗,因國內持續推廣與擴大有機、產銷履歷蔬果的佔比,若依《有機農業促進法》等相關法規規範,為避免有機、產銷履歷蔬果在運輸、陳列與販售各環節受污染,必須有外包裝隔絕保護。

如近年正逐漸提高有機和產銷履歷蔬果比例的家樂福,這兩類蔬果約佔整體比例的七成,有機蔬果需避免交叉污染的問題,產銷履歷則需履歷追溯,因此家樂福只有慣行農法蔬果可嘗試裸賣。

台南農民許玉靜便指出,許多通路在陳列蔬果時,有機、產銷履歷和慣行的蔬果都會放在周邊,可能有污染的疑慮。如果有機蔬果因抽檢、化驗而發現有問題,不僅責任難以釐清,生產者也要承擔下架損失,所以「有機菜其實完全沒辦法裸賣」。

即便像里仁這種擁有相對獨立產銷體系的有機蔬果通路,其有機蔬果也還是需要透過完整的包裝來避免污染。陳美慈指出,因為同種蔬果會來自不同的生產者,若沒有包裝隔絕,經抽檢被驗出有問題,「很難知道他是原本就違規使用農藥,還是在運輸過程被污染?」通路端需保障生產者和有機蔬果的有機完整性,以免出現這類責任難劃分的窘境。

產銷履歷蔬果需提供溯源資訊,需袋裝、網裝,難以裸賣。(攝影/馬振瀚)

消基會:蔬果裸賣需注意資訊揭露與食安問題

「基於環保,我們當然很支持蔬果減塑」,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監察人、台北城市科技大學餐飲事業系副教授李哲瑜表示,就消費者權益而言,蔬果包裝會揭露產地、生產者與衛生安全等資訊,如果因裸賣拿掉包裝,如何將資訊提供給消費者?蔬果裸賣也並非單純取消包裝,食物暴露在外可能會有碰傷、氧化、脫水、衛生污染等問題,她指出,賣方需善盡管理責任,增加防護措施,例如藉覆蓋維持蔬果鮮度避免失水,也需教育消費者了解蔬果裸賣的優劣和相關知識。

蔬果裸賣的出發點是減塑與降低垃圾量,李哲瑜認為,裸賣只是達成目標的方式之一,基於食品安全等衛生考量,應同時推廣自帶環保袋與重複使用包材,「我們不贊成過度包裝,但除了裸賣之外,更應該鼓勵重複使用」。

環保署:蔬果全面裸賣難度甚高,將再商議可行方案

環保署自去年 9 月和全聯、家樂福合作試辦蔬果裸賣,至今已有三個半月的時間,運作成效如何?環保署回收基管會組長連奕偉表示,當時請通路端盤點可裸賣的蔬果,並透過「裸賣專區」展售,但僅有鳳梨、洋蔥、扁蒲、馬鈴薯等根莖瓜果類比較適合裸賣,整體而言,「環保署對本次試辦的成果不算滿意」。

「全台每年約使用五、六千公噸的生鮮托盤(塑膠、PLA、保麗龍等材質的托盤),減塑與垃圾減量是整體政策目標」,連奕偉說明,但生鮮蔬果裸賣涉及從生產、運輸到供銷通路整個產銷鏈的調整,環保署曾考慮是否可透過少量叫貨的方式維持蔬果品質與鮮度,但又擔心增加碳排污染,「實在很兩難」。

連奕偉指出,當前試辦只能算初步嘗試,也正在請通路彙整困難與問題,預計今年 1 月會和通路召開會議討論此次試辦的成效,也會再和農委會討論有機、產銷履歷蔬果相關法規的修改,不會貿然推動蔬果全面裸賣。

台灣每年使用各式生鮮托盤數量達五、六千公噸。(攝影/楊語芸)

延伸閱讀:

蔬果裸賣行不行01》全聯、家樂福試辦:瓜果根莖YES,葉菜NO,銷量增但耗損也增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