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缺工系列報導(4)農村缺工開放外勞?農友怎麼看

編按:台灣農村人口外流日益嚴重,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長期無法解決,農委會13日發布,明年將試辦引進農業外勞,引發外界疑慮。台灣農村陣線發表聲明,批評此政策有意扶植資本農業,無視台灣小農的生產經營,並剝奪消費者多樣化選擇的權利。

對於台灣農業勞力季節性、長期性的缺工問題,農委會表示,會優先調整產業、改善作業環境、開發省工的設備,並與勞動部研商,試辦申請引進農業外勞。目前,正評估明年以茶葉、花卉等產業優先試辦,並依據就業服務法第42條規定:「為保障國民工作權,聘僱外國人工作,不得妨礙本國人之就業機會、勞動條件、國民經濟發展及社會安定,優先保障本國國民工作權」。

台灣農村陣線指出:農業缺工只是農委會製造出來的「假議題」,應該重建本地農業勞動力的培訓,而非一味地引進外勞;此外,農委會引進農業外勞,只是為了服務資本農,降低其人事成本,這將會使本國勞工與外籍勞工加倍被剝削。對此,農陣呼籲:農委會應立即改變長久以來傾向資本家的政策,並扶植台灣以農業為主體的家庭農戶。

為了了解實際上的缺工情形與農業界對外勞議題的看法,上下游採訪各種不同農戶,包含栽培種類不同、規模不同、缺工狀態不同的各種農人,整理缺工現況(本篇),以及對政策看法(請閱讀「農村缺工系列報導 5 農業外勞政策有疑慮,農友提建議」

────────────────────────────────────────

全年性缺工意見彙整

台中后里花卉農友陳欽全:

以台灣的文心蘭、火鶴花、蝴蝶蘭等花卉來看,幾乎是全年性的缺工。花卉是勞力密集的產業,很需要工人,但台灣的年輕人對農業沒興趣,常常要拜託70、80歲的老人家幫忙。其實,如果可以請到台灣人,以農友的觀點,一定是希望能給台灣農民做工的,但重點是請不到,台灣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做!

東石十甲農場農友蔡一宏:

東石鄉十甲有機農場這邊大部分種植大豆、玉米、黑豆、小麥等雜糧作物,農場從生產、加工、包裝、行銷等,全部自己來,所以全年都缺工。目前農場的三位在地工人,年紀加起來有200多歲,此外,平時農村都會互相幫忙,一天的工資800~1000元不等,如果只是一般的拔拔雜草,工資就是800元,採收則是1000元。

不過比起開放外籍勞工,我更鼓勵台灣年輕人回鄉務農,不但可以和父母同住、省去房租、生活費也較便宜,平均一個月收入最少也有三萬。舉例來說,種植一甲地的蔬菜,三個月的收成淨利約有八萬元,再加上農場不需要每天工作,三個月至少有20天的空閒,可以到其他農場幫忙,一天工資1000元,最少可以再多賺2萬元。

台南雜糧農友蘇建鈞:

種植雜糧作物跟其他農作物比起來,已經是相對高度機械化了,但是連我們都嚴重缺工了,何況是其他馬鈴薯、胡麻等作物。反對農業外勞的事情,我從小看到大,但二十多年來,農村勞力不足的問題,依然得不到解決。

蔬菜農友李文誠:

我們整年輪種空心白菜、高麗菜,缺工是長期性的問題,而且滿嚴重的,台灣越來越少人願意賺這種工錢,有時候都要請到70多歲的歐巴桑或外籍新娘。不過,採收、種菜、裝箱都只是1天2天的功夫,一周大概只有兩、三天需要工人,如果要雇用長期工人,我們也沒辦法負擔。我們又不像大工廠,還有工寮可住,都是住在自己家裡,如果要照顧到外勞的住宿,工資又沒有比較便宜,真的沒有必要!倒是如果可以有個申請人力的單位,幾天前可申請需要的人力,當天工人載到農場,做完工後就離去,會比較理想。

季節性缺工意見彙整

麥寮果菜生產合作社郭淑芬:

在雲林縣麥寮鄉的田間,可以很明顯地看到,50幾歲的農夫都算是年輕農夫,60、70歲才是一般農民的年紀。由於麥寮一帶夏天種植水稻、落花生,缺工的問題還不算嚴重,但一旦到了冬季,結球萵苣和蒜頭的採收季節撞期,大家根本就是「互搶」工人。而且這一兩年來,採收工人的工資漲很兇,三年前一天工資800元,現在一天要1000元,但收益卻沒有相對增加。因此,對於農業開放外勞政策,我是贊成的。

但是,每個農產品都有季節性,每個產地需要工人的時間也都不一樣,並不是一年四季都缺工,像我們這邊,一年大概只有七個月需要工人幫忙。曾經有人提出,想發起一個勞動力合作社,讓每個產地的負責人可以上網登記需要的人力,但是可能會面臨到公平性的問題,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實踐。

溪底遙龍眼農朱昌輝:

每年到了採龍眼收季節,中寮幾乎家家戶戶都在採收,每個農場都缺工人,我們只好四處拜託親戚、朋友幫忙。過去,一天的工資是1500元,但現在越來越難找工人了!還聽說有農友一天願意花2500元都還請不到人做。

對於農業開放外勞的政策,我覺得很不切實際,一般的農友根本無法負擔外勞的食衣住行,況且龍眼的採收期只有20天到一個月,為了這短短的一個月,要張羅工人的吃住實在太勞神費心了!又不是在開職業訓練所,實在沒有必要!

此外,龍眼樹高大,中寮一帶的山坡地坡度又陡,都市人連走路都嫌費力了,就算是外勞,到了夏天,天氣熱、蚊蟲多、爬樹又危險,外勞真的就願意做嗎?他們也不一定就敢爬樹。因此我認為,這些問題還是要靠自己想辦法,像是可以試著找一些平緩的地方種樹、矮化龍眼樹等,讓採收的安全無虞,一般人也能幫得上忙,這樣比較實際。

鹿谷鄉凍頂茶葉生產合作社總經理林能德:

以茶葉來看,主要以春茶、秋茶、冬茶的採收期間會最容易缺工,大約是每年10月~3月之間,夏茶的價位較低,一般會剪掉、不採收,或者用來做成紅茶等特色茶。茶葉在一年之中多半會有5次採收,以海拔高度來區分,高海拔大約一年採收3次,較低的地區則有一年採收7次。

其實茶園缺工的問題主要不是工人不足,而是大家都在同一個時間採收,才會缺工。因為一旦超過了採收茶葉的精華期,茶葉就會一天天地老化,品質、價格都會不佳,所以茶葉採收的時間不能等。舉例來說,今年採茶的時間氣候不順,茶園的採茶工人都是用輪流的,如果自家茶園排到的工人採收時間,剛好遇到下雨,通常還是寧願讓他們採,畢竟茶葉老了比雨天採收還糟糕。

一般採茶工人的工資以採收的量來計算,通常一公斤60元,手腳俐落的一天可以採收80公斤左右,動作較慢的也有30、40公斤,一天工資大約1800~4800不等。目前多半是60歲以上的女工,還有80幾歲的高齡。另一方面,由於採茶是以工計價,而非計算時數,所以有些茶葉種得不好的茶園,女工也不願意去採收。

以台灣的茶農來看,一般種植面積都不大,頂多一甲多,還是以小農為主,養工並不容易,要十甲以上的農友才比較有可能。

楊宇帆 六分地鳳梨:

水果產季是一定會缺工的,鳳梨盛產期時,我在關廟都找不到工人,要到新化去找才有,而且好的工人都會先被搶去。年輕人回鄉,要先找得到帶領工人的領頭班長,否則一般工人也不缺我這份工作,如果沒有靠我父親在地方上的人脈,年輕人回鄉真的很難請得到工人。
另外,農村還有一種遷徙性的工人,比方說鳳梨最早先從屏東開始播種,這類工人會先到南方幫忙播種,一路往北移,接著再回到屏東施肥,同樣的路線再往北遷徙,但這樣的工人通常有長期配合的老主顧,這也不是一般回鄉的年輕人能夠請到的。

台南玉井區農會總幹事黃澄清:

農產品的產期集中,以玉井區的芒果來看,大家開花結果的時間都一樣,主要集中在4、5月~8月期間芒果需要套袋,但工人缺工嚴重,即使一天工資1500元,有錢也不一定請得到工人,造成「搶工」的情形。雖然有人擔心此政策會影響到本國勞工,但如果台灣人願意做,當然會以台灣勞工為優先考慮,問題是現在連一天1500元台灣年輕人都不願意做了,根本沒有剝奪本國勞工權益的問題!

再則,芒果主要採收期約30天,若要確保鮮果的價格不會因產量過高而下跌,則必須加工成芒果乾,但現在連削芒果也常缺工,使得芒果乾的供應量一直供不應求,無法在加工方面確保新鮮芒果的價格。(系列待續)

閱讀「農村缺工系列報導」全系列文章,請點選這裡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