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從農業救助金,談農業之計劃生產和附加價值

首圖/ Munch

這幾天的新聞又看見因天然災害造成農損,希望農委會出面補助。

每當有農損時想到的大都是政府補助,適逢選舉將近,藍綠雙方都一樣為了選票,把國庫當家庫用。救助金本來就是救急不救窮,個人認為在台灣根本沒有所謂的計劃生產觀念,當農損發生時政府的作法應是提供低利貸款給農民來應急,而不是一直一昧的補助,或設立農業基金來因應,當農產品賺錢時由業者賺走了,當虧損時由全民買單由國庫來補助。

對稅制極不公平台灣而言,是非常可怕的。今天看到主計處公布,我國負債已達5.6兆之多,許多迫切要做的事常因選舉考量而作罷,此項特質藍綠都一樣。另一項特殊情形是,民意代表的權限跨越法律規範,許多補助都非專業考量而是選票考量,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應做的不是補助,而是應該運用體制內或跨部會來研究「農產品的產銷」與「個別農產品的附加價值」,韓國的作法可以借鏡。

以韓國信州的蘋果為例,他們做了蘋果汁和其他各項蘋果產製品,便是一種蘋果再生再利用的方式,使生產者專心生產,產銷班整合再利用使得農產品沒有淡旺季之分,創造合理的利潤 ,我們也可用本網站的力量來推廣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