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苑裡老照片欣賞

苑裡鎮

苑裡鎮,有「苗栗穀倉」、「苗栗米倉」美譽,位於臺灣中部的苗栗縣境內西南隅,南鄰大安溪北岸與台中市大甲區相鄰,東依火炎山與三義鄉為鄰,北靠通霄鎮,西濱台灣海峽,是苗栗縣開發最早的鄉鎮之一。

地名緣由
本鎮地名源自於平埔族道卡斯族苑裡社(宛里社,Wanrie)譯音而來,依安倍明義《台灣地名研究》就番語語言譯為「里灣里」,在簡化番語之下,由「彎里」、「灣麗」,仍至古文獻所稱「宛里」、「苑裏」,與今日的「苑裡」均為同音異字,指的都是同一個地方。

崩山(蓬山)八社
清領康熙、雍正年間,稱「崩山八社」或「崩山」,乾隆以後改稱「蓬山八社」或「蓬山」。
八社:大甲東、大甲西、宛裡、房裏、南日、雙寮、貓盂、吞霄。
大甲東社(今台中市大甲區、外埔區)、大甲西社(德化社,今台中市大甲區、大安區)、宛裡社(苑裡社,今苗栗縣苑裡鎮)、房裏社(房裡社,今苗栗縣苑裡鎮)、南日社(日南社,今台中市大甲區)、雙寮社(擺陳社,今台中市大甲區)、貓盂社(今苗栗縣苑裡鎮)以及吞霄社(今苗栗縣通霄鎮)。
另有日北社涵蓋苑裡鎮內區及相鄰鄉鎮。

 

10251883_1076840185666027_3564959234290393844_n

10982295_1076837108999668_8209733942510695601_n

 

11068082_1076837178999661_5349391037789678311_n

<上圖>民國五十年代苗栗縣苑裡鎮的街景,當時苑裡的藺草編織十分風行,
透過藺草編成的帽子、床席以及扇子等用品甚至外銷的日本,而主要的物品都是從這條街上售出。

 

 

明鄭永曆十五年(1661年),本鎮屬天興縣。
清領康熙廿二年(1683年),置一府三縣,本鎮屬諸羅縣。
清領雍正元年(1723年),原諸羅縣內增設彰化縣以及大甲溪以北增設淡水廳。
清領乾隆廿九年(1764年),設苑裡堡,轄苑裡、吞霄(今通宵)兩街,以及山柑、日北、貓盂、房裡十三莊社。
清領光緒四年(1876年),廢廳改縣,劃淡水廳治為淡水與新竹兩縣,本鎮屬新竹縣。
清領光緒十五年(1889年),新竹苗栗分治,成立苗栗縣。
清領光緒廿一年(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設台北、台灣、台南三縣,本鎮屬台灣縣。
日治明治廿九年(1896年),台灣縣改稱台中縣,本鎮屬之。
日治明治三十年(1897年),設新竹縣,苑裡設辦務署。
日治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歸苗栗辦務署管轄。
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改苗栗辦務署為苗栗廳。
日治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設新竹廳通霄支廳,置苑裡區役場及山腳區役場。
日治大正九年(1920年),設新竹州苗栗郡苑裡庄。
日治昭和十八年(1943年),苑裡庄改制為苑裡街。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設新竹縣苑裡鎮,轄30里351鄰。
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成立苗栗縣。
民國六十七年(1978年),未達200戶之里合併,今為25里360鄰(未達200戶計有:出水、興隆、北房、苑西、錦山等五個里)。

Yuanli villages2.svg

  • 25里:
    • 山柑里、水坡里、西平里、房裡里、苑南里、海岸里、舊社里
    • 山腳里、田心里、西勢里、苑北里、苑港里、福田里
    • 上館里、玉田里、社苓里、苑坑里、南勢里、新復里
    • 中正里、石鎮里、客庄里、苑東里、泰田里、蕉埔里

1936年-草帽編織大賽

苑裡婦,一何工,不事桑蠶廢女紅,十指纖纖日作苦,得資藉以奉翁姑,食不知味夢不酣,人重生女不生男,生男管向浮梁去,生女朝朝奉旨甘,今日不完明日織,明日不完繼以夕,君不見千條萬縷起花紋,織成費盡美人力。─ 蔡振豐,〈苑裡蓆歌〉
清朝雍正年間,苑裡的平埔族其中一支道卡斯族的婦女發現了當地特有的三角藺品種,其柔韌的質性適於綁縛、製作提袋、析成更細的纖維,也開展了藺草編織的生活文化。藺草的吸濕、透氣性強,經過日曬具有香味可作驅蟲之用,隨後發展睡臥用的草蓆等貼身織品,「吸濕性為一般草種的二至三倍,藺草的香味是,草在香味就在。」由於質感細緻,海與陽光相合的草香歷久不散,普遍受到喜愛,清朝開始已是外銷主力,經常做為貢品、伴手禮,從大甲的大安港出口至中國廣東、廈門一帶,甚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

 

三年級生的阿嬤至今都還在沿襲著傳統技藝!

更多藺草阿嬤的照片:http://goo.gl/1UesMx

 

農村小愛

我在苗栗關心老屋、關心台灣農業、關心老人家、關心記憶、關心傳統美食
「父母那代為了追求他們的自由從農村到都市,

我們這代為了追求我們的自由從都市回到農村。」

更多訊息請上農村小愛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sinpulove

 

---------------------

資料來源:苗栗老照片、維基百科、農村小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