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前言:
紅豆是台灣人不可或缺的甜點來源,每到一月,農民為了配合機械化採收,必須使用除草劑讓葉子掉落,高屏鄉間放眼望去盡是一片整齊的蒼黃色。為了讓農民有遵循依據,農委會在前年核准巴拉刈作為紅豆採收的落葉劑,儘管對紅豆的食用安全無虞,卻可能對土壤生態造成影響;而暴露風險最高的農民,面臨盤商收購、機械化採收的雙重壓力,即使知道農藥的負面效應,卻也難有其他選擇。一粒粒渾圓飽滿的紅豆,背後是農民的哀愁與無奈。
本網針對紅豆農使用劇毒除草劑巴拉刈,製作深入專題,將從農友栽培上的困難、農政單位的想法,以及對土壤與消費者安全的角度深入探討,本文為專題系列之一。
不噴落葉劑,人力與時間成本十分驚人
南國的冬陽溫柔地灑在田間,走在四分多的紅豆田裡,啟尚哥仔細搜索漫漫雜草中尚未枯黃的紅豆植株,小心翼翼連根拔起,以倒頭栽的方式讓他們接受陽光的洗禮,「比較青的紅豆要手工拔起來,讓它趕快乾燥,不然收割機看到我的紅豆有的有落葉,有的沒落葉,不願意幫我割,我又要重新排隊。」這樣的工作已經忙了六天,但不小心還是會發現幾株沒有被拔到的晚熟植株。
一月是紅豆收割的季節,對照四周因噴了落葉劑蒼黃一片的鄰田,啟尚哥的紅豆田顯得與眾不同,因為堅持不噴除草劑,田裡可以看到深綠、淺綠、枯黃、深咖的葉子,可惜這不是調色比賽,相反地,對於需要機械採收的紅豆,多彩多姿的葉子是夢魘,因為收割機可能會被尚未乾燥枯黃的葉子卡住,莖葉汁液和紅豆粒攪拌也會影響品質,為了讓落葉時間一致,方便機械採收,大部份的農民選擇噴灑除草劑,如果要自然熟成,就得像啟尚哥一樣耗費好幾倍的時間和精力。
談到啟尚哥走上自然農法的歷程,冥冥中似乎是天註定。啟尚哥是美濃有機農業的先行者,本名曾啟尚的他從小跟著爸爸用農藥,但他自嘲體質對農藥過敏,常常早上噴了藥,身體就不由自主感到疲累,下午總是用各種藉口偷偷溜回家休息,「可能我天生就是不能噴農藥吧!」啟尚哥露出敦厚的笑容說道。
然而,在他輕鬆的面容下其實埋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三、四十年前法規還不嚴謹時,農藥唾手可得,啟尚哥小時候曾經看到附近的孩子拿著農藥桶當玩具,兩個小孩淋得滿身都是,結果因吸入過多農藥中毒,一個重傷,一個則不幸過世,這件事成了揮之不去的陰影,即使過了數十年,啟尚哥講起這段故事仍歷歷在目,也讓他在十年前回鄉務農時,依不同作物採取安全用藥採收無殘留,部分全程有機栽培、絕不使用除草劑。
一公頃只賺兩萬,不噴落葉劑成本高兩倍
與大自然共榮聽起來浪漫,但現實狀況卻很殘酷,噴灑除草劑的紅豆田才一個下午葉子就開始枯黃,兩天內就掉光光,自然熟成的紅豆田卻得等上一個多星期,而且在等待期間,有些長得比較快的植株卻又熟過頭,自然熟成的紅豆產量比噴落葉劑少了5%~10%。
除了落葉劑,紅豆成長時大約要噴七到八次農藥,來到啟尚哥有機栽培的紅豆田裡,才發現什麼叫做「草盛豆苗稀」,不仔細找還看不到躲在雜草堆中的紅豆呢,而這卻已經是除過三次草的成果了,但啟尚哥不改樂天性格,爽朗地說,因為草實在太多,採收的時候他打算直接拔紅豆比較快。
為了照顧總共一甲多的土地,啟尚哥經常天還沒亮就出門,月娘高掛才回到家,但這樣辛勞的付出結果卻往往令人挫折,打開啟尚哥田中瘦弱的豆莢,裡頭的紅豆整整比慣行農法小了一半,有些甚至只有米粒大小,一般慣行農法的豆莢大約有十顆紅豆,啟尚哥的卻只有五、六顆,比起慣行農法一分地大約400斤的產量,啟尚哥整整少了一半,更別提一天900元起跳的雇工,雖然出售的價格高出慣行兩、三倍,但扣掉成本後根本沒利潤。
理想與現實生活畢竟是兩回事,全台灣5500公頃的紅豆田中,種植面積高達1700公頃的萬丹,90%以上的農民都使用除草劑。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研究員溫仲良直言,紅豆的利潤極低,每公頃大約只能賺一、兩萬元,除非大規模種植才有利可圖,但大部份的農民平均耕地都在6~8分,根本沒辦法賺錢,若不使用除草劑,成本至少比現在高出兩倍。
此外,台灣內需市場大,每年產出1萬2千噸紅豆都供不應求,但價格卻長期被少數盤商壟斷,本來一斤收購價要30元以上才能夠本,去年卻傳出有盤商聯合壓低價格,收購價一度跌到只剩16元,農民雖然叫苦連天,還是只能含著眼淚賣出。在求得肚子溫飽的基本前提下,一般紅豆農幾乎無法抗拒用除草劑。
收割要排隊,農民只能乾著急
但就算農民有心要讓紅豆自然熟成,要面對的卻不僅僅是產量耗損,還得面臨找不到人願意收割的困境,而這背後牽涉到一連串環環相扣的農村結構。
「農民買不起收割機,為了配合收割業者,所以一定要噴除草劑。」溫仲良一語道出問題癥結,他表示,一台收割機就是一台賓士的價錢,農民根本無力負擔,必須拜託收割業者幫忙,為了配合業者時間,農民希望葉子可以在兩、三天內就落光,「否則就要重新排隊,一排就不知道要排到什麼時候了,但紅豆可以等嗎?」
每年到了一月,農民都要上演搶收割機大作戰,因為紅豆的採收集中在兩週內,收割業者在這段期間個個忙得人仰馬翻,一大清早就得把握陽光露臉的時間趕緊收割,到了日落才得閒,「豈止是日落,有時候到晚上九點十點都還在收,有路燈啊。」一位正在趕路的收割業者糾正,說完隨即揚長而去,準備前往下一塊田。
但就算完全不休息,收割機一天頂多只能收2甲多,因為紅豆不像毛豆利潤高,可以開發專屬收割機,目前大多與毛豆收割機合用,有些紅豆收割機甚至是用耕耘機加掛,拼裝而成的效率自然不高。
那為什麼收割機的數量不能增加呢?溫仲良直言,重點還是在成本考量,購買收割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回本,如果增加收割機數量,每台機器收到的量減少,要回本的時間就拉得更長,業者評估之下自然不會想投入。
此外,屬於秋冬裡做的紅豆,種植時間落在二期稻收成與隔年一期稻的空檔,倘若來不及收紅豆就會影響到下一期稻作的插秧時間。
萬丹與美濃的農村就可以見到強烈的影像落差,比鄰而居的兩塊農田,一塊已經插好秧,一塊卻還在苦苦等待收割,有些葉子甚至已經轉成咖啡色,而一旁育苗場的秧苗卻已經超過5公分了,但農民卻只能乾著急,溫仲良開玩笑說,所以我們美濃的農夫脾氣都很差。
小小的消遣,卻反映出許多農人的哀愁,以及不得不使用除草劑的結構性問題。
解決濫用除草劑亂象,農改場推薦巴拉刈
前年8月,農委會正式核准劇毒農藥巴拉刈作為紅豆採收時的落葉劑,引發正反批評,在此之前,國內並沒有特別針對紅豆落葉劑的使用規範,隨意在田間訪問紅豆農民,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獨家祕方,除了使用高濃度的氮肥像是尿素或硫酸銨,或以紅龍加氧化鉀噴灑,許多人都不約而同混合巴拉刈使用,因為尿素落葉時間過長,紅龍則因申請肥料卻含有農藥成分被下架,巴拉刈效果快速,而且3公升不到400元,一直都是農民心目中的第一選擇,雖然未經核准,但農民已經用了數十年,早就是公開的秘密。
這樣的亂象農政單位也注意到了,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作物環境課課長陳昱初表示,農民經常抱怨可以合法使用在紅豆的農藥太少,目前只有固殺草能夠和巴拉刈達到相同的效果,但價格高出三倍,農政單位經過二年多的試驗和評估後,確認巴拉刈沒有農藥殘留的疑慮,農委會才正式公告可以使用。
農改場表示,只要在紅豆收獲前七天,使用24%巴拉刈稀釋200倍,第二天殘留量就消退到0.05ppm,遠低於檢測的容許值0.2ppm,也符合美國規定的0.3ppm、日本0.05ppm,而且巴拉刈沒有移行性,容易被固定分解,沒有土壤殘留問題,而且紅豆有豆莢保護,又是一次就全面採收,遭到汙染的機率很小,黃德昌場長認為,站在生產者的角度,權衡其他農藥的優缺點,巴拉刈是目前最適合使用的落葉劑了。
然而,民眾長期以來將巴拉刈與自殺劃上等號,原因在於巴拉刈沒有解毒劑,只要喝上10 CC,致死率就高達90%,而且死亡過程極為痛苦,醫界長期以來要求將其列為禁藥,不過黃德昌認為,任何東西如果不當使用都有風險,「你能夠因為發生車禍就禁止大家開車嗎?」他強調,巴拉刈是劇毒農藥,購買時都得登記身分證字號以供追蹤,政府也不斷加強對農民的教育訓練,呼籲農民噴灑巴拉刈要有保護措施,希望大眾不要將巴拉刈汙名化。
儘管農政單位強調安全無虞,生態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實際走到田間,卻又是另一番景象,在缺乏長期的追蹤評估下,生態是否受到影響,農民有無確實遵守規定,管制是否確實,恐怕都有待商榷。(系列待續)
很棒的文章,但是希望能在巴拉刈對土地傷害農藥殘留上多做點探討,忽略巴拉刈的易分解跟不易殘留的特性,使用相較於其他除草劑,比較不易殘留的巴拉刈,加上教育農民安全的使用方法也算是種進步不是嗎?
可以參考這份資料
http://drug.che.kuas.edu.tw/ch301/msds/msds0530.pdf
這物質不算穩定,對使用範圍內動物幾乎都有毒性,在環境中會逐漸分解(分解後無法產生原本的中毒機制)。所以農民使用除了小心外,也要暫時的封鎖使用範圍,讓其隨著光照、與環境作用後分解、毒性消失。
可否提供”友善農友们”聯絡資料, 讓我們跟向他們購買, 減少剝削, 網路力量大^^
真不知道這篇文章是廣告文,還是讓台灣紅豆種植加速推倒的手法…
我先生的家鄉在萬丹,
第一 紅豆農,一塊田地大約可以採收500~600斤,前年採收價格每斤是50元, 去年是26~30元,今年35~40元,我們折衷價38元計算,採收量提高到1塊田地1000斤,加總起來辛苦照顧的田地採收1次大約3萬多元。 紅豆一年一產,我知道很多小農大約都是照顧3~5塊田地。 請問,以務農為主的萬丹鄉,這樣的收入能讓農民撐起一個家嗎? 記住,紅豆一年一產。
第二 辛苦地種植,為的是什麼? 不用落葉劑,你們也要告訴農民還有什麼方式可用啊!
像今年天氣不穩定,家鄉的農民都非常擔心雨水會造成爛豆, 自然風乾???????…?????要是連續幾日下雨,今年就不用採收了, 請問紅豆農如何生存??
第三 今年的紅豆採收價比去年高,家鄉的老人說,因為大家越來越不愛種了….
我沒有很好的文筆,沒有官方數據,但是 很擔心紅豆在台灣會逐漸消失, 因為對豆農來說,他們需要的是鼓勵, 真的禁不起這些言論炒作。
我很支持愛護土地、珍惜家園, 但是你們這樣發文,看似對消費者有利,但實質上真的有欠考慮。
如果能夠自然風乾,哪位豆農願意花錢去買除草劑。
但是 紅豆沒有除草劑,怎麼採收? 自然風乾,不是給時間就可以,還要老天賞臉天天給太陽啊!
原本,我也是上下游市集的顧客,但是接連看過幾次你們的發文之後,真的對你們很失望。我想大家都很希望能夠吃到友善的食物,但是你們提供的廠商,價錢硬是要比市場價格貴許多, 前幾日有在網路看到一家彩色雞蛋,6顆蛋賣200多元,冷藏運送運費加上去,一盒雞蛋300多元, 我好想買,因為他標榜天然無毒, 但是,請問我買不起,是不是就不能生存下去,因為我每天都在吃其他廉價的雞蛋?
請求,如果要做有意義的事,你可以默默為這塊美麗的土地付出,用這些文章炒作來驚擾大家真的很討厭。
TO: Eva, 我會用友善農民跟你們聯絡, 請你們幫幫忙收購今年的紅豆,現在正在採收,交給你們還來得及。
但是,我想請問,你的條件是什麼? 如果用除草劑是不是就不能算友善農民? 我們還有2塊田地未噴除草劑,因為排不到收割車, 但近日天氣非常不穩定, 要是雨天造成爛豆無法採收,您們是否可以補農民的生計?
小雨:
您好,我是上下游新聞市集的參與者馮小非,您的心情我們非常可以理解,我們非常願意以合乎真正生產成本的價格來跟您家合作不用落葉劑的紅豆,只有消費者與生產者一起努力才能共同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您願意的話,請打電話給我們。04─23783735或者email:order@newsmarket.com.tw我們非常希望能夠跟您聯繫。
紫彤您好:
您買到的雞蛋實在是蠻貴的,主婦聯盟合作社販售的雞蛋,有兩種規格,一個是10粒72元,另一個是10粒82元,提供您參考喔!
你還是沒有回答真正的問題, 沒有落葉劑的你要, 請問,如果不用落葉劑,又遇上天候不佳無法自然乾燥的損失怎麼辦? 這是才是真正的問題,你當作農民都傻瓜嗎? 他們願意這樣做嗎?
雞蛋我沒有買,我只是用比較誇張的案例來突顯問題, 愛護身體、愛護大自然這是大家都非常樂意的, 新竹的綠市集我非常愛逛, 但是幾次下來,我發現…我吃不起!!!
一顆大白菜100多元,高麗菜產期一顆也差不多80~1000左右。
相同的問題,如果今天把豆農的利潤提高,仿照costco半斤紅豆賣200多元,或是標榜有機的紅豆一斤150~200元不等 ,我相信很多人吃得起,但是對無法負擔的少數家庭,怎麼辦? 消費者需要生存,豆農需要生存, 請為大局著想。
Eva:
您好,我們很樂意為您推薦沒有使用落葉劑的紅豆農友,請您發信聯絡order@newsmarket,com.tw!
我不是想替豆農平反, 豆農不會上網,不會打字,不會行銷,但是要是聽到這樣的消息,我相信他們會傷心,種植紅豆他們付出勞力,陪葬了健康,卻要遭遇如此的無腦言論。 我擔心的不是豆農的生計,他們大可改種其他的作物,甚至直接休耕。 我擔心的是現在種植紅豆的都是年紀較長的老弱婦孺, 年輕人根本不接手做這種傻事, 你們在這樣玩下去, 台灣的紅豆產量會一直減少。
如果你們真的有心,請告訴他們該如何做?
剛在你們fb有人說,只要大家努力不要偷懶就不會用這些東西, 哀….努力,我曾經號召全家人一起動員到田裡幫忙採收豆子,2小時手工採擷,7人採不到30斤, 回家還要一一撥豆莢,撥完豆莢還要抓一小把一一的挑去土石,1小時5人一起挑不到10斤。 你們以為這是不夠努力的問題嗎?
小雨:
對於消費者來說,一斤150元的紅豆應該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但是這樣的價格可以換來農民、土地與消費者整體健康真的是比較划算的。
紅豆真的不易栽培,因此我們認為只要不用除草劑,採收時經檢驗零殘留就是可以提供的優質紅豆,生產過程中的天候風險,當然都已經該被估入成本中,我想這都是大家要一起承擔的!
恩,消費者的支持,還是改變的重要力量。上下游報導的,並不是要打垮慣行農法,而是要提升消費者對農產價值的意識,讓大家一起往好的方向來發展。
http://mathink.blogspot.tw/2013/01/blog-post_4779.html
這裡有成功的例子,當然,不同地區的氣候土壤條件不可一概而論,但是還是可以想想改變的可能,產量少不一定賺得少啊!至少越來越多人願意花更多的錢在健康的食物上了。
給小雨:
一分地收500斤.每斤平均40元等於2萬元(每期作100天收穫)
扣除成本8000元每分地淨收12000元
小農每人種約1-2甲地*12000=12-24萬(100天)
雖為每年一穫但是為二期裡作(1+2期水稻後的第三穫)…
去年價格差是因11月下雨太久造成品質低為主要原因…
奇怪,一下小雨,一下張紫彤,怎麼越看越像? 人家這篇報導就事論是,也沒刻意指責誰,觀點也很中肯,怎麼隨便就說人家是廣告文,還舉了一個奇怪的彩色雞蛋?
我記得像主婦聯盟之類的機構有跟農友契作,如果遇到災損,他們還是會依約收購,農產品則會以比較便宜的價格賣給消費者。
至於那個彩色雞蛋的例子舉得不好,因為貴是貴在「彩色」,而不是「無毒」。我記得頂好超市單價最貴的冷藏無毒人道蛋一顆是10塊,6顆就60塊,跟300塊差很多喔。所以「請問我買不起,是不是就不能生存下去,因為我每天都在吃其他廉價的雞蛋?」當然是個假議題,因為彩色無毒蛋是奢侈品,就像買不起LV一樣,當然不會死。此外,市面上絕大多數的人也都是吃一顆3、4塊的普通雞蛋,我看他們也活的好好的?
現在大環境的問題就是,想要吃到安全的食物真的必須付出較大的代價。如果安全的食物能夠以很「便宜」的成本生產,大家早就搶著去做搶著去買了。消費者買到的「便宜」商品,背後隱藏了許多看不見的成本:受破壞的生態環境、消費者與跟農友的健康…等等,這些都是市場售價沒有計算進去的。(註:這邊的「便宜」是指表面上看起來便宜的「假便宜」,因為安全的食物並非一定要以昂貴的方式才能生產,但是因為要脫離現在既有生產方式,代價是比較高的。)
紅豆的獲利真的很微薄,以今年來說平均產能約250~350,一台斤收購均價35,如果都僱工請人噴藥施肥,農地又是承租的話,那就是虧錢囉,像是我本人租了7公頃農地都種紅豆,所得利潤也只夠讓我種稻米,不要說生活費了
今天有一個公司寫信來詢問我們,有沒有人種植無毒雜糧他們希望合作,不知道您會不會有興趣改做不噴落葉劑的紅豆,據我所知這樣的紅豆通常一斤收購從60─100元不等,您有意願嘗試看看嗎?
TO EVA: 我公公的台南七股蕃茄園,是安全等級的小蕃茄! 可以供你參考~ 不用除草劑&催熟(YAHOOblog 居士蕃茄園)
除草劑巴拉刈(paraquat),其化學結構便與 MPP+相似,這些農藥有可能是巴金森氏病潛在的危險….這豈不讓人連紅豆都不敢吃
我願意少買衣服,少多餘的消費行為,來換取更大的食物生態。
我願意買一隻過得生活像隻真的雞的蛋來吃,我可以偶爾買一顆昂貴的有機高麗菜,平常時我願意吃少藥好長的菜葉類,像是溫室菜葉呀、皇宮菜、過貓這類的。
配合四季出產的水果或是蔬菜,而不是堅持要在冬天吃到夏天的菜。
我沒有天天吃紅、綠豆,但是想吃的時候我想要買友善土地的紅豆來吃,
他一斤兩百我也可以,只要他符合土地倫理,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
而且我這樣的生活也過了好多年。
我自己也種紅豆,(今年試種一小區)
目前台灣種雜糧黃豆,黑豆,綠豆都是遇到同樣的問題
如果照小農這樣友善環境的生產方式的確無法大量供應到市場
家用的紅豆綠豆一年不會太多,主要為麵包糕餅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