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鹽見在花蓮:半農半X 帶著靈感去務農

紀錄/農法學堂徐思婷
本文照片提供/ 營建署城鄉分署東台灣養生休閒產業暨促進人才東移資源整合計劃案 攝影/小海

往下紮根,向上發芽,並且,要有能夠乘著風飛翔的翼

某天下午到田裡時,大王菜鋪子夥伴喔羊姐姐指派了紀錄塩見先生在樸石演講的工作給我,她說:「因為妳參加了農法學堂,且妳也找到了天賦,現在生活算是半農半X了,我覺得妳來寫很適合ㄚ!」

說實在的,我有些猶豫,幾經考慮與生活上的變動,似乎是時候該要接下這個任務了。將近一年,只有去年夏天到以秀明農法耕作的四季耕讀農園去幫慶豪、慧芸收花生和玉米,為花蓮樸門部落格寫了ㄧ次紀錄。為甚麼不再寫呢?原因我自己也不清楚。倒也不是必須寫出文情並茂的專業紀錄才行,只是覺得沒有感動。

順應自然‧實踐天賦:樸石咖啡館分享

這次,據說是塩見先生第四次來台灣了。這位穿著普通格子襯衫與牛仔褲的先生說,他不是很習慣離開生活的綾部,不太愛移動。

塩見先生說,他很喜歡中文版的副標題:順應自然‧實踐天賦。

「自然界有著運行的規律,人要學會觀察並順應當地的大自然規律而生活;而實踐天賦則是從事對社會有所貢獻並自然勝任的工作。我們一天工作八小時,當然是要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不然,那樣該會多痛苦。然而,我知道應該還是有很多人因為各種理由而做著不喜歡的工作。」會後,我問了塩見先生,到現在他覺得遇到的最大的挑戰是甚麼?

他輕鬆的回答:「我是個平凡人,我不挑戰。」呵呵~真是個有趣的傢伙呢!這倒是呼應了他說喜歡中文附標題這件事。關於順應自然這件事,華人的老祖先伏羲氏,也早早注意到了這點。在華夏文化的發源地黃河流域,透過長期觀察日月星晨的變化,草木興衰、寒暑交替等等自然現象,訂出了「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的農業生活依據。人類早期的生活,其實是十分重視人與環境和諧的搭配。人是自然的一部份,是要順應自然界變化的法則,而不是去企圖要控制大自然來配合人類狹隘的慾望。

出身傳統務農家族的塩見,家鄉綾部,是距離日本京都,搭特急電要一個小時的古村,全村只有幾十戶。當他大學畢業時,也跟一般的大學生一樣,沒想太多的便踏入社會職場。當時工作的公司福利很好,公司也提供員工進修的機會,他很滿意這個工作,不過,同時他也發現,週遭的同事們都很優秀,而他卻很平凡。二十年前他因為環境議題,已經開始在思考以務農這件事來回應環境的被破壞。然而,到目前為止,在日本,大多數務農者還是以老年人居多。在塩見33歲那年,日本發生了阪神大地震,顯示了自然界的力量豈是人類所能預料及掌控的。

「今年在日本福島發生的311核能廠意外事件,讓我更相信人無法控制自然。」當年的阪神大地震,讓他在腦海裡醞釀許久的半農半X生活,更為明確。他花了十個月的時間考慮,便辭去了安穩的工作。「即使,這只是一艘小船,我也要自己掌舵」。就算原本任職的公司福利不錯,塩見深深覺得不應該讓公司決定自己未來的生活方式與目標。

「所以,這應該是我人生的一個改變吧!」他這樣說。

找出你的「型」

「我覺得,我在作的事情是去協助他人找到他們的X…」這次塩見再來花蓮,增加了這個表格,他認為這個應該也可以用在學校教育裡頭,協助大家找到自己生命的關鍵字:

下面A~C中、最喜歡的事、最得意的事、現在覺得最重要的事、一生的工作等、寫下自己的3個關鍵字。下面的空欄區域、舞台的空格中、請填入現在居住的地區或準備要搬去的地名。

大家一起來想想看吧!當寫下關鍵字時,這樣,未來的藍圖將會清楚些,去實踐的動力便會增強一點了。


第一行:A(  )×B(  )×C(  )  第二行:地區、舞台(   )
填入關鍵字,找到自己的半農半X

喚回每個人自己的感性

「請你找出100個在你住家環境半徑3公里內的寶貝(人・東西・風景等等都好…),如果可以的話,我會更希望你能舉出一千個、一萬個…」。

投影螢幕上秀著一張張關於塩見日常生活中的寶貝,他一一解釋:

  • 有一個很會砍木材並堆得很漂亮的老先生(我稱讚完老先生很會堆木材後,下次再經過時,他堆的更多更漂亮了!)
  • 村莊的彎曲小路(或許會有人說:唉呀!這路這樣彎彎曲曲的,實在太可惜了,怎麼不截彎取直,把路開大一些,這樣車不是可以開的較快?我跟他說:我們是一個小村莊,村里大多是老人,不需要趕時間開快車,路這樣小小彎彎的,保留了兩側的自然原貌,很美阿~)
  • 一個先生去世後將自己住宅開放給外來住客的民宿太太(日本人不習慣讓陌生人到家裡來住,因為我們會不放心…而這位太太現在是在分享她的愛)
  • 一位很會陪伴與傾聽的老太太
  • 一對很會利用周邊植物做植物染的夫婦(這些經常見到的野花野草,在他們眼裡都是寶貝!!)…等等。

塩見堅定的說:「這些都是每天在我們身邊的平凡人、事、物,但是,他們都很美麗。像是今天在這邊站在我對面,就有一位攝影師,我希望你也能出一本你自己的攝影集。」

塩見先生喜歡下田的休息空檔,拿出隨身攜帶的小冊子,記下當時的靈感。「在田裡工作的環境,會有鳥叫、風吹過樹葉和稻田的聲音,以及其他許許多多自然界的陪伴,這會給我很多靈感。所以,在下田工作時,我會隨身帶著小筆記本和筆,隨時寫下當時的靈感。」

「帶著滿滿的靈感去務農,很幸福」。塩見先生黑黝、認真的臉龐露出滿足的微笑。

聽到這邊,我心中感動著:「啊~這不就是詩意的生活嗎?」身旁一個大學畢業一年多,從北部騎單車下來花蓮參加菜舖子農法學堂的小妹,這時因為一整天的種植與勞動,正伸著懶腰把手靠在我肩膀上。在廣大的世界中,每個人都是平凡的,但每個人也都是生活裡的詩人,才能讓看似平凡的一切,卻能給生活在其中的人帶來滿足與感動。大自然裡的萬物,生生不息、循環不已,而人們欣賞著週遭生活裡的一切,從中獲取生存所需的養分,體驗著春、夏、秋、冬為大地帶來的各種生機遞嬗,並對大自然心存崇敬與謙卑。

所有的一切,凡存在必有其意義。農法學堂的老師,光和作用生態農場的吳水雲大哥經常以他沉穩、一般的語調,緩緩說著:「事物沒有一定的好壞,所有的存在都有意義。」


鹽見和花蓮農友交流

接近神明的生活

從一開始塩見先生演講分享時,便發下兩張資料,有一張是以方格填入文字呈現。直接吸引我眼光的一格故事是引用日本作家・宮内勝典「巴里島典範」:

「在巴里島早上在水田工作、酷熱的中午休息、到了傍晚每個人就變身成藝術家。毎天、在村莊的集会所聚集、練習音樂和跳舞。或是、傾心於繪畫或彫刻。然後每十天就有一個祭典、大家展現個人的技能、村民們夢中無我的陶醉其中。接著隔天早晨又再水田工作、傍晚成為藝術家、每十天又再一起歡樂。村民每人、都是農民、也是藝術家、也都接近神明。」

這則描述裡,人在自然裡頭謀生耕作養活自己和家人,但不會想辦法違逆自然狀態去搶時間、爭收穫。天氣熱了,就從田裡回到家裡陰涼處避暑休息;村民相互聚會,或發展自己的興趣。那裡的人們,重視與神、與大自然的溝通,並進行讚頌及娛樂。然後,隔天繼續恢復日常生活。十天後再舉行祭典。如此循環…

這讓我憶起過去,我的家族是靠海維生的,捕魚、養鰻、造船…所以,其實我的成長經驗跟務農並不熟悉。現在,家族已經無人從事漁業,家族的人幾乎悉數到大城市從事現代性的辦公或貿易事務。只有剩下二舅舅在漁會工作,勉強沾上邊。然而,其實漁業也跟務農一樣都是靠天吃飯的,有著類似的氛圍。

記得小時候,蘇澳的舊家在市場附近,不到1百公尺便有兩座廟。一座是供奉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一座是清水祖師。平常,寬廣整潔的廟埕是孩子們的遊樂場,到了有祭典時,又扮演著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逢年過節,放電影、演歌仔戲、布袋戲…酬神也娛人。

外婆家在南方澳,小小的漁港除了滿滿的船和沿著山坡一路往上蓋的民宅外,從各地因捕魚而遷移到南方澳落腳的漁家,也帶著自己家鄉神明的保佑而來,大大小小各路廟宇齊聚一起,讓小小的漁港熱鬧非凡。外公原本在宜蘭頭城、壯圍一帶的鄉下務農,但覺得生活困難,當時南方澳漁場生態豐富,便帶著整個家族搬遷到南方澳,開始當起漁夫。外公一整個家族在媽祖的庇蔭下開枝散葉,家中有人出外工作、唸書,都一定要到媽祖廟問安求福。而我,也總覺得自己是有著媽祖看顧的孩子,生活在神明的庇佑下讓人格外心安。

看到塩見先生引用巴里島人的生活,是他心中理想的生活,我也十分喜歡這樣,因為,這不也就是台灣各地早期的傳統生活嗎?人們在生長的地方樂天知命,相互幫助;並且透過不同的祭儀傳遞著人並不是獨立存在於世上,而是時時在神的看顧下,需要經常的與神對話、溝通,懂得對生活本身及天地萬物謙卑。


鹽見與花蓮朋友在海邊小憩

接下來一個多小時,塩見先生與現場參與伙伴的對話、互動,充滿哲思與實踐的體會。在此位大家摘錄一些內容。

問:您對於台灣有機農業的建議?

鹽見:農法是一件十分難的事。不同的環境,會發展出不同的農法。綾部的土是黏土,而今天早上在平和那邊種紅豆的地,砂質較多。綾部冬天會下雪,所以不用除草。一年大概除七次草。而台灣的氣候較熱,草應該長的比較快,除草的次數會較多吧!

問:如何讓孩子喜歡吃青菜?

鹽見:改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唯一能做的便是:「不放棄,不斷的傳遞訊息」。所以,我出書,更新部落格。要改變所有的人很困難。一千個人來綾部體驗務農,或許只有一個人因此改變生活。但是,只要有一人改變,也要不斷的持續下去。

問:我生長的村子是在木瓜溪出口的小村莊,以前非常熱鬧,但現在我再回去看,已經十分沒落,沒甚麼人住在那邊了,我有些感傷。該怎樣讓我的村莊能夠像綾部那樣重新活絡起來?


鹽見
:有一個漢字我很喜歡,寫成「起」。意思是:從自己開始走。所以,如果妳希望從小生長的村子能夠活絡起來,試著搬回去住,或者,如果能夠搬近一些,經常回去走走,這樣也很好。

問:請分享一下來到花蓮讓你感動的人事物。

鹽見:我住的綾部是個環境平緩的小村莊,最高的山丘大概2、3百公尺高。而花蓮的高山、河川和有機農場很多,生活的環境與品質非常幸福,我覺得河川應該可以用來做水力發電吧!這個是蠻好的能源。菜舖子的大王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協助許多想要嘗試半農半X的人,到花蓮來生活與幫忙找到老師學習農法;我今天在三十九號招待所毛哥的餐館裡吃到好吃的東西,像是麻婆豆腐、清蒸臭豆腐…味道很棒,豆腐是用在地生產的味萬田豆腐。

問:請分享一下觀察日本人在311事件後的改變?

鹽見:二十年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人什麼時候會改變?通常是在一個很大的事件後。然而,二十年來的觀察是:人很難改變。例如,很多人想離開東京。有著各式各樣不同的轉變,有人雖然目前還在東京生活,但正在準備未來要離開的相關事宜;有人嘗試要離開東京,卻很難離開。原因非常的多。這讓我覺得很驚訝。

我每天晚上八點睡覺,上午三點起床。三點到吃早餐前,這段時間是我獨處的時間,我格外珍惜。要如何能這樣規律?生孩子吧!跟著孩子的作息,自然就是這樣了。我鼓勵大家多生孩子。人的改變十分困難,即使有時有些改變,例如我的村子裡,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大家相互合作,聚會…但,因為人本質的關係,這些很親近的往來,其實很難持續下去。這是本質的問題,沒有好壞。所以,我鼓勵大家:「每天有一段自己獨處的時間,拔掉生活事務運轉的插頭,思考一下自己和他人的關係,和家人、家族的關係。」

關於人什麼時候會改變,我唯一要說的是:不放棄與繼續傳遞訊息。

最後,塩見先生對與會的伙伴勉勵:「多接觸土地、多接觸種子,自然就會有很多啟發。」


鹽見直紀在花蓮田間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