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陀兒颱風1005》農損近 4 億元,芭樂樹倒、蜜棗落花,高屏災區遍地狼藉

山陀兒颱風農損持續擴大,截至今 (5) 日下午 5 點,農業部統計全台農損已達 3 億 8716 萬元,香蕉、芭樂、蜜棗、木瓜、蓮霧是前五大受損作物。

芭樂受損區域集中在高雄燕巢、大社及屏北地區,高雄燕巢的蜜棗同樣損失慘重,木瓜、檸檬的重災區則分別在屏東高樹及九如,前一次凱米颱風造成的傷害還未復原,山陀兒颱風再次重擊。

《上下游》 前往高屏災區,果農直言從未見過如此怪異、恐怖的颱風,果園裡滿目瘡痍,滿地落果、斷枝殘葉,以及不知從何而來的垃圾。有的果園內九成芭樂樹傾斜;木瓜網室被強風撕開,蜜棗園裡滿地落花,留在樹上的小果被擦撞得面目全非;檸檬園裡,大大小小黃黃綠綠的檸檬掉落地面,果樹氣若游絲。

燕巢芭樂果園一片狼籍,果農遭到兩次颱風重擊,心血泡湯。(攝影/林怡均)

前有凱米,又遇山陀兒,重創燕巢芭樂

芭樂今日累計受害面積為 488 公頃,高雄燕巢、大社是芭樂最大產區,也是本次重災區。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副研究員謝鴻業連日調查發現,山陀兒颱風相當詭異,過往風災或多或少都會造成普遍性損害,但此次芭樂農損集中在高雄燕巢、大社以及屏北地區,「研究生涯 30 年來看過最嚴重」,其餘地區如高雄內門、旗山、台南楠西反而沒有太大風雨。

高雄市燕巢區吉建果菜運銷合作社長年運銷優質芭樂,理事主席賴錫堯表示,先前凱米颱風已經讓芭樂大幅減產,農民不敢輕忽山陀兒颱風的威力,颱風登陸前幾日飄著細雨,果農加緊搶收樹上果實,合作社也陪伴農民到最後一刻。10 月 3 日上午 11 點半收進最後一箱芭樂後,他送員工回家,中午就迎來山陀兒颱風。

賴錫堯觀察,相較於凱米颱風影響時間長達 48 小時,山陀兒颱風僅在燕巢停留約 5、6 小時,但它的瞬間風速更強勁,芭樂園的土壤已因先前降雨而濕潤、鬆動,強風一吹,樹上的大小果、花紛紛落地,許多樹更被吹得歪七扭八。他估計,山陀兒颱風把上次凱米颱風後倖存的芭樂又收走一半。

凱米颱風已造成芭樂減產,倖存芭樂又被山陀兒颱風收走。(攝影/林怡均)

見面不問好,只問倒多少

颱風一離開,合作社立刻恢復收購芭樂,但驅車前來的果農多數皺著眉頭,《上下游》到訪時,已有許多芭樂農交貨,見面打招呼不是問好,而是問「你倒了多少?」、「你有採嗎?」相較於上一次凱米颱風時,芭樂農或多或少還能自嘲、苦中作樂,這一次山陀兒颱風讓芭樂農都笑不出來,更沒有開玩笑的心情。

芭樂農郭伯勝一早到果園,邊收拾邊流淚,果園裡 600 多棵芭樂樹種下不到兩年,根系還未深扎,就遭遇山陀兒颱風,「只剩 20 棵站直」。他勉力從滿地狼藉中撿出受損較輕的果實,湊了半車來合作社交貨。

許多套袋果實上仍沾有泥巴,以現在芭樂行情計算,若能順利收成,一粒上看百元,但颱風經過的 5 小時造成嚴重水傷,只能忍痛打掉做果汁,平均一顆只剩 2 元。望著一整年悉心照顧的芭樂,郭伯勝眼中滿是不甘與不捨。

果農郭伯勝專攻帝王芭樂,果園被山陀兒颱風重擊,九成果樹傾倒。(攝影/林怡均)

87 歲的芭樂農楊先生果園面積約七分地,他懊惱地表示:「昨天就應該採完的。」凱米颱風讓芭樂樹受損,樹體尚在恢復期,這一次山陀兒颱風讓果園淹水,強風吹落殘花剩果,果園慘況讓他想起 47 年前的賽洛瑪颱風,唯一差別在於這次房子屋頂還在,辛苦照顧的芭樂全泡湯令他心痛不已。

陳容慶種有 1.5 公頃帝王芭樂,果園裡超過三成芭樂樹傾倒,其餘六成芭樂樹則嚴重落花、掉果,少數能採收的芭樂則多有水傷。今天送來六籃芭樂、只有兩籃勉強可賣。他坦言,能做的防颱措施都做了,但無法預期的強風很無情,現在只能儘速復耕,最快要等半年才能復原。

果農陳容慶送來芭樂只剩 1/3 可賣,面對天災相當無奈。(攝影/林怡均)

清園要先清果,芭樂價雖好,無果可收也枉然

農業部統計,目前芭樂損失金額為 4868 萬元,但果農們均認為是低估。賴先生送完芭樂後,要陪妻子去產檢,當《上下游》問及損失狀況,他直言,政府的農損只能算到當前要採收的芭樂,但三、四個月的小果、剛開花或即將開花的花苞通通未計入,卻同樣也是損失。

農民沒有收入、領到的救助金連成本都無法回收,接下來還要面對半年的恢復期,一切從頭來過。

面對風災,果農高秀華心痛只有一瞬間,就儘速展開清理果園工作,「不然能怎麼辦?」每年面臨豪雨、乾旱、颱風、寒流,芭樂園總是有不同程度的損失,悲傷、流淚對她來說太奢侈,寧可把力氣留在工作上。高秀華觀察到,不是每個果農都很淒慘,也有少數幸運者,但她並不是天選之人,因此必須加倍努力,才能等到下一次採收的機會。

芭樂農損只能計算到當下收成的果實,但落花、樹體損傷要等半年才能恢復。(攝影/林怡均)

謝鴻業指出,芭樂樹倒下後不能強行扶正,否則還未損傷的另一半根系也會陣亡。只有在土壤較鬆軟時可以慢慢扶正,扶正時要注意力道,樹若有點卡住就不要強扶。

果農若不扶正果樹,可以先將裸露根系覆土,待日後樹體恢復,再將倒地部分枝幹鋸除,並用柱子固定地上部樹體。接著果園要儘快排水,此時植株根系較弱,因此宜施葉面肥,輔以殺菌劑,且要清除地面落果,減少微生物孳生,等土壤變乾再使用開根素。

南部芭樂受創,謝鴻業認為,此次颱風受災的芭樂農,「到年底都沒有芭樂可以收了」,國內只剩中部芭樂可供應。芭樂產量下滑,價格上揚是必然。賴錫堯則希望國人多體諒產地,別再認為「芭樂貴,農民好賺」,芭樂好價意味著稀缺,10 個芭樂農裡頂多 1 個賺到錢,其餘 9 個人根本沒芭樂、只能喝西北風。

專家建議,傾倒芭樂不可強扶,果園要儘速清園。(攝影/林怡均)

燕巢、高樹蜜棗嚴重落花,主產期將延後

受損農作物中,蜜棗暫居第三,受害面積約 287 公頃。高雄燕巢不只產芭樂,也是蜜棗重鎮,《上下游》目睹多座蜜棗網室被掀翻。蜜棗農陳太太一早看到網室破損,眼眶泛紅,因為那是花了 6 萬元購置的新紗網,破網要再花錢修補,但更讓她困擾的是蜜棗落花。

整個蜜棗園一片狼藉,陳太太沮喪地表示,冬天水果較少,蜜棗通常趕在春節前採收上市,此時正是開花期,颱風吹斷樹枝,連帶把小花都吹到地上,少數留在樹上的花「不知道能不能結果」,已結的小果實則被樹枝擦撞傷,即便順利長大也絕對不是A果。她的蜜棗園緊鄰芭樂園,兩座果園都沒能逃過風災,「明年只能吃土了」。

燕巢多處蜜棗園的紗網被強風撕開,蜜棗減產、農民修補、復耕又是一筆開支。(攝影/林怡均)

屏東蜜棗被害面積約 84 公頃,主要位於高樹鄉。高樹鄉農會總幹事洪銘聰表示,每位蜜棗農的防災措施都不同,但此次風災造成許多網子破損,可預期蜜棗遭病蟲危害機率會變高,且因葉子、樹體受損,結果、成長時間會拉長。

洪銘聰細數,部分果農願意下重本,投資溫室等級的鋼骨結構與網子,本次能逃過一劫。但多數蜜棗農的網室受損,明年春節落在 1 月底,蜜棗農原本打算趕在春節前 10 天採收、出貨,「勢必會延後」,且可預期「價格會變高」,也請國人耐心等待,「沒有農民想遇到颱風」。

蜜棗遭風災重創,原訂明年春節上市,主產期將延後。(攝影/林怡均)

高樹木瓜網室遭強風撕開,蔬菜也苦哈哈

暫列第四大受損作物的木瓜,受損面積為 172 公頃,其中 157 公頃位於屏東縣。屏東高樹是木瓜主產區,《上下游》直擊高樹多座木瓜網室被強風撕開,大半木瓜裸露在外。

洪銘聰直言,木瓜怕風又怕雨,凱米颱風已重創木瓜,山陀兒兩小時的強風將許多木瓜網室吹破,木瓜植株更一一倒下,僅存的木瓜感染白粉病機率也大增。

木瓜除了立即性損傷,也可能有延遲性損傷。洪銘聰說明,現在就怕西南氣流繼續下雨,恐造成剩餘果實出現水傷,植株則會嚴重「敗欉」,原本倖存的木瓜都會死亡。

凱米颱風過後,木瓜園稍稍復原,網室再度被山陀兒撕開。(攝影/林怡均)

芭樂、木瓜在凱米颱風時都曾開辦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屏東縣農業處處長鄭永裕說明,原則上,同一地段號的土地、同一作物在凱米颱風申請、已獲現金救助的作物,同曆年不得再申請。

洪銘聰則表示,果樹類的災害現金救助金額相對高,每分地落在 8000 至 9500 元不等,蔬菜類的救助金則僅有 3000 元,短期蔬菜雖不在本次前五大受損農作物中,但每位受害菜農都欲哭無淚。

尤其今年兩次颱風相隔才兩個多月,小黃瓜、苦瓜等瓜菜農才剛復耕,收成又被老天爺拿走,且蔬菜沒有保險可參加,希望農政單位能提高短期蔬菜的救助金,並針對今年特殊狀況網開一面。

復耕的木瓜樹被山陀兒颱風硬生生折斷。(攝影/林怡均)

九如檸檬大減產,產地需要農業保險

檸檬原本是第五大受損作物,直到今(5)日下午 5 點才被蓮霧取代。檸檬主產區位於屏東九如、里港、鹽埔,屏東縣政府農業處統計,檸檬被害面積為 220 公頃。

《上下游》前往里港、鹽埔、九如鄉,目睹多處檸檬園滿地落葉落果,更有檸檬樹斷枝、斷頭。一位檸檬園主提到,昨 (4) 日,九如鄉內好幾條馬路上都是倒下的檸檬樹,「第一次遇到這麼嚴重」。

九如檸檬遭重創,多棵檸檬樹斷裂。(攝影/林怡均)

九如鄉農會總幹事龔泰文也直言,檸檬很怕水,當樹體嚴重泡水,很可能一個月後就死亡,山陀兒颱風最後一站在屏北地區徘徊,對檸檬的損害是近幾十年最嚴重,去年小犬颱風就造成檸檬減產五成,今年凱米、山陀兒颱風夾擊下,預估會使全年檸檬減產七成,「對產業衝擊會很恐怖」。

龔泰文指出,檸檬農要同時面對氣候、產銷的風險,多年來價格都被盤商操控,即便去年檸檬減產,今年檸檬價格依然「不正常的低迷」,主因在於檸檬全年可產,但不同產季的產量落差甚大,盤商總在滯銷時囤貨,並在好價時釋出庫存、壓低產地價。

整體而言,檸檬非常需要農業保險,且災害險和收入險都應開辦,「保費貴沒關係」,有保單至少能讓農民在天災時有保障、避免被盤商吃死。

延伸閱讀:

山陀兒颱風1004》重創南台灣,農損近3億元:香蕉鞠躬、蓮霧農損失難以估計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上下游News&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