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六日,紀錄片【里山台灣】的四分鐘預告放上YouTube,短短十天就吸引三萬人次點閱,紀錄片DVD的首波預售也銷售一空。這部以八煙聚落為主角的紀錄片,直接面對群眾販售,一片四百元,募集款項將作為財團法人生態工法基金會持續推動有機農村的後援。
八煙荒廢三十多年的水梯田 近五年有一半復耕
位於新北市金山區的八煙聚落,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內,常住人口只有十戶、二十多人,平均年齡八十歲以上。一九七○年代以前,這邊有大面積的水梯田,近三十年來,隨著人口外流、老化,這裡成了大面積廢耕的水梯田。
二○○八年,生態工法基金會進駐八煙,打算推動水梯田復耕,之後更策劃企業認養、生態學堂、生態廚房、農夫市集等專案,為八煙這個農村找到新出路,並吸引年輕人願意回鄉生活、工作。
從進駐八煙的頭一天開始,生態工法基金會就有意識的進行影像記錄,與在地居民互動的日常點滴,多少困頓與歡欣,都濃縮在三千零五十二小時的毛片中。
「里山台灣這部紀錄片,不是看見台灣的續集喔!」 生態工法基金會副執行長邱銘源幽默地說,里山台灣這部片,記錄了六年來八煙的里山經驗,如何結合在地產業與自然生態,並且實際改善農民的生計。
推動里山精神的作法:生計優先
里山(SATOYAMA)並不是個地名,而是泛指鄉里附近的山林。二○一○年聯合國通過決議,以「里山倡議」精神作為推動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重要方式,里山精神指的就是人與鄉里附近山林的互動,既維持人類的經濟活動,又兼顧生物多樣性。
關於里山精神,邱銘源以「先顧腹肚、再顧佛祖」來比喻:「不能只強調生態,而忽略人的生計,我們進駐八煙推動水梯田復耕,如果只是做調查研究,只是強調棲地的生物多樣性,卻沒有照顧到居民的生計,是行不通的。」因此剛進駐八煙時,為了鼓勵當地農友由慣行地瓜改種友善土地的地瓜,慣行地瓜一斤二十五塊,但生態工法基金會以一斤五十塊的價格收購友善土地地瓜,提高農民的意願。
如今,八煙將近一半的水梯田復耕了,農民市集風風火火,農民有了平台行銷自家產品,一盒三斤的「八煙米」售價五百元,雖然價格稍高,依然全數賣出。農家收入大幅改善,每戶收入平均增加一倍以上,去年更有兩位八煙青年決定返鄉從農。

要成為農業鋼鐵人,才能抵禦時代潮流

邱銘源說,八煙、貢寮、花蓮豐濱港口部落這三個地方,這幾年都努力讓當地廢耕二、三十年的梯田復耕,就是在尋找當地的核心價值。【里山台灣】記錄這些追尋與嘗試,拍攝者邱銘源也反省說:「如果我們一直保存老的方式,卻沒有思考新的價值,也是沒法創造新的產業。一旦政府的補助抽掉之後,在地社區還是回到原點。」
以農業耕作技術為例,邱銘源認為手工割稻有其價值,但小型農機也是需要的,「現代農夫必須要有現代裝備,才能成為農業鋼鐵人,用新的武器抵禦時代的潮流。」
去年五月,八煙聚落的里山經驗獲得認可,成功申請加入聯合國里山倡議會員,此外,更與日本岡山縣美作市的「上山集樂」山梯田農友締結「姊妹田」。【里山台灣】不只記錄八煙,也到日本記錄里山場景。
透過紀錄片傳達八煙經驗
邱銘源說,里山台灣這部片,雖然記錄的是八煙聚落,但其實,「八煙就像濃縮版的台灣,許許多多的農村都跟八煙一樣,年輕人沒有工作機會,必須到都市謀生,農村人口外流,農業凋零,到底要怎麼辦?台灣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如果連八煙這個小農村,這些平均年齡八十歲以上的長者,都能為自己的村落創造產值,那我想台灣每個農村應該沒有資格說他們沒法找出自己的價值。」邱銘源說,今年生態工法基金會撤出八煙,在地居民還是會持續自主勇敢的走下去,「即便沒有生態工法基金會,他們也能做得很好。」
【里山台灣】紀錄片義賣的收入,將捐給生態工法基金會作為持續推廣「八煙經驗」的基金。邱銘源說,「八煙的經驗,讓我們決定放心大膽地去找更困難的小村落來做。」訂購請填以下訂購單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zXKXLqo94Sx_sPeLGk0znPDW5li-2lrY7SWlmWwtnxI/viewform
告知數量 姓名 電話 與收件地址即可 2/28開始寄送 貨到再匯款
匯款帳號:
台北富邦銀行興隆分行 012
帳號 431 120 800 575
戶名 財團法人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

那個…我完全同意@tady hu,但可以直指就是生態工法基金會做的行銷與宣傳手段 (可參考4月22日他們在金山清水濕地違法粗暴蓋環教中心的相關新聞 顆顆 ),但還是有大部分真正的保育團體與保育者 都努力守護保衛環境的(握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