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提著燈籠,送來金黃的鮮果。最近正是燈籠果上市的季節,不只各農產品電商通路強力促銷,全聯也有一百家門市供貨。因為經常裝飾在高級糕點上,燈籠果有著時尚、精緻的形象,其實許多童年在農村成長的高年級生都曾靠它補充維他命。
只是野生燈籠果愈來愈罕見,奢華的蛋糕都靠進口燈籠果來妝點,還好台灣農民突破難關,又把燈籠果「種回來」。嘉義布袋果農蔡吉隆說,鄰居的阿嬤吃到久違多年的燈籠果,「感動到流眼淚」。
酸漿非苦蘵 「宿存萼」是特色
燈籠果正式名稱為酸漿,又有黃金莓 (Golden Berry)、草莓蕃茄 (Strawberry Tomato) 、地櫻桃 (Ground Cherry) 、菲莎莉(Physalis)、印加漿果(Inca berry)的別稱。不過阿公、阿嬤們小時候吃的野生果其實是苦蘵,連《本草綱目》中也記載「酸漿苦蘵,一種兩物也」。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課助理研究員劉依昌表示,閩南語稱為泡仔草(可能是果實像泡泡)的苦蘵早年是青草茶的材料,引進台灣的年代已經不可考。酸漿則是六、七○年代自南美洲引進,只是當時消費者接受度低、採收又太費工,因此未被大量推廣。
不論酸漿或苦蘵,它們的特色是花謝後萼片不會脫落,這種保存在果實上的萼片稱為「宿存萼」,經過自然風化,薄如紙張的萼片會呈現鏤空狀,猶如大自然的藝術品。
劉依昌指出,燈籠果是溫帶水果,適合冷涼的天氣,一般 9 月種植、隔年入春開始收成,它雖然是多年生果樹,但在台灣無法越夏,必須年年栽植新株。目前全台零星種植,面積頂多只有一、兩公頃。不過因為通路漸漸打開,又有農民引進日本品種,果實顆粒大且甜度高,產業前景看好。
百大青農蔡吉隆力求創新 發現黃金莓藍海市場
劉依昌口中引入優良品種的農民就是蔡吉隆。他曾因菜舖社區協會理事長身分接受《上下游》專訪,暢談布袋的廢校轉身成為阿公阿嬤「共食共耕」據點的經驗,其實他也曾獲得「百大青農」頭銜,是很有想法的農民。
車子開進布袋的吉谷農園,才下車就聞到陌生又熟悉的淡淡果香,那是一種混合椰子、百香果、芒果又帶有奶油味的水果香氣。剝開萼片,亮黃色的燈籠果現身,一口咬下,飽滿又有層次的汁液奔竄在口中,幸福感十足。
蔡吉隆原本是電腦工程師,為照顧母親而返鄉務農,在六分大的農地上興建溫室,種植小黃瓜、苦瓜、小番茄。只是這些作物太依賴拍賣市場,他一直想以新興作物經營自己的品牌,前後嘗試過油甘果、木鱉果等作物,但或是加工技術不成熟,或是市場接受度不高,始終未有具體的成果。
直到前往日本參觀時,發現超市三顆黃金莓售價 297 日幣,蔡吉隆憶起這童年的「零嘴」,彷彿發現水果界的藍海。回台後他先在溫室裡試種五棵秘魯品種酸漿,但覺得口味不佳,香氣盡失,後來費心從日本引進品種試種成功後,才擴大種植。
有產銷履歷的燈籠果 鮮果、凍果、果乾各有市場
蔡吉隆的溫室中有六座鐵架,之前是苦瓜、小黃瓜爬藤的支架,如今成為掛滿小燈籠的綠色隧道。2 月以來,燈籠果陸續由綠轉黃,但要等到包覆果實的萼片轉為褐色、接近乾枯時才能採收。
燈籠果雖然有萼片保護,但仍極易受損,收成得要一顆顆用剪刀剪下,人力負擔極大。低頭一看,滿地都是掉落的果實,「今年溫差嚴重,一開始 50 顆只有 1 顆完好,現在好一點,有一半能收成」,蔡吉隆說得輕鬆,但也透露出燈籠果的嬌貴與價值。
綠色隧道中,植株被藍色的玉米膠帶(可分解的生物性資材)綁在鐵架上,蔡吉隆指出,燈籠果非攀藤植物,它可以長到四公尺高,卻容易倒伏,「一倒就容易斷,一斷就沒得收成」,因此利用現成的支架固定它們。採收後還要一顆顆經過人工挑選,確保品質。裂果的一律作成果乾,萼片褐化太嚴重影響賣相、但果實完熟的就作凍果。鮮果、凍果、果乾「三態」,產品比例約為 6:2:2,都是蔡吉隆打拚來的市場。
蔡吉隆不只是全台灣種植面積最大的燈籠果果農,也是第一個申請產銷履歷的農民,「我要申請時,電腦系統裡還沒有這種作物」。蔡吉隆以柑橘油防治介殼蟲和長腳象鼻蟲,肥份則靠自製的牛奶液肥,他充滿自信表示,進口的燈籠果只有冷凍果,無法打入鮮食市場;就算同樣是凍果,「我種的風味更好」。
目前各大農產電商都可網購蔡吉隆的燈籠果鮮果,全聯也為新興作物提供青農上架的管道(不必經過中盤商),100 公克售價 85元。。蔡吉隆先選定 100 家全聯上架,不過他貼心表示,「附近的全聯如果沒有賣,可以通知我上架,過兩天再去買就好了」。燈籠果乾及凍果可洽詢吉谷農園宅配購買。蔡吉隆靠燈籠果一年賺進 80 萬元,比早年種植苦瓜等作物更好,不過目前消費市場並不大,他建議想種植的農民仍要慎思。
燈籠果營養豐富 知名餐廳都採用
劉依昌補充,酸漿營養豐富,鉀含量是蘋果的 2.6 倍、鐵含量是蘋果的 12.4 倍,維生素 A 含量更是蘋果的 60 倍。此外,酸漿也有多酚類及類胡蘿蔔素等多種營養素,從古至今都被視為民俗藥草,也是國際醫學研究的重點植物。
蔡吉隆則提到,除了各種營養素外,黃金莓也含豐富的植物固醇,因為全果可食,種子的膳食纖維都吃進肚子,「許多顧客買來給病人吃」。
萼片包覆時像盞燈籠或是氣球,剝開萼片,又像長了翅膀的金色果實,燈籠果的外貌十分吸睛,放在飲品或餐點上立刻提昇料理的價值感,包括台北 RAW 餐廳、溪頭米堤飯店及台東知名法餐 Sinasera 24 都採用蔡吉隆的燈籠凍果入菜。記者親嚐一口,酸酸甜甜的冰砂口感,讓人一試傾心。
梅雨季一來,燈籠果產季就要告終,請把握最後賞味期,讓燈籠點亮您的春天。
因為這個感覺真的很多種,所以查了一下,結果目前似乎歐亞的,變成一個新單屬單物種Alkekengi officinarum,原本是Physalis alkekengi? (其他都是美洲大洋洲物種)
然後突然發現更特別的是,日本品種權網頁中,雖然都是Physalis L.,但是究竟是哪些物種? 以及,裡面有的是野菜? 有的是草花? 但是品種權,有管理能不能用來食用的性狀?
https://www.hinshu2.maff.go.jp/vips/cmm/apCMM110.aspx?MOSS=1
野菜
15744 Physalis L. くがに
16022 Physalis L. プリンセスベル
24249 Physalis L. Naoya
29761 Physalis L. キャンディーランタン
草花
17032 Physalis L. 姫提灯
20835 Physalis L. 佐賀H1号
20836 Physalis L. 佐賀H2号
30059 Physalis L. 佐賀H5号
30060 Physalis L. 佐賀H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