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現宰尚青? 肉品專家:冷藏肉品 安全又環保

豬肉是台灣肉品消費的大宗,而國內消費者向來偏好溫體豬肉,民眾大多抱持「冷凍肉是不新鮮的肉」、「溫體肉比較新鮮、美味」的觀念。事實上,我們在傳統豬肉攤買到的豬肉都是當日凌晨兩三點屠宰好,直接送到攤位上的,攤位上沒有任何衛生防護措施,市場中老鼠、蟑螂四處爬竄。在沒有低溫保存的情況下,豬肉賣到消費者手中往往是七、八個小時之後的事了,如果加上夏天炎熱的天氣,更會加速豬肉腐敗的速度。

冷藏肉品 安全、衛生又環保

那要如何兼顧肉品的「衛生安全」以及「新鮮美味」呢?臺大動物科學技術系陳億乘副教授分享他參訪匈牙利與希臘傳統市場的經驗,當地消費者也偏好溫體肉,但販售場所都有低溫冷藏設備(見下圖)。就民眾習慣和衛生安全的考量來說,冷藏溫體肉是一個相當理想的折衷方式,冷藏消耗的能源也比冷凍來得少。在國內,消費者可以選擇有CAS優良肉品標章的冷藏肉品,CAS優良肉品在15°C 的衛生環境下分切、加工、包裝,包裝好的肉品會在冷藏(低於7°C)或冷凍(低於-18°C)的環境下儲存、運輸以及銷售。全程嚴格的溫度控制可減少微生物的污染與繁殖,確保肉品衛生安全。

匈牙利 布達佩斯傳統市場冷藏肉櫃(陳億乘老師提供)
匈牙利 布達佩斯傳統市場冷藏肉櫃(圖片來源:陳億乘老師提供)
希臘雅典傳統市場冷藏肉櫃(陳億乘老師提供)
希臘雅典傳統市場冷藏肉櫃(圖片來源:陳億乘老師提供)

此外,臺大動物科學技術系邱智賢教授也建議農政單位,可從產銷履歷方面著手,透過產銷追溯制度的推廣提昇消費者信心,也是促使台灣農業朝精緻化前進的新契機,宣傳推廣工作必須持續地進行。為了整體食品衛生環境的進步,對於偏好生鮮、溫體、現宰肉品的台灣消費者而言,這也是我們必須逐步接受的新觀念和改變。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