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阿公拚下去!25歲女農闕莉恩,跳坑挖山藥、摸黑採竹筍,打出平溪名聲

種田要超越阿公不容易,但要超越自己更困難!闕莉恩從小跟著「山藥王、筍王」的阿公務農,出社會後阿公卻病倒了,優質農產的口碑無人繼承,讓她毅然決然接下農事重擔。

闕莉恩既要跳入土坑挖山藥、也要摸黑上山採竹筍,知道自己技術不如阿公,但即使流汗、流淚也不願服輸,從農三年終於收支打平,山藥供不應求。但她不滿足現狀,仍積極精進農耕技術、建立品牌穩定通路,未來要走出自己的口碑,成為平溪獨當一面的農民。

決心要成為獨當一面的農民,闕莉恩種山藥、挖竹筍,吃苦流汗都不嫌累。(攝影/孫維揚)

自幼跟阿公下田,阿公病重而決心從農

闕莉恩與雙胞胎姊姊闕莉庭,因父母在外工作,從小由住在平溪的阿公、阿嬤撫養長大,阿公闕三早期為礦工,亦會栽種山藥、採收綠竹筍、生產野蜂蜜貼補家用,結束礦工身份後持續務農。

闕莉恩與阿公感情深厚,從小就跟在闕三身後,下田拔雜草、上山扛綠竹筍,「國小我就拖著上百斤的竹筍下山」,驚人的苦差事,她卻認為是「功績」,語中流露些許驕傲。

論起闕三務農的輝煌成就,闕莉恩語調更為高亢,「阿公很厲害!」她解釋,闕三認為農業是家裡生計根本,不容許馬虎,秉持「只賣好農產」的態度,種出的山藥、竹筍品質無人能及。過往闕三參與各項評鑑比賽皆榜上有名,「山藥王、筍王」的名聲遠播,也帶動平溪農業發展。

然而因長年爆破礦坑、吸入大量石灰,闕三老年出現「塵肺症」,肺部纖維化造成他體力嚴重衰退。闕莉恩表示,她就讀中華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時,闕三數次在家裡、農地昏倒,她帶著闕三到市區醫院掛急診、看病成為常態。她大四時,闕三被診出攝護腺癌與骨癌,令她大受打擊,「在醫院都不敢哭,怕被(他)看到」。

闕莉恩坦言,原先規劃大學畢業後朝食品檢驗領域發展。然而她看到闕三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隨時需要家人照護、送醫,卻仍心繫農業,深怕山藥、竹筍無人照顧,連住院時都急欲回家下田。闕莉恩因此決定畢業之後留在平溪,跟闕三學習務農,減少他的重擔。

務農引起家人擔憂、堅持古法農耕維持品質

拋棄原本的專長來從農,闕莉恩不覺得委屈。不僅是因爲務農時間較彈性,她方便隨時照顧闕三,亦是因為從小就在山藥田、竹林間幫忙農事,對農業並不排斥與畏懼。她亦表示自己較不喜歡與眾人相處,在開闊的田間獨自下田,反而讓她身心舒暢。

話雖如此,闕莉恩向家中提及從農的規劃,闕三與阿嬤一開始以為她只是「鬧著玩」,看她認真學習農務,反擔心她太辛苦而不斷勸阻;父母雖未阻撓,也有「皮膚會變黑」、「可能嫁不掉」等嘮叨;連兼職務農的叔父也怕她難以負荷粗重的山藥種植。

闕莉恩笑著回憶,家中僅有姊姊最初就全力支持她,「要我不用擔心錢,她能用薪水支持我」。

闕莉恩使用小山貓在山藥田堆土、挖土已駕輕就熟。(攝影/孫維揚)

家人們的擔憂並非毫無原因。闕莉恩解釋,東北角的山藥多為「基隆原生種」,特色是地下莖細長、產量較少、但口感  Q  軟,也比較適應濕度較高的氣候。現在許多山藥農都會「埋管」,於田間埋入塑膠管,讓山藥地下莖橫向生長,生長較快速、採收也比較方便。

不過闕莉恩堅持維持闕三的「古法」,在黏質的土壤中、非埋管栽種山藥。這樣山藥地下莖會垂直生長,深土層緊密包覆的結果,讓山藥質地更細緻、Q 彈,但地下蟲害管理與採收難度皆高。

闕莉恩表示,栽種山藥時,土表要撐起鐵架、附上厚重的網子,山藥才有充足空間攀附、並減少染病,採收時山藥更要在植株旁挖出超過 2 公尺的土坑、再跳入土坑裡,從旁拔出山藥。

闕莉恩採收山藥時要跳入山藥旁的土坑中,細心挖出每株細長的山藥。(圖片提供/三耕早)
闕莉恩依循阿公古法,讓山藥垂直向下生長,採收時長度動輒百公分以上。(圖片提供/三耕早)
山藥採收季時,闕莉恩經常與家人連夜整理山藥。(圖片提供/三耕早)

凌晨摸黑上山採筍,下山整理銷售

採收竹筍也是浩大工程。闕莉恩分享,闕三為確保竹筍的新鮮,總是凌晨三、四點起床,摸黑上山採筍,還要小心山林裡的山豬、野蛇。竹筍採收後要立即下山清理、整理、當天賣出,在產季經常「黑夜忙到黑夜」。

這些闕莉恩也都「完全照辦」,一來是維持闕三苦心維持的農產品質、二來是為自己的口碑鋪路,不讓自己的農產只依附在闕三的光環下。

闕莉恩與阿公、阿嬤會早早上山採收竹筍,確保竹筍新鮮出貨。(圖片提供/三耕早)
採收竹筍後,闕莉恩會盡快回家清理、整理竹筍,把最新鮮的竹筍送到客人手中。(圖片提供/三耕早)

粗重勞力累到叫不醒、扛下口碑心理負擔大

務農勞力負荷極重,闕莉恩舉例,開發山藥田畦溝很耗費人力、搭建網架也是多位男性才可合力完成,「我一人真的做不來」,需要家人「總動員」幫忙。縱使如此,她憶起第一年栽種山藥,忙到只有遇到下雨、無法外出才敢休息,然後就因過度疲憊,在家深睡整天,「叫都叫不醒!」

闕莉恩提及,想維持闕三的「高品質招牌」,不能只用蠻力務農。例如採收山藥時要用力挖去黏土,同時要留心角度,以免山藥斷裂,價值大打折扣。採筍也講究角度與力道,才能完整挖出飽滿的竹筍,並學會「留筍母」,剔除較弱的竹筍,維持未來竹筍產量。這些技術她無法一蹴可及,需要闕三跟前跟後,成為她務農的導師。

闕三平時和藹、在農田卻是脾氣暴躁的嚴師。闕莉恩笑說,闕三對農產品質要求苛刻,不論是山藥稍有裂痕、頭尾不完整,或是竹筍外觀不好看、筍肉不夠飽滿,甚至是野蜂活動力不佳,只要他不滿意就會破口大罵,「這是他求好心切的關係」。闕莉恩認為,闕三是為她務農生產著想,任何指教她都願意接受,與闕三磨合。

闕莉恩與阿公在田間是最佳拍檔,共同產出優質的山藥。(攝影/孫維揚)

「不能砸自家口碑」反而是闕莉恩務農時的主要壓力。她坦言,自己務農能力尚不如闕三,但為了不讓闕三太過擔憂農事,因此不論天災突襲、野豬侵擾,她心中再焦慮,也必須表現泰然,「不然他(闕三)會更緊張」,反讓闕三常責備她「不關心農田」。

她也強硬改變闕三「隨意接單」的習慣,更有體系、規則的出貨,防止客人收不到農產、降低信譽,也被闕三認為「不近人情」。

闕莉恩因務農與長輩爭執激烈,她也曾私下跟姊姊或媽媽哭訴。有次媽媽安慰她「壓力大就放棄」,她馬上擦去眼淚並拒絕。她強調,與闕三因從農價值觀歧異而有紛爭在所難免,但無法抹去她接下農事、以此作為志業的初衷,「這不是玩玩,我不會妥協」。

自建品牌建立通路,優質山藥訂單到明年

闕莉恩在正式務農超過三年後,技術駕輕就熟,並慢慢更新部分農事。例如她在叔父贈與一台二手挖土機後,學會用它在山藥田堆土、挖土,以減少整地勞力,也學會把農地分區,種不同蔬果與山藥輪作,減少土壤病害、穩定山藥產量。至於竹筍,闕三也在去 (2023) 年「放手」,由她主導最考驗經驗的採收。

闕莉恩取闕三的名字與早起耕作的意涵,自建「三耕早」品牌。她強調,因為追求山藥與竹筍的高品質,產量與收益有限;至於野蜂蜜品質也很好、替她增加收入,知名度卻不高。若要持續務農,她覺得必需透過品牌穩定銷售管道與客源,以此建立「山藥、竹筍、野蜂蜜」的口碑。

她亦與平溪的社區創生團體「嘻哈平溪」合作,用山藥田進行食農教育,提升自己知名度。

龍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吳明賢為嘻哈平溪的導覽員。他憶起初見回鄉與阿公、阿嬤務農的闕莉恩,具備「勇敢的特質」,想要照顧家人、承接農事的決心明確、跳入陌生的農業後不畏磨難的傻勁,「我想協助她的理想」。

定位成闕莉恩的「經紀人」,吳明賢引導她如何經營品牌「三耕早」、引薦產品設計與包裝人力資源,也督促她申請食農教育的計畫,提升她自產自銷的能力,有更多時間專心務農、陪伴家人。

但吳明賢強調,若闕莉恩無毅力承接農事、苦心學習務農技術,「再多幫助也沒用」。他也透露,闕莉恩生產的山藥品質已相當好,訂貨都要等明年,「連我都還沒吃過!」

決心走出阿公光環,努力成果阿公有目共睹

闕莉恩亦在 2023 年度的新北市山藥評鑑比賽中獲得亞軍,但她覺得山藥沒有獲得冠軍、竹筍沒有名次,仍與闕三「屢戰屢冠」的佳績有很大落差。她也說明,自己務農收入直到第三年才與生活開支打平,仍需要向闕三看齊,把優質山藥、竹筍的招牌扛起,也提升野蜂蜜知名度。

她自許未來要成為「靠務農生活、獨當一面的闕莉恩」,而非「照顧闕三而從農的孝順孫女」。

看到闕莉恩傳承農事的成果,闕三先是鐵齒回應「勉強及格」,但又馬上誇讚她「做得不錯」,既心疼她為此付出體力與青春,也相當開心、感動孫女繼承衣缽,農耕不致荒廢。當闕莉恩表示要繼續向他學習技術,他也立刻答應,「會教,會把所有的(技術)都給她!」

眼見闕莉恩努力從農,阿公、阿嬤嘴上嘮叨,對她的支持與肯定不言而喻。(攝影/孫維揚)

延伸閱讀:

東北角的原生山藥故鄉,面臨水庫開發危機!坐擁好水的雙溪,該往何處走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