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防治資材非農藥 解禁免登記,最快月底公布品項

近年食安風暴不斷,消費者聞農藥色變,農政單位、農民和農藥業者,紛紛改用或研發天然資材防病蟲害,例如辣椒水、植物油、無患子皂素等,但這些安全性高、連人都可以吃的防治資材,只要用在作物上,宣稱有療效,便成了農藥,必須要做毒理試驗,登記後才能販售使用,讓許多農民和業者叫苦連天。

為了與時俱進,防檢局最快月底公告,食品類的防治資材不算農藥,低毒性的資材如苦楝油、苦茶粕等則是下一波解除列管的品項,不過有農民認為,雖然天然資材對人體安全性高,但仍須評估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IMG_7157
攝影/汪文豪

天然資材被當偽農藥

辣椒、沙拉油不僅人們可以吃,也能用在作物上,幫助防治病蟲害,例如辣椒水、蒜頭有驅蟻驅蟲效果,有農民表示,這類天然、好取得的防治資材使用非常普遍。

根據《農藥管理法》規範,只要有防治病蟲害效果的藥或天然製劑,都稱為農藥,必須作田間試驗,向農政單位提出申請,製造、加工、輸入都要登記,販售者也必須領有農藥商執照,過程曠日費時,動輒花費上百萬,由於以往農政單位對農藥的定義,多半是化學合成,上述要求較無爭議。

但近年有機、友善農業興起,市面上出現許多以植物為主的天然防治資材,以往的法令便顯得過於嚴苛,在台中買賣非農藥防治資材20多年的蘇新章,就因販售苦楝油、甲殼素,背上買賣偽藥的罪名,讓他十分不平,「農政單位自己都說,水能防治白粉病,那水也算農藥嗎?」

農業試驗所、改良場為了鼓勵農民改用對環境友善的防治資材,投入大筆經費和時間,研究用植物油防粉蝨、蚜蟲,「石灰硫磺合劑」防炭疽病,後續推廣卻有心無力,有業者無奈表示,改良單位研發出天然生物資材,卻卡在國內法規不清,技轉後遲遲無法上市,不僅阻礙產業發展,對食安也沒有好處,「坊間開玩笑說,農試所是最大的偽農藥集團。」

食品類防治資材不算農藥

為了促進國內有機產業發展,農委會2007年便在《農藥管理法》增加「不列管農藥」項目,但時隔8年,今年2月16日才正式預告6種不列管農藥,分別是咖啡渣、醋、辣椒、蒜、玉米粉與蛋白粉。

近來防檢局加緊腳步修法,預計本月底公佈最新的法規,把食品類(指供人飲食或咀嚼之產品及其原料)排除在農藥定義,另外也將「不列管農藥」,改名成「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以免民眾混淆。

換句話說,未來辣椒水完全不用再經過審核,業者和農民可以自由買賣。

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說,食品類相對安全性較高,但若食品中另添加乳化劑、界面活性劑等,則必須向農政單位登錄,在外包裝標示成分,例如植物油、大豆油等大部份都會添加乳化劑。

非屬食品類、毒性較低的防治資材則列為下一波免登記範圍,優先檢視目前有機可用的病蟲害防治資材,及國際間已評估可免登記的品項,有些資材具有生物毒性較高,則設定有條件開放,例如粒徑大小、使用範圍。

以有機、友善環境農民常用的苦茶粕為例,雖然可以防治福壽螺,但同時會殺死蚯蚓及許多生物,因此未來免登記範圍,只限制在非水域的作物,若用在水田上,還是列為農藥。

天然資材也需評估生態、環境衝擊

針對此波修法,許多農民和業者都樂觀其成,不過嘉義農民何嘉浩提醒,雖然食品類、天然生物資材對人體安全性高,但仍要評估生物和環境危害,例如苦茶粕在有機農業規範中,每公頃水稻只能用50公斤,友善環境農民常用的煙草渣也容易「通殺」生物,若未來列為免登記資材,可能要謹慎評估使用方式。「農民也要自主管理,友善環境不只是對人體友善、對生態也要友善。」

慈心基金會總經理蘇慕容也認為,天然資材確實仍需評估環境衝擊,應清楚在外包裝標示,對生物、環境有什麼影響,讓農民有判斷依據,決定如何使用。

台北市植物保護公會表示,修法對有機和一般慣行農民都有幫助,許多慣行農民也想搭配天然防治資材使用,例如草莓和豆類因為連續採收,常常農藥超標,若在耕作前期病蟲害較多時,使用一般農藥,到了連續採收期,用免登記的植物保護資材,可以降低農藥殘留疑慮、生態環境衝擊,又能提高病蟲害防治效率。

植保公會憂公佈配方,妨害廠商機密

不過植保公會也提出質疑,直言防檢局要求公開成分不合理,農政機關未來會公告允許使用的資材,業者在上市前也必須登錄,已有雙重保障,把配方公諸於世是多此一舉,侵害智慧財產權,可能讓業者出走,放棄台灣市場。

蘇新章則希望農政單位盡快建立一致的農藥審查標準,曾有國外進口的魚精肥料,因添加具有除菌效果的防腐劑「苯甲酸」,被農政單位當成殺菌劑,「偽農藥到底誰說了算,希望農政單位給我們一致的標準。」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