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進口黃豆九成以上是基因改造,校園營養午餐也淪陷,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指出,小學營養午餐平均一週有8道菜是豆製品,且大多採用國外拿來餵牲畜的基改飼料黃豆,學校應要求團膳業者採用食品級非基改黃豆,保障下一代的健康。
營養午餐一週可能有八道基改豆
台灣每人每年吃掉高達11公斤黃豆,但主婦聯盟指出,台灣從美國、巴西進口的230萬公噸黃豆,有九成都是基因改造,別的國家拿去榨油餵牲畜,只有台灣人會吃進肚子裡,其中有不少都流入小學營養午餐。
主婦聯盟統計,目前小學營養午餐一週大約有25道菜,三分之一是黃豆製成的豆干、豆腐、豆皮,團膳業者為了壓低成本,大多採用較次等的飼料豆。
主婦聯盟秘書長黃嘉琳表示,基改飼料豆和食品級的非基改豆價差大約三到八成,一塊豆腐成本大約2元,改用食品級黃豆只不過變成4塊錢,台北市每個學童的營養午餐預算是45元,應不致造成太大負擔,與其節省食材成本不如努力降低廚餘量,「在有限的預算中追求質好量精。」
許多國小即將進行兩年一度的校園午餐招標,主婦聯盟和民間團體呼籲家長寫信給學校,要求將食品級非基改黃豆納入招標契約,綠色陣線協會研究員林學淵也希望各縣市教育局能主動將食品級黃豆作為營養午餐評選項目 。
基改風險高,學者籲加強標示
台灣廠商將黃豆分成三種,最高級的是有機非基改黃豆,第二級是食品級非基改黃豆,最次之是基改飼料豆,三者價差大約可到三倍,國內每年進口230萬噸黃豆約有一成會流入食品加工。
長期推動非基改農區的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表示,基改黃豆大多植入抗除草劑基因,怎麼噴藥都噴不死,農藥殘留量高,台灣為了進口,甚至把黃豆除草劑嘉磷塞的殘留量從0.1ppm提升到10ppm,但毛豆的殘留量只有0.2ppm,其他豆科植物更標示不得檢出,顯然是為基改豆開大門。
郭華仁指出,過多的除草劑可能會影響影響腸道好菌增生,降低身體解毒功能,國外也有實驗證明白老鼠吃了一年基改作物後細胞病變、長出腫瘤。
基改作物在世界各國評價兩極,美國雖是基改輸出大國,但至今尚未允許其國民主糧小麥進行基改,歐洲更有70%的民眾拒吃基改食品,2010年美國維基解密卻顯示:「台灣對於生物技術比較友善,對於標示基改食品照買不誤」,郭華仁指出,美國看好亞州市場,已有計劃推出食用級基改黃豆,「但吃的東西就不應該是基改啊!」他呼籲政府加強產品標示,儘速公開基改作物的進口資訊。
台灣人平均每人每年要消耗11公斤黃豆,卻可能吃進國外的飼料豆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和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呼籲學校營養午餐採食用級非基改黃豆
主婦聯盟質疑基改黃豆食品的安全性,衛生署今8日回應,國內用於 …
主婦聯盟等團體昨舉行記者會,點名市面上的基因改造黃豆,品質及安全有疑慮,不該做為學童的營養午餐。衛生署今8日回應,國內用於食品的基因改造黃豆,皆通過安全審查;至於農藥殘留標準,也是評估國人攝食安全無虞後訂定,甚至比國際規範還嚴格。
主婦聯盟質疑基改黃豆食品的安全性
主婦聯盟質疑我國對黃豆沒有特別區分食品級或飼料級,造成這些被國外當作飼料和榨油使用的基改黃豆,到了國內卻成為家家戶戶餐桌上常見的食材,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暨研究所教授郭華仁也引用一項動物研究,指白老鼠經餵食基改飼料長達1年後,身體出現不孕、腫瘤和器官病變等副作用。
衛署:核准12件基改黃豆 均通過安全審查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國內審查基因改造黃豆,邀集了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組成「基因改造食品諮議會」,依據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評估方法,逐案專業審查,重點包括產品的毒性、過敏誘發性、營養成分等;同時參考先進國家對基改黃豆安全性評估結果,最後針對每件申請案加以檢驗,確認食用安全,才會發給許可。
目前共核准有12件基因改造黃豆,食藥局強調,每年監測250件以上食品,都沒有未經查驗登記許可的產品,因此市售的基改黃豆製品是安全的。
嘉磷賽除草劑 我國比國際標準嚴格
對於主婦聯盟指出,政府提高嘉磷賽除草劑於基改黃豆的殘留容許量,且高於毛豆及稻米,食藥局澄清,黃豆的嘉磷塞殘留容許量自民國93年公告迄今沒有修改過,而嘉磷塞在各種農作物之殘留容許量差異,是由於藥劑使用方式不同,經參考國際間標準,且評估國人經取食安全無虞後訂定。
目前我國對於黃豆殘留嘉磷塞殘留容許量為10ppm,與CODEX國際規範或歐盟、美國及日本採20ppm標準相比,食藥局表示我國規範其實更嚴格,且不論基因改造或非基因改造品,皆一體適用。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 http://yahoo.top1health.com
這篇有講清楚,真的有食品級與非食品級的差別喔!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28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