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風暴 地方疲奔命中央無章法

手搖茶風暴延燒至今,地方衛生局如火如荼展開地毯式稽查,有地方衛生單位哀嘆,中央的衛福部食藥署沒有一套明確稽查程序讓地方依循,地方受限於大眾和媒體觀感、績效成績等因素,在問題茶葉尚未釐清是上、下游哪個環節的廠商出現問題,就逕自將疑似流向公諸於世,讓相關業者背上「疑似毒玫瑰」、「疑似毒茶」等黑鍋,不但毀了真正清白廠商的商譽,也對消費者造成無謂的恐慌。

中央沒準則 地方衛生局資訊公布不同調

以三點一刻的直火烏龍茶玫瑰遭檢出DDT為例,茶包內容物含有烏龍茶和玫瑰花瓣,不願具名的地方衛生官員指出,烏龍茶和玫瑰花瓣的來源中間分別經由多層廠商,究竟DDT是用在哪個環節的原料?在整體流向的拼圖還沒拼完整前,衛生單位第一時間竟將疑似流向全數公布,然後丟給各中盤商所轄的地方衛生單位。

官員強調,對衛生單位來說,關鍵的是抓出違法業者,利用行政作為予以處分,但現在的狀況有點是地方單位在自己管轄範圍內查到哪就追到哪,但背後的因果關係卻沒有釐清,他認為,中央應該主動提供一個平台,讓地方衛生單位能好好坐下來談,互相合作協助拼湊茶飲風暴的整體樣貌。

(左起)台中、台南、台北衛生局稽查手搖茶飲上游茶葉原料,第一線稽查人員疲於奔命

11182274_1000675846610858_5958546796467280768_n 10985344_1000676019944174_1038964452246841755_n 10420307_1000675613277548_1646317577896522937_n

水溶性農藥才有機會溶於茶水

地方衛生單位稽查至今,包含英國藍、50嵐、休閒小站等手搖茶飲紛紛中標,前農委會藥物毒物試驗所殘毒管制組組長翁愫慎指出,就農藥的物理化學性質來說,只有水溶性的農藥才有機會溶於茶水,而通常會溶於茶水的農藥像加保扶、納乃得等,目前已被農委會從茶葉推薦農藥名單上剔除,法定標準為不得檢出。

翁愫慎表示,通常藥商要申請水溶性農藥可以登記使用在茶葉上的機會很低,而這波手搖茶抓到一些不准使用在茶葉上的農藥,有些是因為尚未提出申請,但不代表這類農藥就不安全。

她舉例,早期台灣輸日茶葉曾被日本海關檢出農藥新殺蟎不符日方規定,當時新殺蟎在台灣因為尚未提出申請,所以規範為不得檢出,此事爆發意味著茶農違規使用,可是對於日本來說是農藥殘留量超過其標準,這代表新殺蟎並非劇毒農藥,在害蟲防治上有一定功效,所以當時農委會便召開記者會,表態研議讓新殺蟎合法化,納入農藥檢驗的項目中。

農藥申請費用高 早期食用菊花法定用藥少

至於為何有些農藥至今尚未提出申請?前農委會茶業改良場長陳右人透露,申請農藥登記需要一筆非常可觀的檢驗費,以食用菊花為例,台灣種植面積少,僅有約30公頃,農藥商光提出一種農藥申請就要花100至200萬元,讓有關單位去做實驗,經過重重關卡,最後才能真正納入法定用藥,申請費如此之高,農藥商當然不願意,所以早期種植菊花的農民都不得噴灑農藥,後來監察院提出糾正後,改良場介入從中協助做實驗申請等,目前國產食用菊花約有20多種合法農藥可使用。

翁愫慎指出,新鮮茶葉從採收、萎凋、揉捻、發酵等程序,有些步驟會讓農藥殘留濃縮,有些則會減掉,從生產端到消費端,當中有許多影響因子,而因為只有水溶性農藥才可能在茶飲當中呈現,她認為,地方衛生單位應該直接拿手搖店泡好的成品去檢驗,而不是檢驗茶葉,如果殘留有超出標準再來追溯源頭,才不會讓消費者以為自己喝了一肚子的毒。

是否檢驗茶飲成品 專家看法不一

翁愫慎表示,源頭茶葉進口或國產農藥違規的使用是相關單位本就應該介入輔導或稽查的事,「不是到末端,茶葉都已經混成這樣了,才去稽查茶飲店,但真正可惡的是那些進口商和中間的茶行。」

對此,陳右人說,衛生單位若從茶飲成品檢驗,一定99.99%都會過關,因為多數農藥很難溶於水,即便是加保浮、加保利等水溶性農藥也是要超標3到4倍,人體一天喝下第一泡茶的100公升才有可能中毒。他指出,檢驗茶湯是早期國際間的作法,自從80年代歐盟使用有機溶劑直接檢驗茶葉發現許多脂溶性農藥後,國際間便很少檢驗茶湯來測農藥。

陳右人認為,目前各種食物的農藥殘留限量都是依據人體可代謝標準訂定,其實依循著「不要偏食、均衡攝取食物」的法則,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茶飲風暴人心惶惶,近日茶葉謠言滿天飛,有毒物醫生亂說,泡好的茶水10秒內沒消泡,就代表農藥殘留超標,前農業改良場長陳右人(下圖左)親身試法破除謠言,事實證明,記者訪談近一小時,茶水上頭的泡泡都未消除(下圖右)。(攝影/郭琇真)

11150766_1000677686610674_4707831449429429211_n11209642_1000678116610631_1473828534199103106_n

加強中盤商管理 衛生局可事半功倍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則認為,政府應加強中盤商的登錄和稽查。經過此次手搖茶風暴,他發現,很多問題的癥結點都在中盤商收購不同來源的茶葉,再進行混裝、最後分裝賣到下游,而因為過去衛生單位鮮少管理中間的經銷環節,就連食品登錄機制也是要求下游攤商先行登錄,才會導致茶飲風暴接連發生後,每條線都要一關一關從下游往上查。

葉彥伯強調,衛生單位如果管理好中盤商,平時加強列管,密集抽驗稽查,往上可以追溯源頭,往下可以抓流向,「你與其抽查全國100家分店,不如好好管理中間的五家茶莊」,稽查人員的管理和人力分配才能更細緻,他說,再搭配食品供應鍊的建置,也就是儘快要求中游業者進行食品登錄,衛生單位稽查起來會事半功倍。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