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茉莉重返香花之王!花壇農會自種有機茉莉,製茶香片迷人,茉莉花茶在日本上市

茉莉是香花之王,東方香片的濃郁花香幾乎來自茉莉。台灣花壇曾是茉莉重鎮,但因成本上揚,進口廉價茉莉花茶橫掃市場,但進口香片品質不佳,甚至使用化學香精,讓茉莉花茶逐漸蒙上「廉價、難喝、農殘高」陰影。

然而,花壇農會有一群「花癡」不願茉莉產業凋零,農會總動員下田種有機茉莉、製茶做高品質香片,包裝設計更得到比利時國際風味獎、 德國 iF DESIGN 設計大獎等,更吸引日本業者聯名銷售,讓台灣茉莉重返市場。

彰化花壇是台灣茉莉最大產區,每到夏日花季,田間總會充滿白花與清香。(攝影/孫維揚)

美稱香花之王,調香、藥用、飲茶價值兼具

茉莉原產於印度半島及緬甸,現在全球陽光充足、溫暖的地方都可見其芳蹤。中興大學森林系特聘教授王升陽說明,茉莉美稱香花之王,據傳埃及艷后透過茉莉花的香水勾引羅馬凱薩大帝;印度文化視茉莉為愛之花,婚禮時會以茉莉裝飾。另外包含佛教、回教等,茉莉都是象徵神人合一的聖花。

王升陽表示,多本中藥文獻記載茉莉花可舒緩腹脹、皮膚炎等,葉片與根也有藥用價值。近年醫學研究還證明茉莉根部的口服液具鎮靜效果,可改善失眠症,根部萃取物則有調節心律的效果。

但茉莉最常食用方式是製成花茶,王升陽說明,香片茶是製茶時加入茉莉等香花「窨製」成花茶,又以茉莉香片最有名。因為茉莉花含茉莉酮、苿莉酸甲酯、芳樟醇等香氣物質,日本等國的醫學研究證明有鎮靜、舒緩神經等作用,人飲用後能感覺神清氣爽、身心愉悅。

茉莉花茶即是採下花苞,在花朵綻放時把香氣窨製到茶葉裡,賦予茶葉花香。(圖片提供/花壇鄉農會)

花壇躍升茉莉樂園,黃昏為「魔幻茉香時刻」

彰化花壇為國內茉莉最大產區,花壇鄉農會供銷部主任楊俊良表示,茉莉早期跟著中國移民來台,再出貨至中國窨製,後來中國窨花師傅隨著國民政府遷台,台灣才開始自產茉莉香片。花壇多弱酸性的砂質土壤,剛好符合茉莉喜好,讓花壇成了台灣茉莉重鎮。

楊俊良表示,早期茉莉價格極好,帶動花壇輝煌時刻至少 300 戶茉莉花農,到處都是茉莉花。茉莉在黃昏盛開,每到傍晚時刻,田間散發濃郁香氣,與天上彩霞共繪獨特的「魔幻茉香時刻」。

茉莉綻放時,就是香氣最奔放的時刻。(Image by Leeting from Pixabay

採花是計時賽,烈日下總動員採花

不過農民可不樂見茉莉在田間盛開,農會總幹事顧碧琪出身於花壇茉莉世家,她說明,茉莉花在花苞轉白、花未開放時最能凝聚香氣,一旦傍晚綻放後香氣就會快速消褪,因此採收茉莉是場計時賽,要趕在花開前摘下花苞,並在當晚窨茶,才能把精華鎖在茶葉裡。

她回憶,每當夏季來臨,就要在烈日下幫忙採花,甚至就學時直接被家人載去工作,「很累很熱,其實不喜歡」。農會企劃稽核部主任柯鴻模也有相同回憶,每當花季缺乏人力,花農就會到學校把小孩接走,幫忙採花,學校則習以為常,甚至會幫忙廣播,允許學生「翹課」去採花。

自認是「被茉莉養大的孩子」,顧碧琪對花壇茉莉充滿感情,希望茉香一直延續。(攝影/孫維揚)

採收勞力極高,進口茉莉香片品質不佳,降低需求

可惜茉莉風華隨時間逐漸消逝。柯鴻模分析,茉莉盛產期為夏天,花農工作時酷熱難耐,為了搶收,連中午都沒時間吃飯,而且每朵茉莉生長位置、成熟時間不一致,採收難以機械化,且要頻繁屈身、蹲坐採花,勞力負荷重,青年多不願投注茉莉生產。

隨著台灣人力成本不斷攀升,不少製茶企業移至中國、越南等國家,台灣香片產業難敵。顧碧琪指出,進口茉莉香片生產流程不透明,茶葉常用劣等茶末,花香甚至源自化學香精,外界自然產生「廉價、難喝、不安全」等印象,降低需求量。

顧碧琪坦言,在生產成本攀高、沒有市場區隔性、外界觀感不佳等多方夾殺下,國內茉莉產業因香片需求劇降隨之萎縮,至今全台栽種面積不過 30 公頃,花壇從新樂園成為最後樂園。楊俊良估計,花壇近年只剩不到 50 戶茉莉農,並多為老農副業,若無力照顧,就會漸漸棄耕。

採收茉莉必須在白日高溫下,反覆在田間搜索花苞,勞力負荷相當重。(攝影/孫維揚)

農會力挽狂瀾,轉型無毒栽培

不捨茉莉產業凋萎,花壇鄉農會進場力挽狂瀾。顧碧琪感性表示,成長於茉莉世家,全家開銷都是靠販售茉莉而來,小時想偷閒獨處,就會躲在茉莉花叢,聞著花香看夕陽西下。因不捨花壇茉莉在時代洪流中消逝,她在2011年接手農會總幹事,設法讓產業轉型。

農會接手茉莉產業第一步就是轉型栽種模式。顧碧琪坦言,過去花農頻繁施用農藥,以免病蟲害折損花苞,卻讓多數花壇人不敢喝茉莉茶,「我們不敢食用,怎麼敢說它好?」她想輔導花農組成無毒茉莉產銷班,但多數農民年事已高,不敢也不看好轉型,無人合作之下,她於是用家中農地、請農會成員試驗無毒栽種。

柯鴻模表示,最初農會毫無資料或前人經驗參考,只能自行嘗試,起初因病蟲害肆虐嚴重,茉莉產量曾只剩原本 10%。但農會推廣部並不氣餒,每日都到花田巡視,嘗試新的友善耕作資材,幾年摸索後,總算維持無毒茉莉產量至原本的 50%,並漸進申請有機認證,也逐漸打開名聲。

柯鴻模(左)出身茉莉農家,也是最初就支持農會承接茉莉花田的成員。(攝影/孫維揚)

自製多款窨花茶,由內而外追求高級形象

有好花還不夠,農會也開始自製茉莉花茶。楊俊良表示,過去大眾常覺得茉莉是要掩蓋劣等茶味道,且多只搭配綠茶,農會特意採購台灣優質茶葉,以四季春、金萱、紅茶等多種茶搭配茉莉,用「好花搭好茶」扭轉消費者印象,並替農會茉莉加值、擴增茶葉品項。

楊俊良說明,農會大夥在花季從白天就頻繁到花田採花,每日至少忙到傍晚才可能完工。採好的花苞要趁空擋送回農會,由內場員工謹慎篩選鮮花。等到花苞開放,就是窨花員工要熬夜窨製茶葉,並在完工時盡快挑出花瓣,以免提高茶葉含水量,品質不穩,全員都在輪番加班。

做出好茶後,也得主動向外推廣,顧碧琪表示,農會特別請設計公司重新包裝花茶,也把產品接受國內外飲食認證或競賽,從農漁會百大精品獎、彰化縣十大伴手禮,到比利時國際風味獎(ITQI)、 德國 iF DESIGN 設計大獎等,希望透過獎項帶動茉莉名氣,「能做的,全部都做!」

農會特別更改茶罐設計,希望塑造茉莉花茶不僅品質佳,包裝也有現代時尚感、耀眼吸睛。(攝影/孫維揚)

日本企業聯名銷售,氣泡酒、純露都有人愛

耕耘 10 餘年,農會逐漸讓花壇茉莉知名度大開,不僅茉莉花茶曾作為台灣外交伴手禮,花香還遠播國外,與日本業者聯名推出茉莉花茶包,在日本販售。楊俊良分析,日本相當喜愛茉莉香氣,比起售價更注重品質,讓花壇茉莉茶能脫穎而出,亦展現農會提升茉莉品質的成果。

另外農會也開發平價的罐裝蜂蜜氣泡酒,意外在中國爆紅,成為指名來台旅遊必買產品,包含果醬、窨花咖啡、純露、護唇膏等,農會共推出 40 逾種不同用途跟定價的茉莉產品,讓不同消費者享受花壇茉莉芳香。

花壇農會前往日本食品展,優質茉莉受日本業者青睞,促成雙方聯名。(圖片提供/花壇鄉農會)
農會依照日本業者要求,設計包裝精美、輕巧好攜帶的茉莉花茶包。(攝影/孫維揚)

茶商:台灣茉莉花、茶香味平衡,受人喜愛

近年台灣茉莉茶芬香也逐漸重返市場,新北坪林滴滴香茶行第三代陳偉毅觀察,最近年輕人間吹起「花茶復興」,如茉莉茶等窨花茶詢問度上升,他也重拾窨花產業,製作國產茉莉茶。他分析,越南茉莉綠茶花香特別濃郁;台灣茉莉茶則是花、茶香平衡,價格較高但亦有顧客喜愛。

迪化半日茶屋店長王碩賢表示,進口茉莉茶常用香精,花香過濃反造成顧客反感,許多消費者期望窨花茶花材來自台灣,故茶屋跟花壇採購茉莉,再由師傅每年窨製花茶。他分享,用台灣新鮮茉莉花製作花茶,花香飽滿度與持久性更佳,如水果清甜香充盈鼻腔,又不搶過茶葉香氣,「不會想用進口茉莉製茶」。

迪化半日茶屋特別強調茉莉花茶香氣原自花壇茉莉,凸顯國產茉莉香氣優勢。(攝影/孫維揚)

持續發展茉莉商機,專家:可研究高產值市場

楊俊良表示,國內外都對無毒茉莉深感興趣,無奈目前難以擴大生產規模,生產斷層需要克服。顧碧琪認為,農會正積極嘗試花香保存技術,朝向香水產業開發。她不諱言,茉莉產業仍有很多挑戰,但農會努力帶動花壇茉莉漸漸回春,「不會讓它凋謝」。

王升陽坦言,茉莉提煉精油原料需求量大,「超過 8000 朵茉莉可能才有 1 公克精油」,台灣茉莉產量不多,其精油工法也未被深入研究,仍需評估商業生產茉莉精油可行性,但茉莉天然精油香氣難用人造香精取代,仍是一大強項。

王升陽舉例,風靡全球的香水「香奈兒五號」就含茉莉精油,「量少但不可或缺」,他認為台灣茉莉品質卓越,若鑽研精油等高產值利用,更能提升花農收益,芳香永流傳。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