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玫瑰與黑豆之鄉,漳洲社區發展「務農共好」,長者農產品帶動社區發光

早晨的陽光灑落台南佳里,一群長者在漳洲社區發展協會(以下簡稱「漳洲協會」)集合,準備用活絡筋骨操開啟共聚的一天。協會的櫥架上放滿長者自己種植、炒製的黑豆茶,還有乾燥的木玫瑰花藝品、在地獨特的鹿肉乾。說到自己是協會農產品的功臣,長者們無不露出真誠笑容、成就感滿溢。

面對社區青壯年外移,人口老化與農牧產業衰退,漳洲協會帶領長者共聚,推出各種農特產品,並讓長者能參與其中。長者感覺自己為社區貢獻、增加協會收益,得到滿滿認同感。協會並不斷串連社區自然農法農友、甲蟲農,期望一起發光發熱,期望社區居民互助、共好,甚至吸引青壯年返鄉,落實「長者能安心生活」的願景。

漳洲協會帶領長者共聚,一起跳健康操。(攝影/林吉洋)

文化形塑養鹿風氣,農業活動日益衰退

鹿除了是討喜的明星動物,更是漳洲社區傳承已久的重要產業。漳洲協會總幹事蘇順政說明,漳洲社區因居民祖先多來自福建漳洲而得名,但此處早是西拉雅族四大社「蕭壠社」的所在地。西拉雅族自古就有獵鹿習俗,雙方通婚、文化融合,逐漸變成家家戶戶以養鹿維生。

養鹿可以販售鹿肉、鹿皮、鹿茸等產品。蘇順政表示,早期鹿皮深受日本人喜愛,鹿港商人會特別來漳洲採購鹿皮,外銷至日本。養鹿等同是居民命脈,鼎盛時期估計共飼養超過 5000 頭鹿。此外社區靠近農業灌溉水末端,不利種稻,但適合生產雜糧,居民也會種植、販售黑豆、芝麻、胡蘿蔔等作物,農耕亦是居民日常。

一頭鹿可抵一分農地地價的黃金歲月總會流逝。隨著台灣工業化,社區青壯年外移打拼,蘇順政說明,社區至今較具規模的養鹿場僅約五家,最大的飼主養殖不超過 500 頭鹿。農田也多剩長者耕作,若是無力下田,就任其雜草叢生或者轉賣,社區的農牧經濟不斷式微。

養鹿產業曾是漳洲社區重要收入。(攝影/孫維揚)

漳洲社區近年約 1/3 以上為高齡人口,帶動長者社區自營

另外,漳洲也有 80、90 歲的獨居長者或孩童要關照。蘇順政回憶,台灣從 1990 年代就鼓勵各社區成立發展協會或鄰里辦公室,期望社區自營。漳洲協會則在 1995 年成立,最初是定期讓居民聚餐、維持感情,設立托兒所協助照看孩童,並讓將軍區等農會收購雜糧,維持在地農業。

歲月更迭,孩童長大的過程中,長者人數也愈來愈多,漳洲社區近年約 1/3 以上為高齡人口。蘇順政發現,社區長照問題日益迫切。漳洲協會與其只在節慶請居民吃飯、繼續托兒服務,更應該加強長者照顧與社區自營,因此他從職業軍人退休後, 2003 年自願成為漳洲協會總幹事,帶頭為社區服務。

蘇順政坦言,居民對「社區自營」的概念模糊,不知如何執行,「我就做給他們看」,在社區街道清狗糞便、垃圾,登門訪視,建立居民的互助網絡。他慶幸大家很支持社區自營,後來協會建立環保義工隊、社區共餐時,居民都當仁不讓,搶著為社區服務,從中獲得成就感。

高齡 90 歲的黑豆農楊謝圓經常在農忙後前往協會,早上幫共餐廚房洗菜、煮飯,下午則到協會附近散步,拔除路間雜草或撿拾垃圾,「幫社區做事,能得到認同感」。現年 83 歲的林玉治原本是打掃義工,目前則引領長者活絡筋骨、跳健康操。她表示,長者一直在家不活動,健康狀況較易變差,自從蘇順政舉辦許多團康活動,長者們經常相聚、運動,就是互相守住健康的第一線。

高齡 90 歲的黑豆農楊謝圓種植黑豆給協會販售,相當自豪能為社區貢獻己力。(攝影/孫維揚)

契作黑豆、推廣鹿產品,賺錢又能練肌肉

如同活絡長者們的生活,蘇順政也創立「一鹿有禮」的協會品牌,想以此復甦漳洲留存的農、牧業,維持社區經濟,也設法讓長者投入生產、貢獻己力。他以較好的契作價格,鼓勵楊謝圓等豆農用不施農藥、化學肥料的方式生產黑豆,再請社區長者們揀選、翻炒黑豆,生產黑豆茶、即時黑豆等產品,長者也能順道「練肌肉」。

蘇順政亦跟協會理事長、在地養鹿業者林昆鋒合作,透過販售鹿肉乾、鹿凝脂護手霜等產品,並設計遊程導覽,帶著觀光客走訪黑豆田跟鹿場,認識漳洲的雜糧與養鹿特色。

木玫瑰花藝吸睛,發展社區特色

漳洲協會從 2009 年發展木玫瑰花藝為社區招牌。木玫瑰與牽牛花為親戚、擅攀爬,果實在初春會木質化且外觀酷似玫瑰,成為乾燥花材相當吸睛。蘇順政回憶,自己為了美化社區環境,參加造景課程,造訪嘉義金桔農場時發現木玫瑰,好奇心驅使下索取八顆種子種植。後來木玫瑰順利開花、結果,「感覺能成為社區特色!」就邀集喜歡花藝的居民製作木玫瑰花束,對外販售。

楊謝圓認為,協會用較好的價格鼓勵年長豆農栽種黑豆,她看見自己黑豆被做成社區代表商品,替協會打響名號與賺錢,覺得自己農耕富有價值,「很開心」。豆農們還會互相巡視農田,幫助拔草等農事之餘,也監督黑豆不能施用化學藥劑,維持協會產品理念。

身兼炒黑豆與花藝師的梁倪雅分享,原本自己僅是家庭主婦,小孩離家後經常無所事事,總幹事召集居民製作木玫瑰花藝,讓大家能一起「玩創意」,社區也固定會收到婚禮佈置、畢業花束等木玫瑰訂單,為社區增加收益,自覺生活更有意義。她也會經常在協會與比她更年長的居民相處、照顧他們,「讓老人可以安養天年」。

(上、下)身兼炒黑豆與花藝師的梁倪雅發展木玫瑰花藝。(攝影/林吉洋)

農產業發揚光大,串連社區農民共好

漳洲協會產出許多農產品,不過蘇順政笑說,居民比較不諳行銷,原本多是透過實體擺攤慢慢販售。慶幸協會 2018 年透過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協助,有更精美的產品包裝,並加強線上行銷,台南市文化局也相中獨特的木玫瑰,輔導社區向花藝師學習,擴大花藝創作,「黑豆、木玫瑰、鹿」現在成為社區三大特色產業。

漳洲協會也希望成為不同產業的串連平台。返鄉青年蘇亭安為協會照服員與社區導覽員,負責長照服務,亦設計社區遊程、食農教育等,並在活動中增加長者與地方產業曝光機會。例如跟自然農法的農民楊淑華合作,帶遊客去她的農田參觀,或讓鄰近小學跟著長者到黑豆田,瞭解黑豆產業。她相當自豪,孩童藉著食農活動與長者熟絡,現在他們看見長者都會問好、關切長者健康。

返鄉青年蘇亭安協助社區發展。(攝影/林吉洋)

楊淑華自 2014 年於漳洲社區以自然農法耕作,她說明自己專心務農,較難分身與社區居民互動、串連,起初許多居民也不瞭解她堅持自然農法的意義。但協會舉辦活動、遊程時,把她納入其中一環,令她對內與居民互動,獲得更多關心與認同感,對外亦讓更多遊客認識她,擁有更多顧客。她感覺協會像是社區內外與她銜接的橋樑,令她獲得更多務農的力量。

蘇信仲為了照顧家人返鄉,以販售甲蟲維生,現在常跟協會合作活動,各種特色甲蟲深受學生或親子團客喜愛。他分享,協會不斷挖掘社區有特色的人才,讓他們成為漳洲社區的亮點。不僅協助他們維持生計,繼續在社區生活,社區亦能在支撐不同產業時展現多元特色,未來或許就有更多如他的青壯年返鄉生活。

飼養、販賣甲蟲維生的蘇信仲與協會合作,帶動社區涵養更多產業。(攝影/孫維揚)

居民共同達到社區共好,進一步落實長者照護

面對居民對協會的讚譽,蘇順政謙虛回應,這僅是他落實協會「讓社區共榮」的本分,同時感謝社區老小願意成為協會辦活動的人力、資源。現在社區環境整潔、木玫瑰花藝炙手可熱,都是長者們的功勞;協會受邀去各處擺攤時,各方農、牧產品就會自動湧入,不愁沒有產品推廣,「這是我們(居民)慢慢建立的成果」。

不忘漳洲協會要讓「長者活得安心快樂」,蘇順政表示,協會穩固地方產業之餘,會把資源聚焦於社區安全經營,成為天災因應或防暴網,也協助長者們未來遇上水災、家暴等危害時能自理與互助。「協會賺錢夠用就好,回饋社區更重要」。

蘇順政期望帶著長者們自營社區,讓他們都能在家鄉安養天年。(攝影/孫維揚)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