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抽到哪一種方吉?」這句話許多人應該耳熟能詳,知名便利超商搭上手機遊戲「蘑菇人方吉」熱潮,推出集點抽菇菇筆活動,但是在菇菇熱潮瀰漫之際,網路上卻有媒體刊出地球公民基金會2009年的調查研究,指出伐木養菇造成山林破壞,台灣人一年就要吃掉88座大安森林公園。
然而產業界也有話要說,菇農認為木屑大多來自中低海拔的相思樹林,若能擇定地點種植,在貧瘠休耕田進行平地造林,再加上研發替代介質,減少對木材使用,環保與產業間應能取得平衡。
環團:台灣一年吃掉88座大安森林公園
根據農業試驗所菇類研究室統計,每年有14萬公噸鮮菇進到台灣人肚子裡,產值超過88億,但地球公民基金會在2009年針對伐木養菇議題進行的調查中指出,台灣2008年用掉4億7300萬個太空包,以一個太空包1公斤計算,一年花在栽培菇類的木屑就超過35萬公噸,為了供應菇類成長所需的木屑,台灣一年要砍掉2300公頃森林,相當於88個大安森林公園,把這些森林可以涵養的水份和碳吸收量換成經濟數字大約是8.8億元,「這還不包括生態價值。」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研究員楊俊朗說。
地球公民基金會調查,除了洋菇和草菇是土生栽培和稻草栽培,目前台灣養菇多使用太空包,放入75%相思樹、闊葉雜木的木屑,再加上其他米糠、粉頭、碳酸鈣等營養成分,打入菌種,走菌約四個月後就可長出各式各樣的菇類。
此外,報告中指出,林務局一年申請核准的伐木面積僅僅500~700公頃,太空包木屑應有九成來自農牧用地,但農委會以私人財產為由,只管林地不管農牧用地,已造成國土保安的大漏洞,地球公民基金會擔憂,雖然木屑多來自中低海拔次生林,但未經審慎評估及數量管制,除了造成森林浩劫,難保不會造成土石流、走山等危機。
楊俊朗呼籲,政府應該重視伐木養菇的問題,擬定限制伐木的政策,雖然短期一定會對菇農造成衝擊,但能刺激菇農使用其他替代介質,就算後端售價因此調漲,菇類非民眾主食,應該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菇農:太空包的木屑配方已有改變,降低木材使用量
針對環團主張,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菇類研究室研究員呂昀陞回應,近年來伐木規範日趨嚴格,雖然做太空包的上等材料是相思樹,但有些菇農也開始接受用路邊的行道樹做木屑,而且是連枝幹都利用,並非全部來自森林砍伐。
有菇農甚至表示,以前是七分相思樹,三分雜木,現在是三分相思樹混七分雜木。此外,呂昀陞發現,菇農會拿走菌不良或受到感染的香菇太空包,再次給木耳或袖珍菇利用,地球公民基金會的調查以原木下去算,實際砍伐數量應該沒這麼多。
根據菇類研究室的統計,目前台灣的木屑八成以上可以自給,一般香菇太空包所需的木屑價格約在一公斤3.2~3.6元(含水量55%),其他雜菇類的木屑則在一公斤2.8~3.3元,業者若從越南、寮國等地進口直幹相思樹,售價約在一公斤2.8~4.0元之間。由於進口價格差異不大,長途運輸的品質也比不上本地,所以農民大多仍愛用國貨,其中又以苗栗縣為大宗,承繼以往作為柴薪的相思樹產業,一個苗栗縣的碎木廠就有十幾家,超過其他縣市總和。
針對地球公民基金會的調查,身處第一線的菇農也有話要說。在南投兼營太空包工廠和養菇的詹文槐表示,近年油電雙漲,以一次購買一萬包計算,香菇太空包價格從一包7、8元漲到現在接近10元,售價漲三成,但實際做太空包的成本卻漲了超過五成,扣掉人力、油電等基本開銷,至少要做到十萬包以上才有利潤,「有時候甚至還賠錢。」
對於地球公民基金會提出限制伐木的訴求,詹文槐表示可以理解但需要完善規劃,養菇成本提升固然可以淘汰體質不良的經營者,但從過往春節、中秋節前夕走私猖獗的情況看來,只要需求仍存在,本土菇類的價格一提升,必定有不肖業者會鋌而走險,屆時菇類產業恐怕會大受打擊。
香菇木屑以硬材相思樹為主,目前台灣自給率可達八成以上。香菇太空包有70~80%都是木屑,但菇農說其實使用木屑最多的是金針菇和杏鮑菇,香菇只佔木屑消耗量的40%
解決辦法(一)開源:休耕地造短期經濟林
菇農雖然抱怨養菇成本節節高升,但不少人都提到應該砍多少種多少,「我們也不希望樹越砍越少,產業要有永續概念啊!」曾拿過新社香菇比賽冠軍的農民詹鎮隆表示,並非每種樹都可以拿來做木屑,生長7~8年,直徑約在10~15公分的相思樹最適合。詹文槐也補充,若相思樹過老中間柴薪油脂多,纖維值不夠,香菇無法獲得充足的養分,而且過了20年一樣會自然老去,所以需要有計劃的伐木與造林。
站在生產和環境的天秤,農委會首度把短期經濟林納入今年休耕地活化政策,以六年為最低標準,只要種相思樹、楓香、油桐等共五種菇類常用木屑,每公頃每年可以獲得九萬元補助,加上出售的價格,六年累計獲利接近百萬元。
台灣菇類發展協會也藉此機會和地主契作相思樹,目前已和十多位地主簽約,活化十幾公頃休耕地,協會理事長林聰賢礙於契約不便透露契作價格,但強調一定比市面上來得高,若生長期間林木價格有波動也會和地主協調,絕對不會讓他們吃虧。
地主種完樹後送到指定的碎木場,協會除了可以保障菇農來源無虞,也能透過登記方式支持合法來源,甚至可將廢棄太空包做成堆肥,回饋給契作的地主,建立零廢棄的循環模式。
不過農糧署估計,台灣菇蕈產業需求面積約780公頃,目前登記面積不到20公頃,在溝通和推廣上似乎有待加強。但呂昀陞對這個政策的前景很樂觀,他表示消息一釋出,三天內就有20多位農友打來詢問,且種樹的勞動需求低,若能加強宣傳、媒合契作廠商,成效應該會相當不錯。
然而楊俊朗認為比起「開源」造林,「節流」限伐更是當務之急,他舉例,屏東縣政府提供地主比伐木商更好的價錢,成功讓地主保護森林,當地碎木商紛紛表示取得木材變得很困難。另外,若樹木根系深入地底,未來同一塊地要回頭種作物恐怕有困難。
對此,新社農會總幹事羅文正表示,可以擇定適合的範圍,若能在高鐵的地層下陷區、貧瘠休耕田等條件較差的地方進行平地造林,對農民、菇業以及環境都有正面助益。
不過林務局回覆休耕地造林的區位條件,卻只用鄉鎮劃分,沒有特別針對不同的地理條件設定優先順序,也難怪環保團體憂心忡忡。
呂昀陞則表示,若有需要,伐木業者可以利用怪手將樹木連根拔起,也能達到鬆土功能,未來仍可轉種其他作物。他也委婉表示,菇類是台灣很重要的產業,與林業經濟息息相關,韓國甚至把部分菇類列在林業,「因為有樹才有菇。」若林務局能夠劃定適合的區位,適當地疏伐造林不僅可以提供就業機會,也能促進林相更迭,支持88億產值的養菇業。
解決辦法(二)節流:研發替代品取代木屑
不論雙方對林業政策看法為何,樹木長成需要一段時間,木屑需求卻迫在眉睫,減低木屑使用量或許是另一條迅速可行的路。
農試所2002年發現,一次性採收的杏鮑菇,其栽培基質還留有非常豐富的養分,若用廢棄基質取代新鮮木屑繼續種杏鮑菇,產量竟比使用新鮮木屑來得高,採收時間也較短,足足可以省下40%生產成本;添加了杏鮑菇廢棄基底的香菇太空包,每包木屑可以減少1/3,還可增產兩成,提高約3塊錢獲利;用在秀珍菇、巴西蘑菇、鴻喜菇等也有1/3至1/4不等的取代量。由於杏鮑菇佔國內產量第三,這個新突破可望能達到降低廢棄物、減少木屑的雙贏局面。
此外,台灣最大宗的農業廢棄物稻草也意外和秀珍菇很匹配,用稻草取代25%~50%的木屑,可以種出和原來一樣的產量,但農民每一萬包太空包可以省下3~6千元。
呂昀陞表示,農試所在十年前就已經開始研究替代介質取代木屑,希望讓產業能夠長久發展,但農民擔憂品質和產量,不願輕易改變,研發單位也只能等待契機,「但技術已經到位了,隨時都可以量產。」
楊俊朗則認為,政府在來源穩定的前提下,或許可以用獎勵方式創造誘因,讓農民嚐試不同介質,消費者也可以有更多選擇。
許多菇農也表達意願,他們說農民的想法很簡單,只要可以維持差不多的獲利,來源和品質穩定,願意配合政策推動,甚至也能推產銷履歷,讓消費者更信任菇類來源,只求能在產業和環保間找到平衡,不要再讓菇農背上破壞山林的罪名。
https://wenku.baidu.com/view/a877fb2d4b73f242336c5f15 中國有在實驗使用在屏東造成危害的外來樹種銀合歡作為養菇介質
請問前幾年流行太空包粉紅菇黃金菇 放在家裡每天澆水就會生長 香嫩好吃好看很有成就感 請問現在在那裡還可以買到 謝謝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