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立委陳明文質詢市面上仿冒的吉園圃標章農產品充斥,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允諾下令徹查後,有記者再度前往農委會附近的古亭市場、南門市場及台北市南昌路一帶的水果攤走訪,發現仍有攤商販售貼有仿冒標章的火龍果,也有古亭市場攤商聽聞政府派員稽查,索性拿自己印製的「溫室栽培精緻小番茄」蓋掉仿冒的吉園圃標章,不過手忙腳亂下,隱約仍可見到假標章露出。
仿冒貼紙外再貼貼紙,價格甚至更貴
除此之外,市場上販售的盒裝小番茄價格非常紊亂,以記者發現張貼「溫室栽培精緻小番茄」字樣貼紙蓋掉偽造吉園圃標章的小番茄為例,價格從原來的一斤180元降到160元,但也有其他原本沒有張貼貼紙的盒裝小番茄,一盒原價約120元,自行張貼「溫室有機質栽培」字樣的貼紙後,價格可以翻倍到280元甚至300元之譜,混淆真正的有機農產品,也欺騙消費者。
國內溫室小番茄主要產區之一的嘉義縣農業處長林良懋強調,農產品如果未通過有機驗證,就不該稱為有機;如果是露天生產,不應偽稱設施生產;如果原本是散裝箱,再分裝入塑膠透明小盒,會讓消費者誤以為是產地分裝直送,這些都欺騙消費者的認知。
(左)攤商在原來的偽吉園圃貼紙上加貼「精緻小蕃茄」(右)貼上「溫室有機質栽培」的貼紙,價格竟然翻倍。
國外「溫室栽培」有認證把關機制
林良懋舉例,在國外,利用溫室或設施生產的小番茄,會有一套認證把關的機制,除了可以追溯生產者,業者也會經由第三方或是公正的產業團體驗證後,始可使用印有Greenhouse字樣的標章。但在台灣,標榜溫室生產的小番茄比比皆是,價格昂貴,但很多都是用價格較便宜的露天栽培慣行小番茄矇騙。
林良懋認為,如果要解決市場上這種消費資訊混亂的欺騙情形,除了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還必須推動農場登記與攤商登記,甚至針對溫室生產的農產品推動認驗證機制,讓農產品銷售真正落實可追溯性,同時推動消費資訊的透明化,才能真正保障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