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缺口加劇,明天蛋價再漲3元,站上歷史新高!台北市蛋商公會今 (5) 日宣布,去年底至今,產蛋母雞約減少 400 萬隻,為穩定市場秩序,決議明日起雞蛋價格每台斤上漲 3 元。雞蛋產地價來到每台斤 45. 5元、批發價為每台斤 55 元。
目前雞蛋調度價格紊亂,有蛋商為了搶蛋,每台斤開到 60、65 元高價,但雞農直言,現在產地缺雞又缺蛋,排隊買雞要等六個月以上,即便每台斤漲 10 元,雞蛋也難滿足市場需求。農委會凍漲蛋價、扭曲市場機制,才會造成市場價格紊亂,不如一次把價格漲足,才能以價制量,減緩雞蛋的缺口。資深蛋商及雞農估計,今年缺蛋比去年更嚴重,一天可能缺 500 萬顆以上。
產地減少 400 萬隻母雞,雞蛋價格紊亂
台北市蛋商業同業公會今(5)日發新聞稿指出,去年底以來,產蛋的母雞數一路往下掉,至今大約減少 400 萬隻。今年疫情較前兩年趨緩,觀光業及餐飲業復甦,雞蛋需求量較前兩年大為增長。從養雞協會數據以及各縣市蛋商公會統計銷售數字來看,雞蛋供不應求、同業間加碼調蛋頻繁,台北蛋商公會與養雞協會商議後,決定反映市況,下週每台斤雞蛋上漲 3 元。
一箱雞蛋約 20 台斤,產地價漲到每台斤 45.5 元,等於每箱雞蛋約 910 元。屏東養雞協會蛋雞聯誼會會長林志強表示,產地雞農大多按照公定價格賣蛋給蛋商,不過個別雞農雞隻死亡或是產蛋率不佳而無法穩定供貨,蛋商為了如約交貨給客戶,可能會加價向雞農或是蛋商搶蛋,「現在行情非常亂,一箱已經喊到 1200 元、甚至 1300 元」。
對雞農與蛋商而言,加價搶蛋並非好事。林志強表示,多數雞農仍以公定價格販售,但目前飼料價格每公斤維持在 16 元至 17 元,成本吃掉大半利潤,而蛋商如果以每箱 1200 元至 1300 元買蛋,等於每台斤要花約 60 至 65 元,但他們又害怕引起消費者反彈,實際賣出的價格只好低於 60 元,「很多蛋商都是虧本的」。
業界估計日缺 500 萬顆雞蛋,老雞與新雞價格齊平
節節高漲的蛋價讓消費者困擾,但更殘酷的或許是蛋價調漲、缺蛋卻越來越嚴重。江文全表示,依據調查,現在雞蛋每天缺口約為 50 至 80 萬顆,但北部某蛋商透露,去年 2 月日缺 200 萬顆蛋時,產地價每台斤僅 34、36 元,現在一台斤雞蛋產地價來到 45.5 元,加價調度卻比去年更嚴重,「即便說一天缺 500 萬顆蛋,都是非常保守的估計了」。
台灣一天雞蛋需求量約 2300 萬至 2400 萬顆,每日缺數百萬顆雞蛋的同時,仍有上千萬顆雞蛋供應,因此有人買得到蛋、有人買不到。信興蛋品經營人涂萬財曾表示,政府特別指示必須要將全聯、家樂福等連鎖超市的貨架補滿,因此連鎖通路比較容易買到雞蛋,但傳統雜糧行、蛋行或是早餐店等用蛋大戶就會有短缺。
「接下來再漲 10 元也很難有蛋」,林志強直言,現在產地向中雞場訂購,排隊最快要 8 月至 9 月才會收到雞,換羽過的老母雞價格幾乎已經與新雞齊平,雞隻仍供不應求,去年至今年,政府刻意凍漲雞蛋價格,造成市場扭曲,但缺蛋狀況未解,許多消費者因預期心理買了比平常所需更多的雞蛋、甚至跑到產地買蛋,這也會加劇缺蛋情形,「倒不如一次漲足,以價制量,減少消費就會恢復正常了」。
學者則有不同看法。逢甲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楊明憲說明,完全交給自由市場機制反而會造成價格失控、甚至大起大落,雞農與蛋商的報價機制來源已久,一向穩定供應雞蛋給國人,現在報價機制的問題在於無法即時反映市況,他建議中央畜產會、蛋雞產銷事業督導委員會與蛋商公會提高開會頻率,例如:每週開會、報價一次,才能減少市場價格亂象。
中雞場供應量能減半,每月新雞更新多一成
接下來雞蛋還有可能漲價嗎?「農委會不做價格的預測」,江文全回應,目前雞蛋價格上漲是因應飼料漲價,飼料價格目前仍在高點,雞隻產蛋情形會受到天氣及疫病等風險影響,去年種雞進口數量增加到 26 萬隻,今年進口量會達到 30 萬隻,現在每個月的雛雞入中雞數約有 180 萬至 200 萬隻,比往年每月多了10%,雞群會持續更新。
如果價格無法預期,那雞蛋何時能恢復穩定?江文全說明,「農委會有預估,但不便透露」,因為天氣、疫病等風險無法預測,近期農委會調查有發現,中雞場擔心密集飼養造成疫病傳播風險,所以飼養量都減少一半以上,等於雞隻供應速度只有過往的一半,3 月將陸續從澳洲進口雞蛋填補缺口,預計未來產蛋率只要比現在多 4-5%,雞蛋供應就能恢復穩定。
種雞進口到實際增加蛋雞投產,約需 8-10 個月時間。楊明憲建議,現階段國內仍以蛋箱搬運雞蛋,搬運過程容易因為搖晃而破損,倘若可以改成蛋盤,預估可以減少一成的耗損量,「這樣一天就多出 200 萬顆」,農委會不妨趁此機會補助可重複使用的蛋盤給雞農,這樣就可以即時增加雞蛋的供應量。
究竟目前各種營養成分得更細緻組成,比如說本地產的,蛋白質的胺基酸組成,維生素組成,各年齡層的需求量? 應該是那個機關跟國際組織對接的與公布在地研究資料的? 因為似乎比較近期的,都是FAO發布的? (但是其實多有不同年齡層的需求,這個要農糧機關做又很怪? 因為看起來,都是從各年齡的人體各組織採樣然後分析出來的? 而且更新的通常還加入人體實際消化(不同酸鹼值作用或是作用鍵結位置(比如說切斷前後哪些種類胺基酸間)的酶)以及吸收的效果(包含相關成分在各PH值等環境可不可溶,以及轉運蛋白或通道在各腸道等分布的狀況)?) (因為其實光是比如說USDA的鯖魚鮭魚的DHA、EPA的數據,感覺就跟中華民國在臺灣食物營養成分資料庫有點不同? 不過當然,應該也包含可能歐美比較不會想要太油的魚? 以及可能物種還是有點差異! 比如說,太平洋鮭、大西洋鮭是兩個不同的屬,底下還有一堆不同的物種。 但是商品名稱標示不需要那麼細緻。)
https://www.fao.org/3/ca2487en/CA2487EN.pdf
Protein quality assessment in follow-up formula for young children and ready to use therapeutic foods
Report of the FAO Expert Working Group, Rome, 6–9 November 2017
Table 1 – Protein and amino acid requirement and amino acid reference pattern proposed for FUF-YC
(1–2 year) and for RUTF (target weight gain value of 10 g/kg/d),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6 months to 5 years
Requirement Protein (g/kg/d) Amino acid (mg/kg/d)
His Ile Leu Lys SAA* AAA* Thr Trp Val
1–2 years 0.86 15 27 54 45 22 40 23 6.4 36
Catch-up growth 2.82 66 95 198 183 88 177 103 29 130
Amino acid reference pattern (mg/g Protein)a
His Ile Leu Lys SAA AAA Thr Trp Val
1–2 years 18 31 63 52 26 46 27 7.4 42
Catch-up growth 24 34 70 65 31 63 36 10 46
a
calculated as amino acid requirement in mg/kg/d divided by total protein requirement in g/kg/d
*
SAA = sulphur amino acids (methionine + cysteine), AAA = aromatic amino acids (phenylalanine + tyrosine)
所以無能的政府,對策是什麼?
要跟百姓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