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草砍到果樹、橘子園變動物園,務農菜鳥「瓜奶二人組」練功五年,種出飽滿清甜

文/上下游實習記者廖芷瑩

年節時期,桌上一定要擺著象徵大吉大利的柑橘。在宜蘭縣員山鄉枕山地區,來自土拉客實驗農園的黃雅旋與林雅敏投入柑橘種植五年多,每年 12 月起陸續採收不同品種的柑橘,跟顧客們一同迎接香味十足、飽滿清甜的一年。

他們的柑橘經常一推出,沒幾天就銷售一空,這兩位三十幾歲的青年到底有什麼魅力及本領,讓他們的產品如此受歡迎呢?

果農黃雅旋「奶奶」(左)與林雅敏「瓜瓜」(右),放下電影工作來到農村開始果農人生(攝影/廖芷瑩)

都市青年踏入果樹叢,找到種植樂趣

一顆又一顆黃澄澄的茂谷柑掛在果樹上,跟著早晨七點多的冬日太陽在宜蘭的寒冬中亮了起來。黃雅旋與林雅敏打開套袋的果實介紹:這區是茂谷,另外有血橙,再盤點種植過的帝王柑、砂糖橘、柳丁、糖橙與萊姆,她們滔滔不絕的回憶五年多的宜蘭歲月,分享種植技術與心法。

林雅敏的綽號叫「瓜瓜」,黃雅旋則是「奶奶」。瓜奶二人組踏入農村,是他們人生的重大轉折。兩人原本從事電影後製,因為發現台灣電影產業實在太辛苦,於是轉向尋找另一種生活方式,加入土拉客實驗農園,也和在地的柑橘種植師傅吳文旭學習果樹種植技術。

跟著吳文旭學習時,他們的第一件工作是除草。這項工作看似簡單,但兩位新手卻因為還沒熟悉除草機的重量與動作,每天氣喘吁吁。瓜瓜回憶:「到了秋天,師傅問我們:『你們除得怎麼樣啊?』我回答:『秋天的天氣除草,舒胡啊~』他馬上開心的回去跟老婆說,我們兩個『按捏就對了!』」原來在師傅心中,除草是基本功,當種植者有辦法體會除草的樂趣時,才是留在農村的要件。

然而,他們也曾闖下大禍,有次除草時不小心把師傅辛苦培養兩年的小樹砍斷。「聽到割草瞬間的聲音不同,我們就知道完蛋了⋯⋯」奶奶提到當時總看不清草裡是小苗還是雜草,讓師傅心驚膽跳。然而,他們第一年的種植收穫很不錯,雖然吳文旭總是笑他們「是新手運啦!」但也堅定了他們繼續成為果農的志向。

新手務農多半從種稻入門,瓜瓜和奶奶則挑戰難度高的果樹(攝影/廖芷瑩)

用心觀察、認識果園與品種,才能產出好果子

看似順遂的果農人生,卻在第二年有了新的挑戰。奶奶提起,第二年時,果樹出現嚴重的蟲害,讓他們原本嘗試無毒種植的作法被迫中斷。其實吳文旭早已嘗試無毒種植果物多年,但遇到這樣的情形,他們也只好一起認輸,為了維持生計而使用化學農藥防治。這個經歷讓瓜瓜奶奶認真面對用藥的課題,並在往後的日子,將自己的柑橘分成「環保」、「友善」及「健康」級銷售。

「我們希望不要讓產物極端,要不然會做不久⋯⋯非得要用藥的話,我們可以選擇短效期的。」對於一位專業果農來說,面對現實的產量與價格是重要的事。然而,他們也想保護土地與其他生物,因此在工作之餘報名了許多農業課程,學習安全用藥,讓他們的產出能讓人更放心。

他們也發現,認真觀察果樹、挑選適合在地的品種更是重要。像是近年宜蘭經常下起滂沱大雨,沒套袋或靠近地面的果實,容易變成次級品或無法出貨。於是他們將心力擺在挑果、疏果與套袋上,希望留下樹中間層的果樹,才能避免樹頂的曬傷與樹下方的損傷,也降低生產成本。

經過疏果後,果樹上方及下方都沒有果實,以降低次級品數量(攝影/廖芷瑩)

這樣的做法和師傅所教導的不一樣,是他們學習三年多後,獨立門戶才更改的方法。奶奶笑著分享:「剛開始我們也不懂,但最近他(師傅)反而會回頭問我們如何防治。」瓜瓜在旁補上一句:「他都會開玩笑的剾洗(khau-sé)我們說:『你們的都比我漂亮了齁!被拚下去了啦!』」種植技術的成長,讓他們越來越有自信。

試驗過多個品種後,他們發現許多農民熱愛的帝王柑其實在宜蘭很容易落果;金棗雖然是宜蘭特產,但因產期在多雨時採收,容易水傷⋯⋯目前他們除了栽培大眾喜愛的茂谷柑,也將心力擺在網路忠實顧客喜愛的糖橙及血橙,努力殺出屬於自己的市場。

他們也提到,避免大量單一品種的種植,讓他們可以分散採收工作時間,也能降低果園所需的人力成本。接著,再區分三種客源——網路自營、在地商店及大批發產銷體系,以掌握今年的種植節奏。適應環境的改變、嘗試不同的種植方法與品種,隨時調整並應對,充分展現出年輕果農的創意及彈性。

受到消費者喜愛的血橙(攝影/廖芷瑩)

認識農村新世界的途徑:八卦、老農與動物

從都市到農村、台北到員山,瓜奶二人組除了突破技術上的挑戰外,也努力認識新的世界。「我覺得最難的不是技術,是農村八卦,」奶奶有感而發說,剛來到枕山時,大家都不認識他們,村裡謠傳他們可能是富二代,拿錢來種果樹度假;另外還有傳聞說,他們可能是逃跑移工,因為無法去上班,所以來鄉下種植果樹⋯⋯

直到他們拿出好的成果,也敞開心房跟來幫忙套袋的阿姨聊天,才化解其他人的誤解。「阿姨現在會直接幫我們跟其他人回答:『他們不結婚啦!』接著還唸自己如果當初沒走入婚姻,那應該也不錯。」他們笑著分享與農村居民的相處,是另類人生收穫。

此外,瓜瓜奶奶也在種植的途中,認識了許多果園周邊的生物。他們提到,果園旁是宜蘭的大礁溪,對岸的山頭住著許多動物,牠們會翻山越嶺來此尋覓果實。「果子狸最厲害,牠專吃最貴且已經成熟的臍橙。都不知道牠怎麼挑的,可以請牠來教一下。」

瓜瓜也說,其他的動物,像是竹雞、獼猴、大冠鷲、遊隼等都是他們園區的常客,挑好果的精準度,常讓果農哭笑不得。這些動物和他們走過果園的起落,更一同品嚐新的柑橘品種,奶奶說,希望動物們來到這,都可以安心居住,也健康長大。

被鳥啄過的茂谷柑(攝影/廖芷瑩)

獲得老農信任簽下十年租約

農村的人事物,是他們務農前從未想過的情境,但也是生活中連結最緊密的部分。雖然曾經被農村八卦和異樣傳說追著跑,但是「久了之後,有信任了,他們會來問我們要不要做他們的地」,瓜瓜分享,在農村要得到老人家的信任,必須經歷長年累月的相處,他們才可能將自己的土地,交給外地年輕人耕作。

瓜奶二人現在工作的果園旁有塊即將休耕的地,在他們與地主相處 5 年後,他才終於願意介紹89歲的老農親戚,跟瓜奶簽下 10 年的土地租約。有地可租代表青農可以有農民身分證明,可以申請農保與各種補助。這對青年果農而言是件難得的事,對老農來說,更是很大的突破。

過去,瓜瓜奶奶是在都市擁擠辦公室賣肝的工作者,但 10 年之後,他們會隨著這片果園長大,跟著不同品種的果樹、宜蘭農村裡的人與動植物,開創新的柑橘天地。

在柑橘樹叢中工作的林雅敏(右)和黃雅旋(左)(攝影/廖芷瑩)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