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之寶有限公司
國人對在地原生種小米都非常陌生,然而,阿之寶團隊和在地夥伴們卻積極為復育小米而努力。過去,阿之寶團隊的工作是調查與保留原住民文化,因此了解到布農族的小米文化正逐漸消失,而這對部落而言是種嚴重的損失,所以自費跟布農青年一起復育在地小米品種。去年,他們更讓許多罕見的小米品種,再次出現在土地上。台灣的原生小米為何重要呢?而團隊們又如何執行這件事?
失傳——台灣曾是小米王國
「粟」(millet )是小穀粒的禾本科作物,在台灣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南科遺址大坌坑文化層曾挖掘出的、距今約4800年前的數千顆小米種子。而台灣的原住民文化中,各個部落都曾經栽種小米、稷、穇子等作物。小米特別適合生長在乾旱且缺乏灌溉系統的地方,山地部落沒有灌溉水源,因此這些耐旱又抗病蟲害的小米,成為原住民的主要糧食。然而,小米日漸減少,加上部落人口外流,以及在地多改種經濟作物,讓越來越少人懂得小米種植的技術。
其實,不只台灣小米面臨被外來農作物取代的危機,整個東亞皆有此情形。但是幸運的是,台灣小米因為在部落生活及祭典中扮演重要角色,具有宗教意義,所以靠著與原住民傳統文化的維繫,還有少部分耆老依然堅持每年小面積復耕小米。然而,目前種植小米的人依舊很少,原住民的小米生活與文化傳承亦逐漸減少。
重生——為台灣小米延續生命
阿之寶團隊在 2019 年執行「布農族 Pasibutbut 音樂特展」專案中,首度注意到小米與族人生活息息相關,並開始接觸布農族小米的調查。布農族最引以為傲的代表文化是「祭事曆」(Isilulusan)與「祈禱小米豐收歌」(Pasibutbut),所謂的「祭事曆」是祭司專屬的「年度祭儀備忘錄」,以刀刻畫圖紋於木板上,記錄一年中的各種祭儀,尤其是以小米耕作為主,從種植、生長到採收,每個階段都有相對應的祭典活動,如:播種祭、除草祭、收穫祭、進倉祭等,可以說小米與族人的生活密不可分。
阿之寶團隊第一次種植小米的經驗來自一場美好的意外!2019 年 10 月,阿之寶團隊在布農族音樂特展卸展後,收集展場掉落的小米粒灑在騎樓花盆中,數月後意外收成了第一批小米,也讓團隊成員對於小米強烈的求生意志佩服不已。
2021 年為了籌備布農族祭事曆展覽,阿之寶團隊公開徵求各族群小米,收到來自布農族、魯凱族、排灣族、泰雅族、賽德克族、阿美族、雅美族……等部落的小米束,再加上因緣際會下,接獲已故成大教授張松彬老師保存多年、上百種小米品系種子,在這批種子當中,還出現多款台灣罕見的珍貴小米品系!承載各方好意與期待的阿之寶團隊,決定立即展開小米的保種耕種計畫,因為從部落採集來的小米是無法等待的!
阿之寶團隊一共整理出 250 個能夠復種的小米品系,2022 年春天,首度嘗試種植布農族 46 個小米品系;秋天種植124 個小米品系;2023 年春天,再度種植 250 個小米品系。
此次復種計畫的協力農友包含南投縣望鄉部落 Soqluman 家族、花蓮縣清水部落吳玉蘭夫婦、花蓮縣白端部落昆帝夫.法蕾南、花蓮大王菜舖子等。南投望鄉部落 Soqluman 家族 進行保種工作已有 80 年之久,在第四代 Nieqo Soqluman 全慈豪的努力下,一年半來(至 2023 年中)於二分地種植了 3 個梯次、250個品系,是此次復耕計畫的最大功臣!
接棒——糧荒危機與文化延續
早在阿之寶團隊著手種植小米之前,學術界還有兩位致力於小米保存的關鍵人物:張松彬教授及郭華仁教授。
張松彬教授自2005年起就專注於小米與原住民文化研究,曾花費數年時間與博士生林恒生針對台灣小米的品系及分布狀況進行全台調查,更於 2007 年至 2009 年間走遍全台 700 多個原住民部落,採集到 781 個小米種子,利用科學基因檢測出「324」個小米品系,並成功證明這些小米源自台灣,並非外來種,這也是台灣截至目前為止最完整的小米資料庫。
張松彬教授曾憂心這些原生種的小米品系雖儲存於零下20度的低溫,還是會遇到發霉損毀的情況,必需有更高層的單位、更大的力量介入主導,才能避免小米品系的消失。然而,張松彬的心願尚未達成,卻已於 2022 年 3 月因病過世。
郭華仁教授是台灣種子學專家,專業是種子研究,他深知在氣候變遷的情況下,唯有維持種子多樣性,才能避免未來面臨糧荒危機。2011 年,郭華仁曾去函美國國家種原庫,順利將一批 1977 年由美國學者 Fogg 採集自 5 個台灣原住民族、12 個部落的 100 個小米種子,迎回台灣國家作物種原中心,成為台灣小米復育的重要推手。
郭華仁曾提到,保存種原的方式,除了能將它們存放於種原庫,也可以由農民種植來保種。當種子持續被使用,就能年復一年、逐漸演化成適合將來新氣候的新種原,而這個方式絕對比放在冷凍庫的冰冷種子更有保障,亦是最佳保種方式。
未來——記錄種回小米的文化保存
為了執行在地種植的保種任務,阿之寶團隊利用兩年時間,把台灣曾出現過的 300 多種小米品系種回來,此外,也期望利用這次機會,記錄所有品系的長相特徵與種植經驗,並將其出版。如果要執行這個願望,工作範圍將跨全台灣的山區部落,而且數百種小米品系的分辨與確認工作,亦是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遠遠超過私人團隊所能負擔的經費與能力,需要更多專業人士的協助參與。所以,今年阿之寶團隊發起了群眾募資,希望藉由公民的力量,一起完成台灣小米保種的任務。
阿之寶團隊進行募資的三大目標:
1. 原鄉復耕:新鮮種子回饋給部落種植並成為教材。希望各部落祖先留下的古老品系,可以回歸部落種植並保種。回捐種子給種原單位,以便後續研究及保存。
2. 彩色圖鑑:要認識上百種品系的小米並不容易,因此圖鑑會是認識小米的第一步,也讓更多人藉由出版品,一睹台灣身為小米王國的盛況。
3. 耆老經驗: 趕在耆老凋零前,透過訪談將珍貴的小米知識與種植經驗紀錄與傳承。
原住民部落通常位於交通不便的山區,每一趟任務都需要花費超乎尋常的時間與費用。小米種植與保存,攸關台灣未來糧食危機及原住民族人的文化傳承,此次行動將是台灣小米史上最大、也最不容錯過的機會,期望各位一起加入計畫,為台灣的未來貢獻一份心力!
「台灣小米!種起來!」小米種植計畫 Taiwan Millet Planting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