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專訪鹽見:半農半X,找到生命關鍵字

讀鹽見直紀所著的「半農半X的生活」,心中不自覺地響起日本長青流行團體SMAP的代表作品:

世界に一つだけの花
世界上唯一僅有的一朵花

是啊 我們皆是
世界中唯一僅有的花
每個人都擁有著不同品種
單純地為了讓那朵花盛開
而努力著就好

無論小花或是大花
都不是相同之物
無法成為NO.1也好
原本就是最特別的Only one

1965年出生於京都綾部,鹽見直紀在33歲時辭去工作返鄉,開始實踐「半農半X」的生活。所謂的「半農半X」,是用小規模的農業與活用於社會的自我天賦(也就是X),同時養活自己,也為社會做出貢獻。此書一出,在日本、韓國、台灣、中國大陸和泰國等地引起討論風潮,「半農半X的生活」在台灣已經賣到第九刷,顯見他拋出了一個發人深省又有共鳴的議題。

鹽見直紀不只是一位農人,更是土地的哲學家。身處在這個混亂、不安的時刻,農業發展之於人與地球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他把問題又往下思索了一層,他認為人心就像「種子」一樣,要播種在適合的地方,但在那之前根本的問題是,「你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上呢?」請聽鹽見直紀娓娓道來:

:知道您造訪過台灣數次,可否談談您對台灣農業與農村的觀察?這兩三年台灣有愈來愈多年輕人以農立業,您怎麼看?

鹽見:在台灣的鄉村裡看到了很多日本已經沒有的東西,我對桃園龍潭三和村的印象很深刻,民風非常純樸、親切,人們見到面會互相打招呼問候,即使是第一次見面的朋友,也能自然而然表達出內心的情感。

相較之下,日本農村比較現代化,有些人與人之間會自然流露的情感不見了,日本人對人有禮貌,但那是有距離感的。這種感受很難用文字表達,我想,台灣農村的人們有一種「母性」,有一種「雞婆」(笑),就是會很主動去關心別人。這種情感在日本鄉下已經不太有了,我去韓國的農村時也感受不太到了,但「母性」對於發展「半農半X」的生活卻很重要。

:近年在台灣有愈來愈多年輕人以農立業,您怎麼看?

鹽見:就我所知,現在在法國也興起年輕人以農立業的風潮,我想,全世界已開發中的國家現在都碰到相同的問題,日本也是。就我有記憶以來,日本曾有3次和「農」相關的社會風潮,當時,人們試圖從土地找到解決身心問題的答案。

第1次是我父親時代發生的石油危機,第2次是製造技術高度進步,人們吃下太多精緻食物,回歸吃糙米運動,第3次則是在1990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許多原本住在大城市的上班族回鄉生活,我相信第4、5次風潮就快來到。有趣的是,前陣子日本綜藝節目請TOKIO、SMAP等知名團體或藝人去鄉下務農、做味噌,年輕人看到節目播出後,紛紛覺得「農村生活超酷的!」透過電視節目,讓城市的年輕一代有機會了解農村文化,這是很棒的事。

在「半農半X」出版之前,農業書都賣不太出去(笑),但現在書局裡常常見到「如何在鄉下生活」等相關主題,日本知名出版商「寶島社」的「田舎暮らしの本」月刊和「自休自足」季刊,都有不錯的銷量。

現今人們的物質生活十分充足,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但是心靈都沒有得到滿足。(鹽見先生反問記者,你覺得你現在快樂嗎?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嗎?)某種程度,務農、接觸土地的工作像在「冥想」,可以療癒身心,人們可以在土地得到讓精神變好的力量。

在日本有些人得了癌症,會想開始打赤腳走路,他們相信這麼做,會讓身體舒服一點。我倒是覺得,人們離開土地的生活會不健康,變得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過生活,現代人最大的問題就是不願意順服自然,也糟蹋了自己的天賦。

:「半農半x」的想法是怎麼來的?

鹽見:人生下來有兩隻手,我相信,一隻是為自己,一隻是為別人,而現在人兩隻手都為了自己。我自己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但在發展「半農半X」的過程中,感覺它和佛教「利他」的精神頗為接近,而這個精神背後也在問一個問題,「你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上呢?」

可惜這20年來,我發現人們總是要碰到重大生命變故時,才會想到要開始有所改變。我在大學畢業前跟普通的日本大學生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思考,就這樣一直活著,直到因為第一份工作的關係,開始了解環境,我就一直在想,如果人類不改變自己的生活或思考方式,可能來不及。

1994年,我在日本知名作家星川淳的書上讀到一句非常有趣、非常有啟發的概念「半農半著」,而讓我開始有「半農半X」的想法。當時我住在京都市區的一棟公寓裡,兩年後開始利用周末空檔在公寓後面的市民農園種米和蔬菜,1999年我辭掉工作,帶著全家人回到家鄉京都綾部,那一年,我33歲。

說來,33歲真是一個奇妙的數字!後來我讀了很多書才知道,許多世界上重要的人物都在33歲前後,做出對生命的關鍵改變。事實上,「半農半X」的讀者群也集中在這個年齡層。(註:讀者們有興趣可以到鹽見的官網看看他對自己生命歷程的整理與思索,值得一看。)

:很多人嚮往「半農半X」的生活型態,卻又免不了社會壓力及同儕眼光。您在實踐「半農半X」的過程中,是否曾經退縮或有任何挫折?

鹽見:當時我下定決心了,自然也就沒有什麼挫折。務農對我不是問題,倒是一直煩惱找不到自己的「X」,找到自己的「X」真的好難、好難。

我從一個65歲的老太太身上學到,不是出身良好、學歷優秀的人才有「X」,每個人身上一定都有一種特殊技能。怎麼找到自己的「X」?我有一些建議:首先,找到你生命的「關鍵字」。其實在你的生活周遭,到處都有幫你找到「X」的提示,像我自己很愛閱讀,對文字敏感,讀到星川淳先生說的「半農半著」,就像被雷打到一樣,刺激我思考回鄉務農之外,自己還可以做些什麼?

日本人有句諺語說,「你煩惱的事會拯救地球。」三芝「幸福農莊」的黎醫師和太太惠雯因為大女兒深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所以改善飲食習慣,甚至用秀明自然農法種食物,影響了許多人。當然現在因為情報過多,人們很難做選擇,所以要懂得用減法過日子,好好地整理自己,努力丟掉東西,才會有新的可能出現。

在找尋關鍵字的時候,你可以從「最喜歡的」、「最擅長的」和「最關心的」方向去找。例如,你喜歡攝影,但這個世界上喜歡攝影的人也很多,所以這樣還不夠獨特。但如果你關心食品安全,又是心理方面的專家,你就擁有「攝影X食品安全X心理」的個性,這十多年幫助人們找「X」的過程中,我發現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組合,這是很不得了的事!

再來,要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日本現代社會裡流傳一句話,「position找到了,mission就出來了。」選一個你喜歡,或者正在居住、工作的地方,當你決定地方了,就可以開始修行了。台灣在世界地圖上看起來是一座小島,但是當我實際造訪過這裡的鄉鎮,我發現台灣是文化豐富的大島,很適合修行。

我一直相信,有一根紅線無形之中牽引著每個人的「夥伴、地方、天職」,但這根紅線不好找。其實,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但是在推廣「半農半X」的過程中,我拯救了我自己,也靠它賺取收入。

媒體很喜歡說,「現代年輕人不肯吃苦,又不曉得自己要做什麼,實在很不行」等等評論,我並不認為如此,我反而認為是在年輕人心中少了可以效法的典範。你想想,如果一個小孩每天都看到他的父親加班很晚,累到不行地回家,那麼,他對自己的未來能有什麼想像嗎?所以,年輕人必須自己找到自己的典範,甚至,要創造自己的典範。



在日本各地,都有過著半農半X生活的朋友

:您現在如何定義自己的工作?

鹽見:講給剛認識的人聽可能有點難懂(笑~),現在我會說我是「地方再生企劃者」,工作內容包括宣傳「半農半X」理念、繼續深入研究這個主題,同時也要支援世界上每個人找到他們自己的「X」。

:那麼您曾經為錢煩惱過嗎?

鹽見:沒有。我姐結婚了,父親在綾部留下一棟老宅子給我,我太太是山口縣人,家裡唯一的女兒。我們倆沒有很強的物質慾望,也沒有想要成為有錢人,我們不會對於沒有擁有什麼,而感到不安。

:您在台灣有很多忠實的讀者,未來是否有撰述新書的計畫?

鹽見:有的,特別是在311日本強震後,跟很多人聊過,好多想法在腦子裡匯集,很想寫「311後的未來如何生活?」之類的主題。

針對「半農半X」部分,我要訪問世界各地力行「半農半X」的人們,例如「半農半X的女性」、「半農半X的詩人」、「半農半X詩集」,接下來就成立「半農半X出版社」,找綾部當地的印刷廠協助,也會找到「半農半X」的編輯和攝影師來協助。我都想好了,書出版可以放在綾部的旅遊中心,讓大家能買得到。

現在在日本,不只綾部力行「半農半X」的新概念,像長野的安曇野、千葉的鴨川、九州的小國、靜崗的伊豆、和歌山的色川與鹿兒島都是,像在日本知名女歌手加藤登紀子的女兒Yae,就在千葉過著「半農半歌手」的生活。

:從鹽見先生眼中看到的未來,是什麼樣子呢?

鹽見:未來會是很嚴苛、充滿不安的時代,經濟變化愈來愈快,環保、糧食和能源問題也沒有完全解決,「會有很美好的未來等著我們」諸如此類的話,我實在說不出口。但正因如此,我對於力行和推廣「半農半X」的生活更加有信心,我相信,它會是解決人類現階段共同問題的其中一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