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毀田拆屋爭議三年未解,苗縣府7/5後隨時強拆

2010年六月,苗栗縣政府為興建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強制徵收竹南大埔農地,派遣怪手搗毀結穗飽滿、即將收成的稻田,導致農婦朱馮敏仰藥自殺,「怪手毀田、逼死農民」的畫面震驚全台,爆發數波農村反徵收抗爭,開啟台灣百花齊放的新「農」運動時代。

事發當時,前行政院長吳敦義承諾「原屋保留、劃地還農」,並要求苗栗縣長劉政鴻出面道歉,社會反彈方稍見平息。未料事隔三年,於2013年六月,大埔24戶農民中,仍有4戶收到「限期拆遷」公告,要求住戶在7月5日將房屋自行拆遷,否則縣政府將強制拆除,答應「歸還」農民的150公頃農地亦僅歸還10公頃,與當初承諾有相當大的距離。

IMG_3459
為了大埔拆遷案仰藥自盡的朱馮敏,兒子朱炳坤的房屋依然要遭到拆遷,他哽咽表示,苗栗縣政府要讓他家破人亡。

抗爭浪潮稍歇,政府承諾立刻跳票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陳平軒表示,2010年8月時,吳敦義曾代表行政院,承諾大埔住戶原地保留,但隨後在2011年1月24日的苗栗縣政府都委會第228次會議中,縣政府即推翻中央承諾,決議「彭秀春、柯成福、朱樹、黃福記不予原位置保留」,後雖經過多次會議爭取,仍然無法改變這四戶將被拆遷的命運,「吳敦義的承諾已經跳票,完全在欺騙台灣人民!」

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亦從法律面指出,大埔徵收案的訴訟程序,仍在台中高等法院審理當中,縣政府急於在7月拆除,是「害怕敗訴、作賊心虛、企圖製造『先拆再說』的既成事實。」

對此,苗栗縣長劉政鴻委由秘書回應:「朱樹及彭秀春的房屋,是基於都市計畫合理性及都市長遠發展,必須維持計畫道路用地;柯成福先生則是因無法取得另一半所有權人同意,已經走完拆遷補償程序;黃福記部分,則是為了將土地調整得更為方正,將原位置周邊再酌予增加面積,故先予拆除。」再次強調一切依法行政,希望農民在7月5日前自行拆除,縣府不會改變強制拆遷的決定。

對於這些理由,竹南大埔自救會與台灣農村陣線均表示不能接受。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反駁:「苗栗縣政府根本避重就輕,所謂計畫道路用地,只是道路的預備迴轉空間,並不是真正的道路,為了調整土地方正這更荒謬,為了這些理由拆遷,根本不合理。就好比你只是被針刺到手,會因此要把整隻手砍斷嗎?」

IMG_3339
面對營建署長的回應,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圖左)心急如焚,亟欲阻止大埔遭到強制拆遷。

營建署:尊重地方權限 苗縣府:封路準備開拆

面臨即將到來的強拆危機,大埔自救會與農陣今早(27)至行政院抗議,痛批副總統吳敦義承諾跳票,要求縣政府撤銷強制拆遷公文,聲明「一戶都不能少、抗爭到底!」,行政院委由營建署長許文龍出面回應,指中央已經盡力協調,將尊重苗栗縣政府權限。「(中央)都委會曾要求苗栗縣政府再做考慮(暫緩拆遷),但這只是附帶的建議,沒有強制效力。」

對於營建署將大埔拆遷案交由地方決定,自救會與台灣農村陣線均表示不能接受,痛批劉政鴻以地方政府權限推翻中央承諾,「難道台灣現在是劉政鴻在當皇帝嗎?」現場群情激憤,臨時決定由陳情轉遊行,前往總統府抗議。

母親朱馮敏因大埔拆遷案而仰藥自盡的朱樹,家中房屋亦在拆遷範圍之中,他哽咽含淚表示:「我媽媽因為拆遷案而自殺,我們已經『人亡』,求求政府不要再讓我『家破』可以嗎?」前來聲援的灣寶農民洪箱則表示,7月5日將動員村內居民一同前往大埔阻擋拆遷,呼籲縣長劉政鴻「不要再欺負苗栗的人民!」

隊伍遊行至凱達格蘭大道,居民與學者代表進入總統赴遞交陳情書,要求府方進行協調,暫緩強制拆除命令,並重新召開都市計畫委員會,重新檢討4戶拆遷之必要性,確實履行三年前的「不遷不拆」承諾。總統府負責接見的專員僅表示,會將陳情資料轉交長官處理。

眼看7月5日的拆遷期限即將來臨,中央與地方政府均沒有變更政策的意思,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表示,將號召各地農民、社團、學生一同前往大埔抵擋怪手,絕對不會讓縣政府為所欲為。苗栗縣政府則表示,已經將7月6日之後的大埔路權全數借下,「也許是進行其他建設,也許是為了執行強制拆除命令,一切等待長官指示。」苗栗縣將動用警力強拆大埔,已是箭在弦上之勢。

IMG_3309

營建署長許文龍出面表示,中央已經盡力協調,尊重苗栗縣最後決議。

IMG_3405

營建署尊重苗栗縣,抗議隊伍前往總統府陳情。

 

IMG_3533

為了大埔拆遷案仰藥自盡的朱馮敏,兒子朱炳坤的房屋依然要遭到拆遷,他哽咽表示,苗栗縣政府要讓他家破人亡。

IMG_3496

 

IMG_3498

各地農民、社團、學生在凱道一同宣誓,要在7月5日一同前往大埔,阻擋拆遷,抗爭到底。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