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志耕農:友善小農的溫馨背包客棧

2011年春天剛過,花蓮正準備進入夏天旅遊的旺季……雖然我已經移民花蓮十多年,但台北的親戚還是會常常來花蓮走走,僅有三間房間的小屋子自然而然就成了親朋好友的民宿。夏天到了,我也開始沒地方住了……

「再去找間自己住的房子吧!」我跟媽媽心裡盤算著。無意間發現花蓮第一棟帷幕玻璃的飯店要出售套房,簡簡單單的格局,地點又在花蓮市中心、兩個夜市的中間、最大的百貨公司附近;打開房間的窗戶,遠眺兩百公尺外就是蔚藍的太平洋,另一面又是面山──我最喜歡山了!

(從志耕農望出去的花蓮好景)

「喜歡嗎?」朋友說。
「喜歡!」我說。
「可是屋主不賣一間,他要賣一層。」朋友帶著惋惜的語氣說。

經過一夜的思考,結果,我超出自己預期的買了一層「飯店」。


起初,我打算選一間最喜歡的自己住,其他分租給附近的上班族或學生,直到有一天參加了一位來自美國的伊莉莎白女士的演講……

她是全世界推廣社區支持型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CSA)的先驅。演講十分精采,蒞臨的都是在地從事有機生產的小農。演講者與聽眾互動之間,揭露了社區型農業在花蓮發展的困難──

也許,我可以在這件事情上面做點什麼;如果我能解決小農與外縣市支持者之間連結的不便,是否可以成就 CSA 在幾個小農的土地上順利運行?


因此,解決外地支持者來的住宿與交通問題,或許可以成為吸引支持者的誘因,也能讓他們更常來到所認養的土地,與土地有更多的連結,而不光只是出錢認養。

想法有了,執行的困難總是夢想的殺手。然而在因緣際會下,陸續認識了很棒的朋友,有人提供設計意見,有人教導我經營管理的方法,也有朋友願意出借精美的古董家具來支持我的夢想……那就開始動手吧!

在經費預算相當拮据的狀況下,該如何改造12間套房?當然是靠DIY與布置、減少裝潢的開銷著手。工程開始的每一天,從早到晚不停的牆壁補土、刷油漆、再補土、繼續調色刷油漆……,天花板加牆壁約有五百坪的牆面要刷,兩個月真的連做夢都在刷油漆;結束後,馬上把刷子丟進垃圾桶,再也不想看到它!


(利用台灣古早家具,重新油漆粉刷,就成為獨一無二的鄉村田園風)

水電部分則是請了一個專業的電工,每天跟在他旁邊學習,拜託他不要請助手,由我頂替上陣。我大學主修資管,把電線當電路,電箱當電腦機殼搞,開關面板當主機板……。一個月後,水電也搞定啦!

雖然有很多朋友嘲笑,為什麼不找別人處理,而把自己弄這麼累?我知道這是個過程,是很難得的學習,抱持著這樣的心態,再辛苦也不覺得疲倦!到了12月18日開幕的那天,看見蒞臨客人臉上的喜悅,我知道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回歸到經營的本質,我希望能建立一個平台,協助農夫增加市場能見度以及支持者的人數。雖然我自己不是自耕農,來到這裡的朋友也不一定從事農業相關,但我們都希望找回過去農業時代存在的人情味,和那份與土地最親最親的情感。因此取名「志耕農」:立志當個快樂的農夫!

 

每個房間裡都沒有電視,唯一的電視在交誼廳(兼餐廳),要讓每個客人不只是窩在房間裡!

志耕農是優質農產品的頭號愛用者──因為唯有成為一個買家,才能真正給予地方小農實質的支持,讓他們在農產品供應鏈上生生不息。我們不斷蒐羅地方上高品質的有機農產品,做成美味早餐,或是提供給住客當作免費的食材,自己下廚料理;有機的洗髮精、沐浴乳和洗手乳更是每間房間必備。

成本對我們來說不過是個數字,但對環境與住客的健康來說,意義深遠。

當客人生活在這樣一個純淨的環境裡,哪怕只有兩三天,必能體會來自身體的回應;當他們回到自己居住的城市後,會思念也願意使用有機產品或是飲食,和我們一樣成為實質的支持者,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志耕農給自己的期許與價值,就是與大地為善。志耕農就是大家與小農、土地的連結點。

Rush媽媽正在廚房準備隔天的早餐,廚房是大家都可以使用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