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人型驅鳥器 鳥害降七成

每到農作收穫季節,田間總是響起此起彼落的沖天炮聲,「迎接」農民最討厭的麻雀。台東農業改良場昨天發表「太陽能人型驅鳥器」,利用太陽能驅動機械手臂,搖動掛著鐵片的導線發出聲響,模擬農民趕鳥,可增加三成產量。但這個高科技稻草人要價不斐,光材料費就要一萬五千元,農民直說「收成都吃不飽了,怎麼花得起這個錢?」在「太陽能人型驅鳥器」價格未降前,還是用傳統方式趕鳥比較實在。

高科技稻草人 續航力達15天

7月不但是小米收穫季,也是麻雀的豐年祭。台東農改場場長林學詩表示,小米收成前一個月,若不防治鳥害,可能有高達95%的小米,都會進到麻雀的五臟廟。農民為了防止這些不請自來的食客,在田間都掛滿大大小小的彩帶、雨傘,沖天炮聲音更是此起彼落,但還是用人工驅趕最有效,只是若以一個月、每天工作13小時計算,每公頃要花費高達3萬9千元,對荷包和體力都是不小負擔。

台東農改場研發的太陽能人型驅鳥器,利用太陽能板發電,驅動機械手臂,搖動綁著鐵片的導線,最高可發出120分貝聲響,日落時,太陽能板也跟著休息,節省電源,就算連日陰雨也不必擔心,電瓶續航力可達15天。

穿上雨衣、戴上墨鏡和帽子的驅鳥器,外形看起來就像真人,連頭部的電路板都配備彈簧,可以隨風搖動,還可以換穿不同的衣服,堪稱是高科技稻草人。

1太陽能人型驅鳥器,利用太陽能板發電,驅動機械手臂,搖動綁著鐵片的導線,最高可發出120分貝聲響2太陽能人型驅鳥器,利用太陽能板發電,驅動機械手臂,搖動綁著鐵片的導線,最高可發出120分貝聲響

研發驅鳥器的台東農改場技佐曾祥恩說,驅鳥器高約2公尺,兩隻機械手臂可以前後和左右擺動,可以吊掛十幾條導線,最多可延伸130公尺,一個驅鳥器就可以守護一公頃(100公尺x100公尺)田區,還可設定不同的搖動頻率,混淆麻雀視聽,每個機器用個3、4年以上不成問題。

根據試驗,加裝驅鳥器的田區,每公頃小米被害率,從90%大幅下降到15%,稻米產量也可增加3成以上。

成本破萬 推廣有待加強

驅鳥器是根據台東農改場先前研發的驅蟲器改裝,概念不難,但發想出機械手臂卻是一大創舉。曾祥恩花了1年時間,研發成功這個人型驅鳥器,他為此曾連續1個月,每天清晨5點半就到田間,觀察農民怎麼趕鳥,還在場區養麻雀,計算麻雀每天食量,發現一隻麻雀一天可以吃近十公克穀物,「等於牠體重的58%,以人來換人,相當於一個50公斤的人,一天吃掉30公斤食物,麻雀真的很會吃。」收成期間,經常可以看到1、200隻麻雀,鋪天蓋地飛來,是農民的一大夢魘。

台東農改場正在申請「太陽能人型驅鳥器」專利,預計年底可將技術轉移給廠商,明年也會到花蓮小麥田區試驗。不過農改場自製的驅鳥器,光是材料成本就達1萬5千元,一般農民恐難負擔。

在苑裡種植小麥的農友陳文龍說,小麥種的時間是冬天,剛好沒有其他穀物可以吃,前年他種的六、七公頃麥田,都被鳥吃光了,「可能給這些鳥當點心還不夠。」他為了驅鳥,試過綁彩帶、放風箏,「但今天有效,明天就沒效了。」他認為,「太陽能人型驅鳥器」的價格太高,農民光是收成都快吃不飽,花不起這個錢,在這個高科技稻草人價格沒有調降前,還是辛苦一點自己慢慢驅趕。

太陽能人型驅鳥器設置於水稻田進行驅鳥情形。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