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上非法工廠林立,為了將非法工廠就地合法化,今(25)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針對經濟部的解決方案進行討論;而為了使其中112個座落在「特定農業區」的非法工廠合法化,經濟部擬將特定農業區降級為一般農業區後,再透過區域計畫的方式變更為工廠用地。
此一主張引發多名立委關切,形同為非法工廠開闢「終南捷徑」,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在答詢丁守中時也只能表示「無奈」。學者普遍認為,取締非法才是治本之道;且就地合法化的遊戲規則都由經濟部主導,應加入鄰田農民、地方人士的意見。
非法工廠「轉生術」,恐失去農業、鼓勵非法
經濟部根據《工廠管理輔導法》執行「輔導未登記工廠合法經營方案」,在101年時公告、劃定了186個面積超過2公頃的「特區」(和特定農業區不同),其中有112個是屬於特定農業區。而位於這112個特定農業區上的非法工廠,為了就地合法化,將透過營建署的《區域計畫法》、降級成為「一般農業區」,再轉為丁種工廠用地,成為合法工廠。
按照內政部主管的《區域計畫法》,農地可以分為特定農業區和一般農業區,前者指的是優良農地,或曾經投資、建設重大農業改良設施,經內政部會同農業主管機關認為必須加以特別保護而劃定的區域;後者則是扣除特定農業區的其餘農業用地。
而根據經濟部的規劃,112個特定農業區要合法轉成一般農業區,必須經過三道關卡。第一是農委會要前往這些位在特定農業區上的「非法工廠」現場勘查,了解是否該地已經失去優良農地的條件,例如耕土層不足、飽受鹽害等。
第二關則是地方政府將會同工業、環保、地政、工務(建設局、經濟發展局)、農業等相關局處,去現場勘查產業群聚性、區位交通、產業密度級土地所有權人的變更意願等。
前兩項都符合書面、實質審查且通過後,才會送交內政部再行審查、決定是否允許這112個有非法工廠的特定農業區,可以轉為一般農業區。目前已有5個「特區」審查通過、4個不通過,其餘尚在辦理中。
農委會主委:感到「非常無奈」
面對經濟部、農委會這樣的做法,形同「變相鼓勵」非法工廠在特定農業區上經營;丁守中、田秋堇、翁重鈞等多名立法委員在經濟委員會上質詢,都表示不認同。
其中丁守中就認為,非法工廠已經是汙水、環境、噪音汙染的來源,更是食安的潛在風險,像先前製造地溝油的屏東郭烈成非法工廠。現在經濟部、內政部、農委會不去積極取締非法工廠、清查用地,卻還網開一面、開闢合法化的「終南捷徑」,根本犧牲農業、製造汙染、鼓勵非法。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在答詢時表示,面對這個狀況他也「非常無奈」。他說,台灣農業用地狹小,包含特定農業區、一般農業區、山坡地保育區的農牧用地,總共才61萬公頃;現在非法工廠、農舍都要競相爭取分食「特定農業區」的空間。
經濟部:部分非法工廠已具產業、經濟價值,有討論空間
負責推動該項政策的經濟部中部辦公室、第一科長雲瑞龍表示,針對是否劃出112個「特區」是否會起「示範作用」,使投機分子更踴躍經營地下工廠、期待「下一波劃定特區的機會」?他說,目前經濟部沒有意願再規劃下一波的合法計劃,因此在《工廠管理輔導法》規定、今年6月2日輔導期結束後,就會加強取締非法工廠。
雲瑞龍進一步說,政府推動該項辦法,也是為了重新檢討這些「特定農業區」是否已經不存在過去劃定時的優勢,例如某些「非法工廠」已經有產業群聚的效應,且這2公頃以上的「特區」,拆除後也難回復到原先務農的優勢條件。
學者:就地合法只會讓人不想守法,應把地方人士、鄰田農友納入討論
「我反對工廠就地合法化,」台南社大晁瑞光說,這樣民眾、業者都會認為手法沒必要,像彰化、和美就有這種「負面示範效果」;且只要走一趟永康、安定、新市、新化,就可以知道現況有多嚴重,治本之道應該是加強取締。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蔡培慧也表示反對,不用走到台南,鄰近台北的五股、三重早已是農地林立工廠的景觀。她說「產業的群聚效益」是有討論空間,但是經濟部制定的遊戲規則,讓內政部和農委會不得不朝「經濟發展」的單一角度思考,而無法提供農業價值、土地合理利用的角度。
她建議,現行的審查制度應該讓在地人士、臨田農民加入審查,才不會流於一方意見;而正本清源之道,應該是清查所有的非法工廠,釐清整體狀況再來討論。
比較好奇的是如何查詢非法工廠及其所在的農業區地址的相關訊息,比如生產物品等? 畢竟既然非法,那應該就表示沒有登記? (產業群聚… …感覺規模不小)
跟當時的餿水油一樣,多數是靠檢舉,然後相關單位才去查。
非法變成就地合法,不就鼓勵大家「違法」?
現在政府只要想不出辦法,又想討好人民,都喜歡走「就地合法」這一途。
從攤販、夜市到工廠,都是這樣做,算是另類的SOP!
住家、當地人、受害者以及其他為環境好的人,若都不團結起來出來抗議,政府會認為這樣的政策是正確,然後一直持續下去!
維持好環境,是仰賴大家一起顧,只靠少數專家喊話,政府根本不理會!
非法建在農地的工廠,就地合法,變更為丁種建築;而合法買農地確因為信任政府的法令開放才購買,現在又突然限縮,請問造成農地流動性不足,價格巨跌的損失,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嗎?官員把沒繳稅違建在農地的工廠合法化,任由工廠污染農地不管,確對合法買農地的人,不合理的政策反覆及打壓,造成民眾的損失,請問台灣已經是一個顛倒是非,黑白不分,守法的人是儍瓜、是笨蛋的社會。
我守法三十年!笨蛋!所以我不再買工業地了!我買農地蓋工廠就好了!我買3公頃先蓋!大家看看怎麼辦!⋯⋯官員如此⋯⋯我們怎麼守法!笨
不管什麼行業都?可以!既然立法就必須遵守、執行、否則政府用來幹什麼!欺負善良守法的百姓?
重金屬超標 和美55公頃農地受汙染
重金屬超標 和美55公頃農地受汙染
出事了吧!
其實,我覺得政府在制定一個政策或要立一個法條時,往往都會有一些灰色的糢糊地帶!這就使得某些特定的人物或階層,有了上下其手的空間!
其實很多農民賣農地都賺到更多錢~因為旁邊有工廠,有農舍,可以三相電,農地漲三倍,去網路搜尋農地買賣便知道,所以這就是矛盾的地方@@
賣農地要便宜一點,農民還不給降價,農民也是向錢看,現實面的遭遇。有好有壞。罵歸罵,拿到農地錢也是笑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