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穀寶之旅:大鳥部落重建 做自己的主人

台東大鳥部落在八八莫拉克風災後,於台灣世界展望會的協助下,展開了廢耕地復耕、共耕的產業重建工作。在考量極端氣候下可能引起的糧食危機,大鳥部落於今年也開始嘗試向部落耆老收集部落內部愈來愈少的種子,以保存耐澇、耐旱、生命力強靭的種子,藉此預防部落聯外道路中斷時,部落內仍有足夠的糧食供族人食用。

在尋找種子及了解部落使用/食用作物的方式時,因緣際會結識了台中中醫師何啟明,發現何醫師近年在醫治病人時,多善用食物本身的營養元素,建議病人從食療取代藥療,而何醫師對食物的藥用功能也多從他這幾年在各部落與耆老們交流習得,因此,台灣世界展望會便邀請何醫師至大鳥部落,與族人們交流他這幾年在其他部落聽到的食療智慧及其使用食物的心得。

何醫師說他開始找尋可協助種植穀類作物的部落,是因為五、六年前,他為醫治一位三十來歲的病患,這位病患因開刀打類固醇後引起嚴重的骨質疏鬆,許多醫師建議該患者裝置人工關節,何醫師在問診過程中找到稻穀芽可用來醫治,而為了找尋這稻穀,他也因此展開了台灣尋找「穀寶」之旅。

在走訪部落的過程中,何醫師常帶著十幾種小米與部落族人交流,而部落耆老也總是不藏私的在眾多小米中指出哪些小米是他們過去生病或做月子時會吃的穀物。

像台東下賓朗的一位老婦人便分享過去部落婦女做月子時專吃一種短毛分岔的黃小米,何醫師說婦人指出的該種小米在中醫觀點是一種對婦科很好的作物;新竹的泰岡部落的族人說部落種植的黑樹豆樹根對婦女的經痛、平日的筋骨酸痛、跌打損傷皆具有很好的療效。

此外,在許多地方也都有利用蕗蕎解毒的食用智慧,像許多在地居民會提到在施行慣習農作的地方,若有小狗吃到農藥快死掉時,吃了蕗蕎便會康復,而農夫們在噴農藥後,也會回去吃蕗蕎。

何醫師說,他在尋找台灣特有的藥用作物時,往往是借用在地人的智慧,分享他們祖先流傳下來的食療知識,再與中醫做一結合。


照片來源/ 何啟明醫師

何醫師也分享了他在應用這些食物時的心得,何醫師說他在信義鄉雙龍部落找到對人體腎臟有非常大助益的旱稻品種,他說該品種目前用於無法排尿的洗腎患者身上有顯著的改善,這些患者吃了此旱稻後雖仍需洗腎,但已恢復排尿,此外,像拉拉山上種植的綠豆,應用在一些打麻醉後留下的後遺症病情上,也具有顯著的解毒功效。


大鳥婦女看到分享的其中一種穀物照片很興奮,她說那是部落很古老的一種作物,吃起來很香很好吃,現在幾乎都找不到

何醫師說許多具有藥用功能的作物,可能因為口感不佳、產量較低而在作物商品化的過程中被淘汰而漸漸消失,然而這些作物很可能都是對人體的健康具較佳功效。因此,這幾年他開始到各部落合作,除找尋可做藥用的作物外,也與部落合作種植,漸漸地收齊了強健人體內臟的穀物資料。

聽完何醫師的分享,大鳥部落的族人都很興奮,除了對那些部落沒看過的種子感到好奇並期待種植外,對簡報上出現的一些作物部落也很興奮,大家指著某些穀物說那是部落很古老的作物,很香很好吃,但部落已經找不到,希望可以跟何醫師要一些種子。

會後,長年於外地工作、近幾年回部落服務的青年Cutjuy Patjajimuk,跟何醫師聊起自己為什麼回部落。Cutjuy說,多年前的一場車禍讓他傷的很重,他這場車禍中重新思考在外地為他人賣命賺錢的生活是否值得,也因此他決定返鄉為自己的部落服務。

何醫師的演講讓Cutjuy對現在大夥共耕的農地有更多的期待,期望這塊地可以以部落族人的需求優先,讓農場裡的食物成為旅外族人的依靠,使他們有安全而健康的食物,同時,也讓長期居住都市的旅外族人第二代返鄉時,可以以農場作為其認識部落的第一步。


大鳥部落與何醫師合作種植的綠豆

歷經莫拉克風災期間,居民仰賴空投物資每日以泡麵果腹的日子,Saljeljeng Suljaip分享他們在當時開始意識到農耕於災時糧食自給的重要性,也因此,Saljeljeng於災後拾起鋤頭過起半農半X的生活。

回首莫拉克災後產業重建的這條路,重建的,或許不應是災前一味由市場主導的作物種類與種植方式;重建的,應是部落回應其內部需求的能力,讓祖先的智慧與部落的文化得以有延續與孕育的土壤,讓得以餵養部落與醫治部落的土地與種子,皆得以在部落裡存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