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2300萬人,你可曾想過,跟人類一起生活在這座島嶼上的雞有多少?2021年全台飼養的蛋雞加肉雞一共4億2490萬隻(註1),是人口數20倍。人類會排泄,雞隻也會大便,這些雞一年產出217萬公噸雞糞(註2),幾乎與國人產生的糞便總量254公噸(註3)差不多。
人的大便有化糞池和公共排污系統處理,那麼雞的糞便呢?根據未公開的官方內部統計,2021年全台有76%未妥善處理的生雞糞,不當施用於農田。國人大啖雞肉、雞蛋的同時,雞糞也靜悄悄地走入田間,種出你我口中的食物。
法規禁止生雞糞直接入土,為何上百萬噸的生雞糞仍然走入農田?對雞農來說,雞糞是難以處理的廢棄物,也是心頭的痛,為何不能順利「化糞為肥」?生雞糞違法入田持續20年,甚至成為台灣農業施肥之王,卻未見主管機關積極處理,管理出了什麼漏洞?《上下游》深入調查雞糞的旅程,從養雞場一路到田間,試圖理解問題的環節,並找出解決之道。
164萬公噸生雞糞違法入田,遠高過化肥與有機肥用量
雞糞是做有機質肥料的好材料,但是若沒有經過醱酵腐熟或乾燥加工,就稱為「生雞糞」,直接施用到農田會有三大風險,一是長期使用會在土壤累積銅、鋅等重金屬;二是遇水醱酵會導致作物燒根、引發病蟲害;三則是異味、病原菌、蒼蠅和其蟲卵,都會影響公共衛生。
然而,生雞糞對農民而言卻有三大吸引力:肥效強、價格便宜、方便購買。只要是農業生產地區,舉凡各種果樹、菜園或特用作物如茶園、檳榔園都能看到它。
農委會統計,2021年全台化學肥料施用量為79萬公噸,有機質肥料施用量為26萬公噸,合計105萬公噸。而同年生雞糞產量是217萬公噸,其中有164.92萬公噸的生雞糞不當施用於田間,遠超過合法的肥料。
生雞糞簡直可說是台灣農業生產的基石。
政府對雞糞立下「三不」規範,實情卻剛好相反
早期台灣農村,人們就是用禽畜糞、蔬果殘渣自製堆肥,形成自給自足的循環利用。外表髒臭濕答答的生雞糞,其實只要透過妥善處理就能栽培作物、餵飽眾生。
近半世紀以來,台灣的雞隻飼養走向集約化,大量雞糞成了燙手山芋,誰都不想碰。1999年環保署成立,將生雞糞定義為「事業廢棄物」。之後二十幾年,生雞糞處在「肥」、「廢」之間,被迫走在農業單位和環保單位的法規灰色地帶。
政府依規定對生雞糞立下三不規範:一是「不能曬」,環保單位會以《廢棄物清理法》(以下簡稱《廢清法》)開罰。二是「不能賣」,《肥料管理法》規定,沒有肥料登記證者不能以肥料名義販售。三是「不能用」,未妥善處理的「生雞糞」,一旦被載運、傾倒在非法堆肥場或農地,該交付、載運、使用的人,都會被《廢清法》開罰。
但現實恰恰相反,雞農們、清運業者、使用生雞糞的農民都說「陽光曝曬是常態」、「能賣就賣,不能賣再送」,以及「生雞糞便宜好用肥效高,人人愛用」。
為何會有這麼大的落差?《上下游》走遍全台14個縣市,踏查超過100家養雞場,直擊各種作物田區施用生雞糞,並訪問雞農、農民、清運業者、肥料業者、官方、學者各方說法,發現生雞糞的問題如同沉默的地雷,危機遠比表面上看起來更嚴重。
調查發現(1)空拍雞農處處曬雞糞,雞場堆肥舍不中用
雞農都知道,政府規定養雞場內要設置堆肥舍,以醱酵腐熟妥善處理生雞糞,可是堆肥耗時、花人力、味道重,處理後的「熟雞糞」又只能送不能賣,沒有市場機制支撐,堆肥舍根本英雄無用武之地,幾乎都廢棄停用。
於是,養雞場沿用傳統老方法:陽光曝曬。大部分養雞場都有「曬屎場」這種標準配備,曬個十天、半個月,待含水量降低、臭味減輕,再委由清運業者運走。
記者深入彰化養雞重鎮芳苑、大城,空拍了數十個養雞場,十有八九都在曬雞糞。整個村莊異味瀰漫,即使有人檢舉,環保單位開罰也是左右為難,因為違規雞場實在太多。
這些僅僅曬乾、未經妥善處理的生雞糞,只有少數會到堆肥場,大部分都是直接送往農田。
調查發現(2)追蹤器證實未堆肥就下田,直擊雞場到農田
為全面了解雞糞問題,記者走遍桃竹苗、中彰投、雲嘉南、高屏與宜花東,採訪過高麗菜、韭菜、西瓜、紅龍果⋯⋯等十幾個作物產區,發現台灣農村從南到北、從平地到高山,幾乎處處可見生雞糞。
在彰化芳苑、大城兩個養雞重地,記者隨機在五間養雞場糞堆投入追蹤器。結果發現,五個追蹤器最後有四個直接運至農田,只有一個去到肥料工廠。這樣的比例和農委會所提76%雞糞不當施用於田間,不謀而合。
記者也尋訪到養雞業界低調神秘、卻不可或缺的「鏟屎官」:清運業者,並跟著業者從鏟除雞屎、送上貨車,沒有去堆肥場,而是一路直通各縣市的農地,最後大量撒入田間。
調查發現(3)採糞送檢 重金屬銅鋅超標,長期累積將污染土壤河川
這些生雞糞雖能提供作物營養,但過量使用將造成土壤慢性傷害。記者在各地田間採檢17筆生雞糞送驗,以「肥料重金屬含量規格上限」為標準,結果銅有4件超標、鋅有10件超標,銅鋅皆超標的有3件,超標率高達64.7%,顯見重金屬殘留是生雞糞極為普遍的狀況。
重金屬超標的生雞糞長期施用入土,不僅會造成土壤和河川的污染,甚至有農地因重金屬超過管制標準,禁止耕作十餘年,必須花費鉅資和漫長時間來回復。此外還有致使土壤酸化、鹽化、作物病蟲害等風險,糞中的病原菌和蟲卵,也可能危及食安,這些對環境和健康所造成的影響,未見相關單位重視管理。
調查發現(4)生雞糞太便宜 合法堆肥無利可圖,還出現幽靈場
既然法規說不能用,為什麼生雞糞沒有變成正式的肥料,依然在各地田間到處「撒野」?政府未能監管取締生雞糞使用,農民積習難改,是糞轉肥的主要關卡。畢竟生雞糞實在太便宜,平均一包只要40元到60元,而有機質肥料一包100元到400元,兩者價格懸殊。
對用雞糞合法製作有機質肥料的業者來說,利潤薄、成本高,市場小、回收慢,無利可圖,因此產業規模始終難以成長,也就不可能有足夠量能去處理全台大量的生雞糞。再加上堆肥場與養雞場同屬「嫌惡設施」,業者經營心態保守,規模也越做越小,還因此發展出不法行為。
堆肥業出現無運作之實的「幽靈場」,營運收入全靠「蓋印章」,在雞糞清運聯單上蓋印章後,生雞糞就能直接從養雞場運到田間,蓋一個章可賺7000元。還有堆肥場以污泥混入雞糞販售,與農民聯手作假帳、分補助,「A袋裝B料」的亂象層出不窮。
調查發現(5)政府失靈,雞糞管理荒怠20年
政府雖規範生雞糞「不能曬」、「不能賣」、「不能用」,但法規有模糊地帶,並無嚴格執法,也沒有積極輔導雞農和堆肥業者,每年放任大量生雞糞入田。
對於未妥善處理的生雞糞數量,農委會對外公布的數字與內部資料相差甚大,不願讓外界得知真實數字。全國養雞場雞糞的流向,政府也無從掌握。管理肥料的農糧署,則是連一年有多少雞糞被製成有機質肥料都沒有統計。
政府空有法規,卻距離現實太遠,結果就是「雞糞處理一切照舊」。《農業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頒佈至今20年,多數生雞糞仍直接進入農地。少數縣市如宜蘭、花蓮、台東比較積極管理,以地方自治精神制定相關行政命令,強化管理生雞糞的法律工具,不過執行強度不一,違規私運、農田施用仍時有所聞。
雞糞問題註定無解嗎?近年化肥價格高漲,正是國產有機質肥料衝業績的良機。政府想將生雞糞引導為合法的有機肥料:雞糞加工肥料「5-08」與禽畜糞堆肥「5-09」,但卻步步艱辛。業界也建議設立專區,讓堆肥場不用再被嫌惡,並希望政府能杜絕生雞糞直接入田,有機肥才有出頭之日。
雞糞明明是可利用的寶貴資源,卻變成埋入農田的「黃金炸彈」。整個產業問題環環相扣,若不正視每個環節的病灶,一一對症下藥,這條「發糞圖強」的路,只會越走越坎坷。
《上下游》記者全台奔波調查,移動里程數高達5500公里,採訪幾乎都在濃濃的雞屎味中完成,挖掘出不為人知的雞糞問題全貌,也找尋化雞糞為力量的解方,希望能扭轉現況,讓台灣農業打下本固邦寧的正確底肥。(閱讀記者調查幕後心聲,請見採訪後記)
註1:年度全台養雞隻數的計算方式,為「蛋雞在養數」、「肉雞供應量」與「種雞在養數」的總和。
註2:農委會提供雞糞鮮重數據,為雞舍內堆積在雞籠下或是經曝曬的常態雞糞,含水率約52%,與下田生雞糞的含水率接近。
註3:2022年6月底台灣人口數是 23,186,278人,以每人每日大便重量約300克計算,總人口一年的糞便重量為254萬公噸。
中部山區農地每年的7-10月蒼蠅滿天飛,可是一樣始用生雞屎,南台灣少有蒼蠅?
文章內容:2021年全台飼養的蛋雞加肉雞一共4億2490萬隻,這些雞一年產出217萬公噸雞糞。每隻雞只有生產0.01公斤的雞糞嗎?
您好:
採訪畜產試驗所時,學者有說明,蛋雞及肉雞的飼養方式略有出入,蛋雞飼養時間往往長達一年以上,肉雞則是每年飼養5至7批不等,每一批肉雞從雛雞開始飼養,歷時35天後整批出清,肉雞最後兩週產出的雞糞重量才會達到成雞等級,雞隻清空後的肉雞舍會有2至3週時間進行整理,因此肉雞場並不會365天不間斷的產出雞糞,217萬公噸為養雞場常態的雞糞數量總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