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華仁(台大農藝學系教授)
我國每年進口200多萬噸的黃豆,若其農藥殘留允許値違反政府規範,應該在海關就地銷毀,或者原船退貨。有這種可能嗎?
國人好吃黃豆製品,大多是選自美洲大量進口的、作為搾油與飼料用的散裝基改黃豆,只有1成是原產地小包裝的食品級非基改或有機黃豆。國人吃的黃豆九成都是飼料級基改豆,這可是全世界獨一無二,其他國家消費者通常只吃食品級黃豆。大量吃基改黃豆除了基改成份本身的健康風險外,黃豆本身的農藥殘留量也是問題重重。
多數基改黃豆都可以忍受除草劑Roundup,因此美洲農民在種的時候會多加施用,除草務盡。這農藥在我國就稱為年年春,其主要成分是嘉磷賽,通常為了讓農作物更好吸收,還添加20%高穿透力的介面活性劑,聚乙氧基化牛脂胺POEA (Polyethoxylated tallow amine)。政府有規定農產品的嘉磷賽殘留允許値,不過毒性更高的POEA則完全沒管。根據我國的規定,黃豆中嘉磷賽的殘留允許値是10 ppm,同樣是大豆的毛豆則只有0.2 ppm,水稻更僅0.1 ppm。
被詢問黃豆與水稻的允許値為何相差100倍時,官員的回答是「嘉磷塞在各種農作物殘留容許量差異,是由於藥劑使用方式不同,經參考國際間標準,且評估國人經取食安全無虞後訂定」。並且誇口說,「與CODEX國際規範或歐盟美國及日本標準的20 ppm相比,已更為嚴格」。但是當追問有沒有檢驗進口黃豆的嘉磷賽含量時,政府卻表示迄今都沒有做過,如果要測的話,需要一段時間重新建立程序。
那麼,政府是覺得每年進口230萬公噸的黃豆,其嘉磷塞殘留量都是合格的,都在10 ppm之下,所以不用去抽驗嗎?那就可能大錯特錯了。美國允許20 ppm,意思就是說來自美國的基改黃豆可能含有11到19 ppm的嘉磷塞,對我國而言那是不合格的。
還可能更嚴重。由於美國大量種基改作物,嘉磷賽用量年年增加,因此在2004年以後抗藥性雜草大量出現,年年春一般用法已殺不死這些超級雜草,迫使農民提高除草劑使用濃度,導致2010年開始,全國年年春用量突然爆増。孟山都公司在去年向美國政府要求提高嘉磷賽殘留允許値為40 ppm,今年五月已經核准。這表示美國基改黃豆的嘉磷賽含量已經超過20 ppm了。
政府應在海關抽取黃豆樣品,化驗嘉磷賽含量
為了瞭解真相,徳國民間研究機構最近到南美洲阿根廷去抽驗;阿根廷種的黃豆幾乎全是基改的,也都是大農生產。他們在今年6月與9月共取了16件樣品,檢測了嘉磷賽與其衍生物AMPA(毒性與嘉磷散相同,因此檢驗殘留値時需要兩者含量相加),結果只有1件低於我國規定的10 ppm,4件在10 – 20 ppm之間,其餘11件都超過30 ppm,其中更有2件高於95 ppm。
這對國人,特別是素食者真是個惡耗。孟山都過去作廣告說嘉磷賽比鹽巴還安全,對鳥獸哺乳類動物無害,於土中也會迅速分解;後來一一被科學研究推翻,也被法院判廣告不實。去年的研究發現老鼠就算吃一般非基改飼料,若飲水中放低劑量的年年春,一年後就會長出大量的腫瘤。
今年的報告指出,嘉磷賽會抑制哺乳類動物肝臟中解毒酵素cytochrome P450的活性,也會改變腸道寄生菌族群,而發生菌叢不良症導;這兩個情況可能會導致人類患慢性病。美國自1996年開始種基改作物,嘉磷賽用量開始增加的同時,得了甲狀腺癌、自閉症、糖尿病、腎臟與腎盂癌、肥胖症、肝與肝內膽管癌的人數也從1999以後大幅增加,相關性非常高。
因此政府應該立刻在海關抽取黃豆樣品,緊急送到國外可靠的檢驗單位化驗嘉磷賽含量。嘉磷賽殘留量真的不合格,必須依法禁止輸入。若為了維持黃豆的大量進口作飼料用,就應該修法提高允許値到 40 ppm,以合乎法治精神。那麼,為了不讓人民淪為次等國民,政府應硬性規定散裝黃豆及其加工品除沙拉油外,不得流入食物鏈,同時也需要儘速在國內建立出具公信力的檢驗方法,以有效地管控並且嚴格把關,違者重罰;這樣才算是替國人健康把關。
美國糖尿病發生率自1996年以後突増,與嘉磷賽農藥的増用相關係數達0.9819。
看到這種相關係數的圖我只想到”溫室效應撲滅了海盜”
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PiratesVsTemp_English.jpg
手機的發明使癌症比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