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豐收季,來趟「棗趣石墻」客庄小旅行

每年大暑是苗栗縣公館鄉棗農們的豐收期,豔陽照射著結實累累的紅棗樹,採摘下來的紅棗果實,經過日曬閃耀著亮眼的紅光,總令人不住讚嘆,而灌溉這處全台碩果僅存的台灣紅棗產區,是已有170多年歷史的穿龍圳,沁涼如冰的圳水不但用來灌溉農作,更是此地居民賴以維生的水源。

今年在地居民凝聚一塊兒,將在7月底舉辦兩天一夜的「棗趣石墻」客庄小旅行,邀民眾一同採紅棗、品當季農家菜、聆聽百年水圳歷史。

日曬的紅棗

苗栗公館為本土紅棗大本營

台灣市面上9成紅棗都來自中國,本土紅棗僅剩苗栗公館,種植面積約有60公頃。紅棗每年約在7月下旬進入成熟採收期,為期40天,果實會由綠轉紅,此時品嘗風味和脆度最佳。

苗栗公館的品管嚴格,和農會契作的紅棗不准使用除草劑,而且還需通過310項農藥殘留零檢出,近年來公館農會大力推動本土紅棗參與產銷履歷認證,目前已有高達8成紅棗通過認證,不過農會總幹事韓鴻恩坦言,雖然台灣紅棗相對中國紅棗安全、具有溯源功能,但產量仍不足以站上國際舞台,因此去年便向農委會申請公館鄉203公頃的農地劃設為紅棗農業專區,鼓勵農民轉作紅棗,提供新栽種、肥料、保價收購等多項優惠補助或措施。

曬紅棗(圖片提供/陳淑慧)
曬紅棗(圖片提供/陳淑慧)

穿龍圳貫穿農鄉

此次客庄小旅行除了帶領民眾認識台灣本土紅棗,還會依著公館鄉的大街小巷,進行水圳巡禮。有著公館鄉生命之河的穿龍圳,其水源引自雪山山脈而來的後龍溪,日治時期即在此大興水利工程,分為南、北兩條主要幹線,公館鄉石牆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邱新和表示,民國46年隧道取直工程完工後,水網密織家家戶戶,家前家後都會有一條小水圳。

有趣的是穿龍圳的南幹線分為食水圳、番仔埔圳和關爺埔圳,以及一條通往銅鑼鄉的七十份圳,從命名上來看,便可一窺公館這塊土地關於信仰、生活、族群和農業的蛛絲馬跡。

早期自來水系統尚未建置前,水圳水源除了拿來灌溉農田,再來就是供居民飲用,邱新和說,當時在地居民使用食水圳的水有一個遊戲規則,因為清晨是居民挑水用來作整天飲用的時期,所以天未亮前,不能有居民「偷跑」在水圳裡洗尿桶或尿布。

穿龍水圳的南幹線分為主要四大水圳。

穿龍圳是孕育苗栗公館農產的重要水源
穿龍圳是孕育苗栗公館農產的重要水源

黃金小鎮好好玩

除了品紅棗、觀穿龍圳歷史外,主辦單位苗栗黃金小鎮協進會還安排了「身土不二時蔬大餐」,使用在地且當季的檳榔心芋頭、紅棗、秋葵等帶來特色料理,同時參與民眾可獲得國寶級金龍窯陶藝師李錦明的手拉坯陶碗,參與民眾在兩天一夜的旅程中無論正餐、點心都可使用,夜晚民眾則會搭帳篷借居公館鄉近50戶農家的庭院,極富生態旅遊的概念。

8年前從台北公館移居到苗栗公館的Me棗居自然農園陳淑慧,起心動念只是為了讓愛狗Mia擁有一塊恣意奔跑的空地,沒想到卻因而一腳踏入有機紅棗種植領域,打開迥異於本土紅棗的栽種方式。而她也是此次舉辦客庄小旅行的靈魂人物之一。

從都市到鄉村的移動,陳淑慧深知都市人想在農村買地蓋農舍,享受生活的心情,但多數擁有農舍的都市人卻不一定真的想要深耕農村,她表示,此次紅棗採收季一改過往辦在苗栗改良場,而是拉到產地舉辦旅行活動,就是為了讓更多的民眾了解農村生活,帶動在地休閒產業的發展。她認為,當民眾覺得農莊作客很容易時,便不會想在農村買土地卻僅只是作享受之用,因此休閒產業若能活絡,某種程度上是能緩解農舍濫建的問題發生。

最左邊的綠衣女子是創業夥伴,可否麻煩你將圖說改成「苗栗公館棗農陳淑慧(右二)及其大弟陳富昇(右一)、小弟陳福得(左二)和創業夥伴陳又睿(左一)。」
「苗栗公館棗農陳淑慧(右二)及其大弟陳富昇(右一)、小弟陳福得(左二)和創業夥伴陳又睿(左一)。」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