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食安風波不斷,衛福部強制要求特定食品需建立追蹤追溯系統,許多廠商因此需重新設計包裝,印上QR code,成本增加而叫苦連天,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去年開發出新的平台,把追蹤系統導入商品原有的條碼,消費者只要用專門app一掃,就能輕鬆得知食物進料、製造、出貨的時間過程,業者也不用花大錢重印包裝,一舉兩得。
目前已有6家廠商加入,週三開幕的台北國際食品展特別開闢專區介紹,吸引許多民眾拿著手機嘗鮮,今天是最後一天開展日,有興趣的民眾可以把握機會到現場試試。
追蹤追溯結合商品條碼,資料一覽無遺
省去業者換包裝麻煩
在超商消費時,店員只要用紅外線掃瞄器輕輕掃過商品條碼,電腦就會自動跑出這個商品的售價、折扣、公司等基本資料,政府大約20年前便開始推動商品條碼,宛若商品的身份證,紀錄批號、製造日期等,目前全台包裝食品都被要求印上商品條碼。
台灣近年的食安事件不勝枚舉,許多消費者希望得知食物「從餐桌到產地」的過程,加上行政院力推「食品雲」,鼓勵業者建立追蹤追溯制度,不少業者採用最新的QR code技術,把產品資訊公開在網路上,用手機掃瞄便能一覽無遺。
不過台灣有上萬家廠商,卻沒有一個共同的追蹤追溯標準,一瓶小小的果汁同時有商品條碼、產銷履歷條碼,和業者自建的QR code,讓消費者霧煞煞,有業者的QR code點進去,只有一張檢驗報告,也有業者巨細靡遺,從原物料的栽培到進出貨日期、批號都一應俱全。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前年建立「FMIS食品工廠產程管理平台」,首度連結商品條碼和追蹤追溯,消費者只要下載FMIS專屬app,掃瞄產品上的商品條碼,就能得到所有的資訊,也可直接輸入條碼上的編號搜尋。目前已有六家廠商資料,包括白蘭氏、祥圃公司、五惠食品、高大牧場、如記食品、統園公司。
製程透明化,什麼時候加糖都知道
上下游實際點進一家業者的FMIS資料,裡投欄位包括進料日期、製程、檢驗報告,光是其中一個原料砂糖,就有外觀、夾雜物等檢驗資訊,連檢驗人都列出來。
食品所企劃室副研究員林峯旭表示,這個系統可以整合不同業者需求,提供資料,上游製造業者就不用為了不同通路的要求焦頭爛額,同時也讓消費者清楚得知吃下去的食物來源。
他舉例,現在食安問題多,可能下游便利商店要求提供檢驗報告和進出貨資料,另一個通路又有不同要求,這個可系統按照業者需求,提供不同規模的追蹤追溯模式,最基本的有原料進貨日期、批號、檢驗報告,如果業者覺得自己規模小,可以選擇最基本的模式,大一點的公司可以加碼,例如除了知道糖何時進貨,另外紀錄何時加進去。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企劃室管理師廖鋸賢(右一)教導民眾如何使用平台
去年衛福部修訂《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時,要求特定類別的食品業者強制建立追蹤追溯制度,包括食品添加物、鹽、糖、茶等等,加上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及,宣告商品透明化的時代來臨。
負責研發的食品所企劃室管理師廖鋸賢表示,第一年雖只有6個廠商加入,但第二年增加到10多個,雖然衛福部沒有強制要求企業對外公開追蹤追溯內容,但這個系統可以協助業者管理進出貨和製造資料,全面電子化,方便和衛福部系統勾稽,而且業者完全不用改包裝,消費者也不用認一堆條碼。
「重點是我們去符合現在業者的運作模式,不是讓他們再多花時間和金錢適應我們,否則以往業者習慣用手寫,若追蹤追溯制度很複雜,他們就不會想改變。」
這套系統首次在台北國際食品展公開,有民眾試用後直說很方便,資訊很詳細,美中不足的是,FMIS目前只適用Android系統手機,食品所說目前正在加速研發,儘快讓所有消費者都能用這個平台。
追溯系統多如麻,食品專家呼籲建立統一標準
許輔認為,結合商品條碼和追蹤追溯制度是個好方向,追溯的原理就是每個食品都要有獨一無二的身分證,商品條碼有批號,且符合現今的商流模式,對業者比較方便,政府也可和電子發票結合,勾稽到財稅系統,確保資料正確性,對促進食安才有效果。
食品所雖表示,可以協助業者從先前的平台轉到FMIS,但目前參與的業者還不多,市面上仍無專責機構管理食品雲。
許輔表示,食品雲證橫跨經濟部、衛福部、農委會等,因此台灣至今沒有專責機構和標準的資料規格,在國外,大型廠商如沃爾瑪、雀巢,都有自己的產品追溯制度,所有產業鏈都必須使用他們的平台,但台灣沒有這麼大型的業者,呼籲政府帶頭管理,在不損害商業機密的情況下建立統一標準,最好結合商品條碼,由經濟部負責。
備註:
台北國際食品展
時間:2015年6月24日至27日9:00~17:00(星期三至星期六)
地點:
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上層M、N區、下層展場J、K區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一樓 A區
門票:每張新台幣300元,售票至下午3時。
*上述門票1天通用,一票可參觀世貿展區及南港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