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班養殖實驗進行中,請勿說瞎話,甘蝦!

沒淹水,也擔心!

去年12月底拜訪成龍濕第三代班,QQ湄帶我去參觀他們的理想規劃中的循環式養殖池。大太陽下,見到郭小孩正在監督怪手的施工,將小小的一塊地挖出1米半左右深度的土坑,那時候,根本看不出魚塭雛型,當下只覺得這幾個小姑娘真是太神奇了,居然就打算這麼”撩”下去,從來沒有養殖經驗的他們,到底能不能成功呢?

這次康芮颱風帶來大量降雨,看著氣象報導中南部淹大水的災情,真是令人擔心,雲嘉南沿海的養殖戶,會不會在連續大雨過後,又要面對「魚蝦水上飄、路人路上撈」這樣的場景。不如,把擔心化為行動,就直接到現場去看看吧!連絡了三代班,出發。

一路北上,台南、嘉義有許多二期稻作的小苗,成了水生植物,到了成龍濕地,發現淹水狀況並沒有想像中糟糕。不過,漁民不會等雨淹到褲腳才著急的,光看著遠方大排的水位不斷升高,心中的沉重就彷彿水已經淹到口鼻。

去年底實驗魚塭剛開始時,還在挖池整地,略具雛形的模樣。(照片:成龍溼地三代班)
三代班的實驗魚塭,共3池,最靠近的一池是養水池,中間的是白蝦池,最遠的是文蛤池
泡在水中準備收網的老芋仔,家裡養文蛤的他,光靠著腳踩在池底的觸感,就能感覺文蛤的生長狀況

到了三代班的實驗魚塭附近,在一片冷颼颼的寒風細雨中,許多漁民已穿著雨衣短褲泡在池中,為了防止辛苦養殖的魚可能即將隨水漂流一去不復返,或搭起架高的網具與臨接魚塭做隔離,或直接下魚網、蜈蚣網開始搶收;三代班的魚塭中,則是自願幫忙的在地青年-老芋仔泡在裏頭,一邊下網,一邊喊:「我們的蝦比較大,流到別人那邊划不來啦!」

另一池的阿伯阿姆夫妻兩人,則是七手八腳在搶收他們的金鯧魚(紅衣),撈上來的,有許多是經由小排流入尚未成熟的吳郭魚,被丟在岸邊,樂得一旁的小黑狗開心加菜。問阿伯說,吳郭魚不能吃喔?他說:「海水吳郭魚很好吃,但是我們要搶救紅衣啊!沒空去管吳郭魚了。」接著苦笑的說:「打概淹水攏係重新洗牌,看最後水停了,魚流到搭,搭就是贏家。」

三代班以身作則,打造不抽水的魚塭

三代班的魚塭,是實驗性質的,不抽地下水,以引進海水藻類、自然營養循環的方式養殖白蝦及文蛤(引進海水–>藻水池–>白蝦池–>白蝦代謝後的水–>文蛤池–>文蝦過濾的水–>養藻水),剛開始的時候,包括老芋仔在內的當地人常笑三代班的姑娘們:「頭殼壞去!」。但QQ湄、郭小孩憑著一股巾幗不讓鬚眉的傲氣,還特地跑去花蓮,跟養蝦博士李意娟及李阿公(李盈褚)學習白蝦的全海水養殖方式。”

蝦毀,存活率僅一成?

三代班4月中旬下池的蝦苗,經過了4個半月的成長,也已經亭亭玉立了,長到26尾/斤的大小,較一般市場上的40尾/斤,全海水養出的蝦果然比較大。看著老芋仔收上來的成蝦,一尾尾黝黑透亮的張起尾足”啪啪啪”,郭小孩一面將他們輕輕的平鋪於碎冰上,一面說著:「好好,乖乖睡覺了!」眼神透露出一絲的不捨。不過,該做的還是要做,檢查蝦子狀況後秤重,猜猜一小時的收成量是多少?因為上次猜對的獎品是把蝦子全部帶回家,這次大家有點保留不敢猜。最後結果-11公斤(18台斤)。以一斤26尾計算,大約是480尾。

偷偷問了郭小孩:你覺得今年的回收率是多少?她曖昧的笑了笑,說:呵呵,當初發下豪語至少也要五成,現在喔!有一成就偷笑了。4月初時,可是放了70,000尾的蝦苗啊!

”3、6、9”的挑戰

不過,轉型生態養殖,初期的減收是必須付出的代價,即使養了很久的漁家,有時收成也僅3-4成。最難熬的是遇到”3、6、9”的時節,農曆3月,北風轉南風,在當地人的說法是”地氣在轉變”, 上升的熱空氣遇到上層春末留滯的高氣壓,氣流無法順暢流通,溶氧不足,對剛下池的蝦苗及文蛤苗是第一道考驗;這時便需要開動水車增加溶氧、持續少量換水,以及啟動換水的束井抽排砂層水,使魚塭上下層的水流動,產生溫度交換。

接下來的農曆6月,則是日頭最赤豔的時候,水表溫度有時接近35℃,超過了文蛤的耐熱範圍,但實驗魚塭又堅持不能抽地下水降溫,怎麼辦呢?看著文蛤開始”翹角”、甚至”走路”、準備”搬家(天堂)”,這時經歷前3個月的三代班成員已經有了些許經驗,郭小孩說:經前輩高人指點,只要把水位升得比平常高些,水底層的溫度就可以稍微降低一些,水深大約控制在一百公分左右,不要過深,就可以同時避開溶氧不足的問題。

天然的營養源

因為成龍靠近海,且周圍有北港溪、牛桃灣溪及尖山大排匯入的小排,透過水閘門的調控,在漲潮時引入海水,與小排的水混和,成為鹽度適中、具天然藻類營養源的養殖水體,只要略為添加以雜魚發酵後的發酵液,就可培養出不錯的藻水,這些藻水便成為蝦的重要營養來源。三代班希望藉由勤快的換水補充藻份,來部分取代購買雜魚魚粉的需求,一來降低成本,二來也比較符合生態永續的概念。更希望藉由不抽水的養殖實驗能夠成功,帶起示範作用,減緩乾季時成龍地區地下水被集約抽取的問題。

要如何看水面就知水底?左圖那張比較輕盈的泡泡,是水車打水時正常打起的物理性泡泡;而右圖這種又厚又重又有怪顏色的片狀泡泡,其實融合了藻水的屍體,和累積的底泥分解的出來的硫化氫、氨等有毒物質,所以看到這種泡泡,就代表池底已經累積了一些垃圾堆啦~請火速撈除,以免敗壞水質,此外還要改善池水的循環,才能把堆積在底部的髒汙運走!(圖文引用:成龍濕地三代班)

說來容易,即使文蛤在這樣的環境安然度過了第一個夏天,但是白蝦卻不同意,持續每天有數百隻個體的死亡,做了很多的水質檢測:水溫、PH值、胺含量、鹽度,根據數據請教專家,仍苦無解答,只能盡量維持少量的換水,也多虧老芋仔每天盡心盡力的在中央排汙處清理蝦屍,避免排汙系統阻塞阻礙水循環,也防止過多死亡個體腐敗產生大量的硫化氫、胺等造成水質劣化的物質。這麼勞心勞力的不恥下問,天天與蝦為伍的情況下,應該功力大增吧!不過,八月初宜蘭大學李意娟老師到了現地勘查後,依然一眼就看出了關於水質、水流循環的問題

接下來農曆9月的挑戰,則是東北季風即將呼嘯響起,氣溫開始驟降,這個年終的關卡,究竟三代班能不能撐過?如何化險為夷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後記:僅是在岸邊觀看了一個多小時,我因為被雨淋濕而開始嘴唇發紫、起雞皮疙瘩打哆嗦,但QQ湄、郭小孩、柳澄姿等女中豪傑仍持續的往返進行捕撈上岸白蝦的運送,老芋仔則是持續泡在池中下網收蝦,問了他們,要收到什麼時候啊?「再一小時吧!」但,一小時前就說再一小時了啊~

全海水養殖長得慢、卻結實。

西部地區通常是以半淡鹹水進行養殖,半鹹水的養殖蝦子成長速度較快,在夏季天氣炙熱時,可以抽取部分的地下水降溫,而全海水的養殖方式,因為生長期長、面對的不確定因素也多了很多,但全海水養出的蝦子肉質較結實、口感較好。

全海水養殖的白蝦,體色較深,色澤較亮。因含水份低,肉質較緊實有彈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