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有機農耕禪之道—訪樂和仙谷賈海珍女士

文/張茜

陽光和生命是連在一塊的。在城市,天晴天陰只決定我們出門穿什麼衣服,天氣不好還覺得煩。你知道現在我對雨的感受是什麼嗎?那就是太好了,終於下雨了!人是靠天吃飯的。下雨對我們來說,不管地上多麼泥濘都心甘情願地接受,因為它,植物生長有了滋潤。我們從內心重新看待陽光雨露、日月星辰、山石雷電,重新看待這些自然現象,才意識到它們是與生命息息相關的。

我們久居都市的人,對於生命的認識已經建立在一個超市的購銷行為上,那是不真實的。我覺得都市是很脆弱的。當你真的參與農耕的時候,可以做到沒有分別心,你會覺得土壤特別可愛,因為它能孕育生命;肥料撒在土裏,來農場的很多企業家直接手捧肥料,這個時候沒人覺得髒;澆水的時候把種子摁到泥裏,有的人本來是拿著樹枝戳的,後來乾脆用手了。這個時候我們不會覺得牛糞、雞糞、土壤髒,因為它與我們生命的每一個細胞是一樣的。”——賈海珍女士 

北京樂和仙穀有機莊園總經理賈海珍女士
北京樂和仙谷有機莊園總經理賈海珍女士(右)

前言:

北京樂和仙谷有機莊園,不僅僅是一個有形的自然公園,也是人文生態心靈家園,給眾多今天忙碌的現代人一個自然放鬆的環境,給成長中的孩子們認識自然、瞭解萬物和中國農耕、明白天地之道的生態環境,給所有人土壤的滋養和親密感受和體驗中國人永續生活的環境。以下為「北京樂和仙谷有機莊園」總經理賈海珍女士,

提倡樂和的生活方式 

有機會記者張茜(以下簡稱「張茜」):賈女士,您好!很高興您能接受我們的採訪。請您先向我們介紹一下樂和仙穀的情況?

賈海珍:樂和仙谷在北京市平穀區南獨樂河鎮峨嵋山村,是一個天然的盆形山地,幅員面積1萬多畝,山場面積5000多畝,既有唐代時期的道觀,比如興隆觀、興善寺,也有康熙喝過的長壽泉。那兒有兩個村,一個是峨嵋山村,一個是劉家河村,村民們都喝這個林泉水長大,自古以來長壽者重,100多歲的老年人有七、八位,八九十歲的屬於正常現象。我們從2001年底開始接手這片土地,與村裏簽訂的是開發權,也擁有一些建設指標,我們的宗旨是在這裏做一個屬於中國人的、健康的、永續生活的生命家園。農業只是我們的一個基礎。

張茜:樂和仙谷名字的由來有什麼說法嗎?

賈海珍:所謂樂和是一個相,指收穫的狀態;是三合,中國文化宣導的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和諧、人與自我和諧,也即中國文化中儒釋道的三個層面。我們接手這塊土地十年做了兩件事情:第一,修繕並恢復了於1942年被燒掉的道觀;第二,用有機的方式將原有的果樹、作物等加以耕種,以此涵養水土。中國人宣導天人合一、物我一體、道法自然的生活方式,因此我們不可能在一個充滿化肥、農藥的基礎上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我們選擇沉靜下來,如果沒有想好怎樣建設對人更有益處,只是建一些房、搞一些旅遊,客人來吃喝消費,無非就是一個消耗土地資源,我覺得沒意義。我們一直在考慮怎麼做才對生命、對中國人智慧地生活更有意義。

中國人宣導的一個理念是生我者父母,養我者天地。我們結合24節氣耕種,如果錯過了時令耕種就不會有收穫。這是什麼道理呢?就是天地之氣,《黃帝內經》講:天養人五氣、地養人五穀。中國人的大智慧融在最簡單的生活之中。未來我們核心要做的其實是樂和的生活方式。

北京樂和仙穀有機莊園
北京樂和仙谷有機莊園

打造自然教育基地與生命家園

張茜:樂和仙谷似乎不僅僅是一個農場?

賈海珍:我們整個莊園的物產原有最多的是果樹,因為它是山形盆地,水果類的話蘋果最多,其他的有板栗、杏、桃、櫻桃、棗、梨等;作物類的有小麥、玉米、穀、豆,還種一些向日葵、花生、蔬菜等。按照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自古以來二分地它的能量就比較全,我們種的有接收光能的、根部的、莖部的、葉部的、果實部的,展示了中國健康的飲食結構,同時帶人體驗,因為人是一定要接地氣的。

我們未來更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因為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讓他們懂生活。我們現在的教育注重的是知識,缺少落地的部分。如果一個生命從小到大不懂生活、不會生活、不識五穀、不會做飯、又不懂人情,只會被父母疼愛、照顧,我們又怎麼渴望他將來能夠頂天立地、擔當傳承呢?

作為中國人我們有自己的價值觀、道德標準,比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但是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就沒有體會到大地的承載和包容,木的擔當和生髮,水的柔和與就下,他們就沒有接觸過,又如何涵養到他們的五德呢?孩子教育不是單純靠理論給予的,因此,我們經常舉辦各種親子活動,著重給孩子們體驗的機會。中國人其實需要秉承天地之德。

張茜:那麼,在城市中高樓大廈裏的書院,是不是失去了書院原本的樣子?

賈海珍:是有所缺失。我們整個山谷的果園全部是自然教育的課堂,可以與幼稚園、學校合作,作為他們自然教育的基地。我們帶孩子從地上撿蘋果,釀造蘋果醋、蘋果酒;上一次帶孩子收蘿蔔,指導他們如何收藏蘿蔔纓、用蘿蔔醃鹹菜、炸好後綁成一串串的。通過釀造、染織、收藏、發酵等手工勞作,讓孩子們真正瞭解自己與生命的關係。我們提倡生活就是藝術嘛。

樂和仙谷的有機鮮果
樂和仙谷的有機鮮果

感召與分享而不是銷售

張茜:您以前的公司與現在所從事的工作有關系嗎?

賈海珍:原來那個公司和這個沒關係。我們企業的定位是三安工程。這是十年以前定位的。之前是建材企業,在行業裏也是北京的龍頭企業,做得比較好,我們叫安家工程,那是與家有關系的。第二步做安身工程,第三步做安心工程。安身與安心是同步的。

張茜:為樂和仙谷耕作的農民,他們是當地的嗎?

賈海珍:常駐的是外地的,忙的時候再從當地雇。

張茜:他們以前是從事普通農業的嗎?

賈海珍:以前是。與土地打交道第一個覺悟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因果,所以他們很善良、很實在、很厚道。他們在這兒住下來很長時間,昆蟲草木猶不可殺,這是我們那兒農民的悟性。

張茜:那麼,樂和仙谷主要的收入來源是什麼呢?

賈海珍:收入來自兩部分:一是前往莊園的朋友購買一些產品的費用;二是舉辦活動收取的活動費,但每次我們都忽略了產品的推廣和銷售。

豐收季節的有機蘋果園
豐收季節的有機蘋果園

張茜:樂和仙谷的產品為什麼沒有主動銷售呢?

賈海珍:以前總是投入在生命體驗和教育這一塊,忽略了產品的銷售,現在要呼籲與更多的朋友分享這麼好的資源。你們剛剛也嘗到了我們的蘋果,嘗到我們蘋果的朋友都會表示它與商場上買到的味道不一樣。為什麼好吃呢?因為那兒是一個龍脈、風水好,還有一個原因是那兒的泉水是天然的弱鹼性活泉。我們更願意稱之為分享而不是銷售。

單純的銷售應該有一個團隊去推廣、銷售和配送。人與人之間我不太願意做成購買式的,更願意大家共同發願來做一件事,心裏想著這兒有我的使命、我願意參與,把它當做對生命、對土地的一種回饋。產品與金錢的關係是大家隨心隨緣的支持與交換而已,是尊重這麼好的資源和人們的勞動所付出的良心價。其實我只做一件事,用自己的心在那兒先活下來,感召相應的人來做相應的事。

張茜:那就是說您沒有投入特別多的精力在農場生產和推廣上?

賈海珍:農場有專門負責農業生產的。我沒有把它作為生命的重點,那只是我們的基礎。我們所有的活動專案是生態、人文、心靈之旅,在生態的基礎上,融入人文的東西,最後落在心靈上。在活動中包括孝道傳承、自然教育、藝術、中國文化、禪修等。我們沒怎麼推廣產品,如果推廣的話,我就是一個商家。我們的定位是真真正正在這塊土地上體悟中國耕讀傳家的精神,我們定義為樂和,通過耕作,重新看待賴以生活的生命。

我們有禮敬種子的儀式,很神聖。種子也是生命,它是活的,給予其陽光、溫度、土壤,它就能夠生長、發芽、結果。在這個儀式裏,我們會配樂朗誦安金磊老師寫的《感恩詩》,包括感恩種子的詩,感恩大地的詩。現在的人在都市裏生活,太多的課程、太多的理念,但缺少生命與自然的實際體驗,缺少與土壤的結合。

比如有次組織企業家種豆角的活動,種的時候,大家刨土、施肥、澆水、埋種子……做完之後,我問他們:你們今天在農耕的時候想什麼?他們才突然意識到自己那個時候什麼也沒想。平時我們總有很多念頭,但那個時候身心合一、合一在當下。

因此,佛家講禪修是農禪並茂,從未離開過生活,沒離開過生命的活動,應該說農耕是生命最基礎的活動。我們不是說一定要大家都做農民,而是提倡一種務農體驗,包括孩子的教育、禮敬種子的儀式,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們就會知道種子是活的,是一個生命。

樂和仙谷的體驗活動
樂和仙谷的體驗活動

務農體驗與身心靈自修

張茜:樂和仙谷是否已經找到了一個傳播、承載、教育大家的最好方法?

賈海珍:我們在嘗試和探索。我們的資源與大家共用。我們的一個理念是把樂和仙谷做成大家的家園,大家可以隨時帶家人和孩子回來,一起參與各種農事,把這兒作為一個生命活動的基地。你可以去旅遊,到一個特別好的公園覺得挺好的,花了那麼多錢來打造,但是如果你的心沒有與一項活動融合在一起,還想著凡事,景是景、我是我,只是放鬆了一下,回來還是煩惱。但是當你與一件事連接,比如撿栗子,當你專注於一顆一顆板栗的時候,收穫就很大。

張茜:除了蘋果之外,其他的東西也分享嗎?

賈海珍:都分享,只是現在蘋果的量比較大。我們有很精美的禮盒,供機關團體團購、發禮品用;有裂口、劃痕、斑點的就不能包裝成禮盒,所以需要更多有愛心的朋友和單位,比如幼稚園、學校、家庭來購買。現在我也開始面對這個銷售問題。希望感召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大地的健康決定我們身體的健康,大地不健康,人也不健康,人們越來越抱怨。我希望大家購買有機食品並以此作為回饋土地的行為方式,而不是單純地為了的健康。好與天地健康是一體的。

張茜:現在北京周邊的有機農場越來越多,您有沒有去那些地方看過?

賈海珍:沒有。我覺得只要做就很強,他們都比我強。我只是把自己當做一個學生放在裏邊,去生活、去學習,並沒有把自己作為一個企業人,就是向天地學習。以前做企業,四十歲後隨著學習傳統文化的深入,開始具有反省能力,發現自己身上有很多的習氣,怨恨惱怒煩都有。

張茜:有些農場為了經濟利益可能有做假的行為,為了利益而不是人的身心和諧來做,導致很多人對有機產品產生不信任感,您是怎麼看的呢?

賈海珍:經濟利益是一定要面對的。做假、做真,都是自己的一個選擇。我們沒有立意在有機產品的推廣,更願意感召人們來親自參與,借這樣的一個環節來修自己的真。我們不評說這些事,每個參與者的經歷都是自己生命的一個過程,而我們所要做的目標是實現一種樂和的生活方式,將來希望把我們這兒做成真正的生命家園,做成會員制,你是這兒的會員就可以定期回來學習,我們也會定期對大人和孩子推出學習的課程,針對大人的課程有《黃帝內經》、《易經》、《神農本草經》,孩子會有生命成長的體驗,結合24節氣展開,比如木工、食育工坊等,希望大家在體驗中領會老祖宗經典的智慧。

張茜:您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希望有更多的人被您感召,加入到生命家園建設的隊伍中。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