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台灣食安事件頻傳,不只消費者憂心,就連上班族的職涯選擇,也把「安心食品」列入首要考量。來自食品業、電子業與媒體的三個年輕人,去年辭去各自工作,一同創立「好食在‧安心本鋪」,將安心食品直接推薦給消費者。
消費者吃怕了 反而忘記食物本來的味道
「好食在的食品,都是我們逐一拜訪工廠,了解生產過程,再將產品送驗後,才上架販售,」 好食在創辦人劉禹伶說,去年九月成立至今,與近十家食品工廠、農戶接洽,目前主推鮮乳、四物醋這兩項產品,以網路訂購、企業團購為主。
劉禹伶認為,台灣有許多用心做食品的廠商,「好食在」就是要推廣他們的產品,「 讓消費者能再次體會食物本該有的原始風味,我們得說,吃慣充滿添加物的食物,一開始回頭吃這些好東西時,真的需要一點時間重新調整。」
好食在創辦人之一的葉惟誠,之前是電子業的廠長,做過採購、業務。他在好食在負責開拓市場,常帶著仙草、黑糖或鮮乳等產品到企業推廣產品團購,最常遇到的問題是:「你們賣的產品,好吃是好吃,但為什麼不夠香?是真的嗎?」
葉惟誠說,他們賣的產品都是在地、不含太多添加物的食品,但市面上食品以化工合成居多,消費者反而忘了「食物原本的味道」。以仙草為例,一般消費者吃慣「很黑、很香又濃稠」的仙草,遇到純正仙草熬煮的燒仙草或仙草凍,反而會質疑是不是真的仙草。
創業,才能徹底發揮良心派採購的精神
如何選擇安心食品廠商?好食在創辦人吳宗翰有豐富經驗。他之前在飯店當採購,遇到塑化劑事件,後來轉到手搖飲料店當採購,又遇上順丁烯二酸(毒澱粉)事件,這些事件讓他體會到,一味追求最低利潤的食品業者很常見,但是願意深究食材成分、來源的廠商也不在少數。
吳宗翰認為,食品業的採購都知道買的食材原料是要讓人吃的,但在成本考量下,採購選項有限,重視安心食材的廠商往往沒法拿到單,「我決定與夥伴共同創業,是想本著良心派採購的精神,向消費者推廣台灣一些好的食品加工廠,而也唯有創業,才能徹底發揮良心派採購的精神!」

勤看食品成分表 看不懂寧願不要買
吳宗翰說,選購食品建議養成看「食品成分表的習慣,如果看不懂,網路資訊很便利,可上網看資料,「如果真的看不懂,但覺得怪怪的,那寧可不要買。」
好食在要選擇合作廠商時,也是採取同樣的原則。他們會先要求廠商提供檢驗報告,再去工廠實際了解生產過程,接著也會自己再送檢一次。先前好食在曾到一家工廠實地走訪三次,幾乎要敲定合作,但他們自己送驗時發現「裡頭含有食品不該有的成分」,最後仍決定取消合作。
好食在在選擇合作的食品加工廠時,會針對廠商生產的成品做基本的檢驗。一般來說,好食在送驗以SGS檢驗為主,例如仙草這品項,好食在送驗的項目有總生菌數、大腸桿菌、酸鹼值等,確保產品的基本品質無虞。
至於廠商生產過程使用的原料,好食在則要求廠商提供進貨時的檢驗報告或合格證。例如好食在會看酪農進貨的檢驗報告或合格證,了解飼料、用藥的來源。四物醋的部份,也要求廠商提供進貨單的檢驗報告,看使用的中藥是否有重金屬殘留、農藥殘留。
台灣有許多主打安心食品的網購平台,而劉禹伶、葉惟誠與吳宗翰這三位七年級生,創辦的「好食在」(https://www.facebook.com/vigor.goodfood?fref=ts)與其他平台有什麼不同呢?劉禹伶說:「好食在的走向以食品加工廠為主,希望透過消費者的力量,支持做安心食品的廠商,並且讓食品工廠發揮採購力量,為食品產業推進變革。」

乳品消費量應該是含奶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