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改革扭曲的農業政策,從老農津貼談起

首圖/ 郭志榮

目前立法院正在針對老農津貼由每月6千元提高到7千元審議,我們發現兩黨的立法委員,尤其是農業縣所選出的立法委員,在每次重要的選舉提出老農津貼的調漲,底下想由此津貼的調漲來說明我們農業政策是如何的扭曲,也因為農業政策的扭曲,造成農業部門在永續發展的過程遭遇許多的困境。

首先我們皆同意政府要照顧農民,尤其是老農,且政府更要確保台灣農業能永續發展,故須提撥更多預算來支持農業。

為達成這些目標,農委會目前每年約支出830億元在這些農業補助及其政策實施上,其中老農津貼約佔530億元、休耕補助有110億元、稻穀保價收購有50億元、肥料價差補助有60億元、各地區水利會補助有近30億元,天然災害補助有近30億元,加上產銷調節近數億元不等。但是當我們檢視這些補助政策及其措施時,其是否有真正照顧到農民,以及是否讓台灣農業永續經營,答案是沒有,且是背道而馳,因為這些政策被扭曲。

以老農津貼而言,有近68萬的老農領取津貼,我們想請問的是有多少比例是真正從事農業生產並在65歲後領取?自從「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在87年修正放寬後,領取老農津貼的人數由當時的45萬人增加至68萬人。若有相當高的比例是非真正農民,那此照顧農民的美意不是就被扭曲了。這反映出原先照顧農民的美意卻產生反效果,因為非真正農民所領取的津貼之費用將會排擠到農業部門預算。

再就老農津貼的政策目標而言,是在照顧一輩子辛苦的農民在年老後生活無慮,達成此目標的方式應是老農年金制度的設立,而非所謂的暫行條例方式來實施。當從老農年金制度的設立著手,將更會吸引年輕朋友加入農業生產的活動,因為他們將來可比照其他行業有退休年金可領取。此隱含一個制度的設立或者是政府經費的投入時,要有農業結構的調整功能,而非單一的經費支出。因此我們希望的政策是可以照顧目前正在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也要同時照顧到年老的農民,此即「農民所得安全網」建立的概念。

再就其他的農業政策調整而言,今年提高3元的稻穀保價收購價格以及繳交公糧的2元運費烘乾費用,此等於讓計畫收購的價格變相為每公斤28元,考量到稻穀每公斤生產成本為17.5元,加上從今年第二期開始收購溼穀,農民的水稻種植面積、申報公糧比率及繳交公糧比率皆會上升,那明年政府收購數量將大幅度增加,亦即明年水稻的生產量將大幅上升,而在進口量和消費量不變下,將會有許多過剩稻穀,而政府的收購金額及管理費用可能會由目前的50億元增加至百億元,此政策的執行將導致農業資源(土地、勞動力、水資源)扭曲和浪費,解決此扭曲政策的方法是往直接給付政策的精神調整。

建議政府將今年調高3元的保價收購價格改為固定給付,以每公頃計畫收購數量加輔導收購數量共3,200公斤,政府支付種植水稻的稻農每公頃9,600元,而保有去年的保價收購價格,即計畫收購價格為每公斤23元。此方向的調整有如下之優點,第一是減少對市場干預而避免資源扭曲;第二是白米消費市場價格不會提高,消費者負擔較低而國外稻米進口不會增加;第三是政府的美意農民可直接受惠;第四是不會影響到良質米的生產專區之生產。

除了相關政策往直接給付政策方向調整外,不合理的政策亦應廢止或修改,以每年支出60億元的肥料價格補助政策而言,農民拿到較便宜的肥料而仍然過度使用化學肥料,這些化學肥料將嚴重影響到我們的生態,且透過至地下水層,最後仍是消費者飲用。若政府為照顧農民而降低生產成本,最好方式即是直接現金給付,一來讓肥料市場價格機制運作而減少我們化學肥料的使用,二來讓有機肥料的推廣更容易,三是可直接照顧到農民。

當然,還有休耕政策、天然災害補助政策、水利會補助政策等政策皆須調整,這些政策的調整是要真正照顧到農民並能讓台灣農業永續發展的方向來執行,兩黨的政治人物應勇敢針對這些政策的調整提出更具體的說明及理由,而非在選前提出競相競價之扭曲政策,否則原本是要照顧農民的美意可能會被扭曲。(本文作者為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

延伸閱讀
詹順貴律師:老農津貼,應盡快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