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從農 專題系列導覽

文 / 蔣慧仙  攝影 / 郭志榮

青年從農, 是台灣當下最獨特、最令人期待的一股新社會力。

這裡定義的「青年」,一意味著「年齡」,二意指「務農年資」上是相對年輕的。他們大多來自不同的背景,因為懷抱著對台灣農業、土地的關懷而親身投入農業。

在第一線的農業現場,年輕農友積極學習對環境有益的農法與田間管理技術,努力運用網路技術、行銷創意來發聲,為台灣農業注入了新鮮的活力。也有青年選擇進入鄉村,他們或投入農業產銷,或進到地方基層機構等等,拓展不同於主流期待的生涯。

更有許多背景各異的年輕人,透過自己擅長的專業,加上源源不絕的創意,在第一線為農民發聲,在通路上為農民解憂,在雲端上為農友集氣,用味蕾對農民說讚!

無論是親身從農、創意援農、響應購買或運動支持, 他們正一點一滴,為台灣農業、土地、環境與我們的餐桌,帶來行動與改變。

上下游開站專題「青年從農」系列,訪問了各種不同耕作類型的年輕農友們,也邀請許多以嶄新創意進行援農的年輕人來分享,邀請您一起來閱讀他們的故事、支持他們的行動。

青年從農(6):李婉甄,從素人到職業農人
憑著一股熱血拚勁,李婉甄毅然決然的投入農業生產,成為一位農人。過去嘗試過許多工作,都無法讓她感到那會是生命的歸宿,直到開始務農,才發現不論挫折與困難都不會教她輕言放棄,務農是她可以終生以賴的職志。

青年從農專題(5)Andrew:企管碩士,回部落種金針

Andrew 在美獲得企管碩士學位,卻放棄高薪工作,選擇回山上部落種植香水金針。他的農園「流奶與蜜之地」引山泉水灌溉,種植香水金針及樹豆,完全採用天然的栽培方式。他說:「作農真的很不簡單,不僅要有足夠的經驗,無論在技術、生產流程、品管甚至是包裝,對於山林粗放是的農業而言是缺乏的,因此我希望能把新的觀念引入傳統產業中。」

青年從農專題(4)青年入鄉:經驗他方,月白風清

近幾年,在農村田間、在爭議事件的聲援現場,出現許多年輕人的身影。這群援農青年的熱情與赤誠,為何而來?他們投入援農、參與運動的動力從何而來?是接觸土地而生的踏實感,是從農民笑容皺褶中讀到自己父執輩一生的堅持,是對社會內在秩序崩解而嘗試重新重建的過程。對這群年輕人來說,農村已不僅僅是文化資產,也是青年向土地學習與自我實踐的所在。

青年從農專題(3):種芽菜,鄭涵睿的創業之路

你可能很難想像,一個財金出身的年輕人,為何會突然決定走上務農之路?一份對健康、潔淨食物的想像,一份渴望創造改變契機的理想,就悄悄的在芽菜盒裡發芽了。直到餐桌上,綠藤芽菜們都持續活著,鄭涵睿想要呈現給每個人的,就是這份健康、愉悅的生命脈動。

青年從農專題系列(2) 馬聿安與九厘米

74年次的年輕農夫馬聿安,從台灣近年來急遽轉變的農業結構中,看到的不是凋零,而是重新建立耕者、消費者、自然之間互利關係的機會。他們為了達成無農藥、合理化施肥的理念,做了全面而仔細的研究;從這當中,你可以看到他工程背景出身的科學態度,更多的是堅持與謹慎。

青年從農專題系列(1) 施明煌與年輕農友,攜手打造「喜願共合國」

以社區協力農業為概念,喜願小麥種作出健康美味的作物,連帶的也在耕耘著人與人之間的信賴。而這份關係就隨著季節日漸成熟,終至飽滿。真實、友善、公平、兼利。這樣plain&simple的宣言,在當今依靠品牌與包裝撐起的消費市場,是多麼貴重而稀有的承諾!今年喜願的施總兼展開環島小麥契作、大豆特工隊計畫,有許多「務農年資」相對年輕的農友投入,一起為台灣本土小麥、雜糧而努力。

青年從農專題之相關文章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