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目魚丸也能作麵包?  返「嘉」夫妻使用在地食材烘焙,烏魚子蛋黃酥全國知名 

快問快答:以下哪種食材無法成為麵包的餡料?蘿蔔乾、烏魚子、虱目魚丸?趕快扶好您的下巴或眼鏡,答案是「以上皆可」!

開在嘉義布袋的烘焙工作坊「村上桃貴」使用在地食材作麵包,創新的嘗試讓漁村的阿公阿嬤都說讚。烘焙師郭明昌說得誠懇:「我不是為了標新立異,我是自覺有義務要使用在地食材。」

郭明昌與蔡孟芬夫妻返鄉創立「村上桃貴」烘焙工作坊,使用在地食材作出特色麵包。(攝影/楊語芸)

店名似日系 台灣血統百分百

「村上桃貴」座落在嘉義布袋的巷弄內,乍看店名,十之八九會以為是日籍烘焙師坐鎮的日系麵包店,但它是百分百的台灣血統,由年輕夫妻郭明昌和蔡孟芬經營。

郭明昌的阿公是嘉義義竹的大善人,日治時代的皇名為「村上」,他的風範讓阿昌景仰;蔡孟芬的哥哥外號「菜頭粿」,是卓有成就的室內設計師,平素非常照顧她。夫妻倆都認為家人的支持很重要,便組合阿公和哥哥的名字成為很有話題性的店名。

「村上桃貴」並沒有對外營業的店面,夫妻倆在工作坊中烘烤麵包,每週四天在不同夜市販售,因為用料好、無法與其他攤商拚低價,一開始連十個麵包都賣不了。然而三、四年下來,已經累積許多忠實的顧客,「如果有事沒開市,下週去還會被阿姨們唸說『怎麼上禮拜沒有來』」;最初是傳統的菠蘿麵包最受歡迎,如今的熱銷商品變成鹽花奶油捲。他們讓傳統客層跨出舒適圈,品嚐更多元的麵包風味。

雖然在夜市賣麵包,「村上桃貴」卻在乎擺設精緻度,簡直把麵包當成精品在賣。(照片提供/村上桃貴)

國中相識,卻在異鄉續前緣

孟芬是布袋人,早年因為姑姑的建議,越區到義竹國中就讀,與阿昌成為「相識但不熟」的同學,當時她是資優生,他讀放牛班,國中三年短暫交會後,人生又各自發展。

阿昌高職唸食品加工,畢業後陸續在幾個大型烘培廠上班,但廠方使用的原物料讓他良心不安,師傅們也只求安穩度日,不思進步。他尋得機會便離職,與台南的夥伴一起開了烘焙工作坊,主打當時流行的創意可頌,因為參加五星飯店的快閃活動一炮而紅,透過網路接單,沒日沒夜工作,生活毫無品質可言。

孟芬當時也在台南工作,兩人透過臉書重逢,後來工作室推出誘人的草莓可頌,她成為他的客人,他發現她的迷人,兩個異鄉人都是單身,「再續前緣」可說是水到渠成。交往一年後,兩人修成正果,既結婚組織家庭,也決定終結離鄉人生。

闖出全國知名度,「賣夜市賣到上電視」

會選擇「夜市人生」,是因為「村上桃貴」開在布袋的巷弄內,與市區有段距離,又沒有知名度,只能主動出擊。跑夜市雖然辛苦,但夜市攤位租金一晚只要 200 元,「四個晚上、跑四個夜市,等於我們有四個店面」,又可以認識各地的朋友,孟芬的想法很樂觀。

阿昌則有杞人憂天的個性,作慣了有「定數」的接單生意,他不知如何拿捏夜市的麵包量。不過轉念一想,「沒賣完就給家人吃啊!」孟芬也建議,未售磬的麵包可以送到長照中心跟阿公阿嬤分享,「根本不會浪費」。

除了用料好,村上桃貴的麵包都裝在個別的塑膠袋中,貼上可愛的貼紙,並用有質感的籐籃一一擺在桌面上,簡直是夜市中的精品店。阿昌憶道,當時跑夜市的前輩都說「 你們兩個這樣做不行啦,應該去工廠批貨、應該把客人買的麵包裝在一起就好……」,不過那些前輩們都一一倒店,村上桃貴不只屹立不搖,而且已經闖出全國知名度,「賣夜市賣到上電視節目」,孟芬說得驕傲。

郭明昌與蔡孟芬夫妻一週要跑四個夜市,數年下來已經培養出死忠的顧客。(照片提供/村上桃貴)

主打地方特色食材  陷客人於「選擇困難」

談到返鄉,即便已經是四、五年前的決定,孟芬還是為兩人的勇敢覺得心疼、鼻酸,「離家十幾年,終於可以回家打拚」。阿昌則不免「近鄉情却」,他不知道家鄉的人能否接受質好、價高的麵包。當時他尋得機會與世界麵包冠軍陳耀訓見面,陳耀訓只告訴他,「要用有家鄉特色的食材」,得知烘焙坊開在布袋,還建議他先從洲南鹽場的鹽花來發想。

用洲南鹽場的本土鹽製作的「鹽花奶油捲」成為阿昌第一個代表作,他以霜鹽和鹽花交錯製造奶油捲的口味層次,果然獲得很大的迴響。因為客人的支持,阿昌愈做愈起勁,包括茶山的黑糖、義竹的桑椹、東石的花生、虎尾的蔗糖、新化的地瓜、斗六的醬油等等,通通成為烘焙的食材。

但要說到最特別的食材,當屬魚鬆、虱目魚丸和烏魚子,這些漁村的特產之所以會與烘焙有牽繫,全因為綽號「鹽承續」的蔡炅樵。阿昌夫妻因為購買洲南鹽場的鹽花與蔡炅樵相識,他又介紹養魚蝦的神農邱經堯,阿昌想到傳統的肉鬆麵包可以置換成魚鬆,從小吃到大的虱目魚丸拌在自己醃漬的蔓越莓和橘子丁,鹹甜酸香的口感格外吸引人。另外,阿昌也將烏魚子刨丁,以它的鹹香代替鹽花,作成另一款奶油捲,與鹽花奶油捲並列,真教人面臨選擇困難!

魚鬆及虱目魚丸麵包(左)和烏魚子奶油鹽花捲是郭明昌利用在地食材創作的經典麵包。(攝影/楊語芸)

代表作烏魚子蛋黃酥 賺多少錢不重要

不過真正讓村上桃貴打開全國知名度的「扛鼎之作」,當屬烏魚子蛋黃酥。以邱家兄弟的烏魚子取代鹹蛋黃,加上阿昌熬的屏東紅豆餡、孟芬製作的酥皮、洲南鹽場的鹽花調味,烘烤後再灑上猶如金粉的烏魚子粉,要價單顆 180 元的烏魚子蛋黃酥年年供不應求。經過四年反覆試作、調整,今年中秋節將推出第五版,許多饕客都引頸期盼著。

阿昌感性地說:「烏魚子蛋黃酥是大家的共同創作。」烏魚子要切大切小?濕潤度怎麼調整?紅豆餡需要怎樣的口感?用什麼奶油什麼麵粉什麼酥皮?烏魚子的香氣會不會太搶戲等等,除了他和孟芬反覆試驗外,蔡炅樵和邱經堯也提供各種建言,大家就像要為布袋端出烘焙代表作一樣盡心盡力。果不其然,如此有特色的產品引來電視節目專訪,也有許多美食作家在社群媒體上推薦,讓他們享受當紅的滋味。

不過孟芬提到,幾年來作烏魚子蛋黃酥,目的都不是為了賺錢,他們從前輩們的創業經驗中學到「堅持」,要把代表家鄉的烘焙做到好。阿昌則認為,他受惠於所有提供食材給他的在地職人,希望透過麵包和點心,讓更多人認識台灣優秀的農漁產職人。

打出全國知名度的「烏魚子蛋黃酥」是最能代表布袋的伴手禮。(照片提供/村上桃貴)

前輩帶隊「打群架」 地方文化代代傳承

蔡炅樵及邱經堯是阿昌夫妻感佩的前輩、感恩的貴人,兩人都是布袋嘴文化協會的幹部,平日一個曬鹽、一個養魚,但遇到地方文化傳承工作,又都責無旁貸、一肩扛起。

蔡炅樵提到,早年返鄉打拚時,他因為前輩的照顧才能打下基礎,「我們現在有能力,自然應該再拉晚輩一把」,既然阿昌夫妻「不怕死」,他當然願意分享自己的資源,創造共好的環境。

邱經堯補充,村上桃貴非常用心,原物料把關也很嚴謹,蛋黃酥是國人喜愛的甜點,他提議用烏魚子取代鹹蛋黃,不過傳統烏魚子放在酥皮中烘焙後口感偏硬,透過不斷討論、改進,他為蛋黃酥客製化烏魚子的濕度,產品一代比一代優良。

「現在是打群架的年代」,蔡炅樵謙稱,不是誰幫誰的忙,而是大家串聯後更有力量,看似烏魚子蛋黃酥佔上版面搶風頭,但洲南的鹽和邱家烏魚子背後的理念,也會被消費者知道。

家鄉才有人情味 歡迎大家來點菜

阿昌提到,在台南工作時,「我不知道買我麵包的人是誰」。如今面對不同的客人肯定自己的技藝,讓他每天都很快樂。他也想起年幼時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們出外打拚,覺得家鄉沒有前景,但他返鄉開業後才發現,「人情味真是美」。阿姨來買麵包會送他們橘子,阿嬤來買麵包會叮嚀他們要添衣,連縣府都格外愛護村上桃貴,常常訂購他們的點心盒,好似要保護布袋珍貴的資產一樣。

「其實我做麵包的技術並沒有很厲害」,阿昌謙遜表示,客人是因為他堅持使用在地食材才來支持,這讓他肩負重任,要繼續發掘農、漁村的特色。不過他也坦承,創作經常是「神來一筆」,無法預期下一個新商品何時會誕生。其實都是因為有人提議,桑椹、地瓜、固體醬油才會變成烘焙食材。大家若想到什麼有趣的點子可以作成麵包,不妨到布袋「村上桃貴」去「點菜」。

延伸閱讀:

台灣「鹽承續」在此!洲南鹽場重振日曬海鹽工藝,把水土風光結晶成華麗台灣味

醬油怎麼是固體?蔭鹽花是什麼東西?吳國賓挖出醬缸好物,驚艷料理人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