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地檢署接獲衛生福利部通報,疑有海帶業者向屏東市某食品添加物販售業者購買非供食用之工業級添加物「碳酸氫銨」,雄檢於海帶業者潘姓夫婦住處發現工業用「碳酸氫銨」53 公斤及 浸泡後準備出售之海帶 1 批,業者坦承確有添加,目前已知化工海帶流向高雄攤商,是否流竄全台,衛福部正全面清查。
潘姓夫婦坦承使用工業級添加物「碳酸氫銨」清洗海帶,並宣稱「全台灣海帶都是這樣洗的」,但遭其他業者打臉。台中市海帶業者味佳香食品廠表示,正常的海帶可以合法添加食用級碳酸氫銨,目的是洗淨海帶,使其膨脹、Q軟;工業級的碳酸氫銨比食用級價格便宜一半。但食品廠負責人蔡建安表示,以往的確有聽聞部分業者為了節省成本而使用工業級,但並非所有廠商都如此,他們平時會自行將海帶送檢,也希望消費者不要過於擔心。
昨日檢警及衛生局查緝人員循線至該化工原料收貨地點鳳山區,現場製作場所擺放之添加物空袋均為食品級銨明礬,旁有多桶白色粉末,看似無異常,惟銨明礬應無色無味,現場卻瀰漫一股氨味,經查緝人員搜索,在一袋中查獲其內袋為標示化工用碳酸氫胺53公斤當場予封存,並查獲業者實際將大批化工原料藏在大樹區住家。

業者大樹區住家查獲放置工業用銨明礬、碳酸氫銨、純碱(碳酸鈉Na2CO3)共計58大袋(25公斤/袋)及2包已拆封,其外包裝均標示「禁止用於食品」或無標示之添加物;另於製造場所,現場清查有2處以桶裝添加物並無任何添加物標示。現場清點半成品海茸、海帶絲、海帶有33大桶(500L/桶)及39中桶(200 L/桶),共計72桶,高市衛生局予全數封存並貼上封條,並命暫停作業及進行回收。
經調查發現,潘姓夫婦在高雄市鳳山區及大樹區從事海 帶加工及販售長達 10 年,業者先將海帶原料物浸泡在添加工業級 「銨明礬」(硫酸鋁銨)等溶液中泡至變硬後,撈起再泡進添加工 業級「碳酸氫銨」及重鹼之溶液中,變軟後裝箱販售,每日產量 約 2,000 至 3,000 台斤,每月約生產 3.6 公噸,初估自 103 年 4 月 起,約有 40 公噸之海帶產品(海帶結、海帶捲、海絨等)流入高 雄市左營區、鳳山區、大社區之傳統市場等共 49 個攤商。
高市衛生局清查下游流向,截至3月20日全面清查,並下架回收257.3台斤。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南區管理中心代理主任劉芳銘說,工業級碳酸氫銨可能含有雜質、重金屬,目前還不知道對人體的傷害性,但其外包裝本身就有註明「禁止使用於食品」,結果業者仍添加使用,本身就已經違規。
至於過去南部或其他地區是否有發生類似案例?劉芳銘說,目前手上沒有資料,所以不太清楚,不過「食品添加物販售業者稽查專案」將會持續進行;至於是否會擴大稽查製海帶業者,會再依全國情形統一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