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帶你家的「毛小孩」一起去戶外森林「享受自然」嗎?農委會林務局公告本月起禁止飼主將犬、貓及其他哺乳類動物帶入太平山、合歡山、墾丁等25個森林遊樂區,理由是避免野生動物傳播狂犬病給犬貓等寵物。
不過從防疫的角度看,家犬、家貓將疾病帶給野生動物的風險也不小,保育學者呼籲管制犬貓活動範圍也應擴及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等淺山地帶,否則也是「防疫漏洞」。

犬貓接種狂犬病疫苗,淺山地區普及率不如都會
長期研究野生動物的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認為,林務局限制犬貓進入森林遊樂區的政策的確有助於防堵狂犬病疫情。2年前曾傳出鼬獾感染狂犬病並大量死亡,打破台灣半世紀未有狂犬病的紀錄,也讓鼬獾這類相當怕人的貂科動物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根據農委會8月6日的統計,今年已有58隻鼬獾和4隻白鼻心檢出狂犬病陽性反應,較兩年前278例下降些。裴家騏認為「野外的病毒株和目前已知的相去無幾,」因此一般家貓、家犬只要注射疫苗,就能防止感染狂犬病,但台灣的家貓、家犬疫苗接種狀況有明顯的「城鄉差距」。
裴家騏說,都市地區接種率可達9成以上,但在淺山的鄉下地區和深山部落,像高雄茂林疫苗接種率可能不到一半。因此要防堵狂犬病,淺山地區的家庭飼養貓、犬,或流浪動物都須接種疫苗,避免狂犬病毒在野生動物或犬貓之間雙向傳播。
野生動物感染犬瘟熱,來源可能為家犬
林務局限制犬貓進入森林遊樂區並非國內首創。裴家騏以太魯閣國家公園為例,太魯閣在2009年11月禁止寵物進入太魯閣生態保護區,就是為了避免野生動物感染上「犬瘟熱」。
犬瘟熱俗稱「麻疹」,會經由空氣和分泌物傳染,能感染犬隻和其他食肉動物,包括狐狸、狼、浣熊、小貓熊、雪貂、臭鼬、黃鼠狼等,其中又以貂科動物受害最劇。且能引起動物發燒、咳嗽、打噴嚏、精神不振等症狀,病毒也會侵害淋巴、呼吸、消化、神經等系統,致使率可達80%。
顏聖紘:管制犬貓進出淺山地區,相關單位都應同步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則認為,從防疫角度來看,林務局立意良好,但須交通部觀光局的國家風景區同步進行,才能有完整成效。以高雄六龜地區為例,藤枝森林遊樂區由林務局管轄,茂林國家風景區和新威森林公園又由交通部管理,「明明整片是同一個地方,結果只有一個地方管,其他地方不管,那有什麼用?」
顏聖紘也認為,禁止將寵物攜入森林遊樂區也能避免飼主隨意棄養,即便要帶自己的「毛小孩」前往森林遊樂區,家貓、家犬應確實管理避免走失,尤其家犬更應牽繩。
像上月底墾丁社頂才發生一起「梅花鹿撞人」的案件,「那個就是當地的人帶狗進去,然後狗就追鹿,鹿就撞到人,」而且還是重摔案例。由於犬隻只要一聞到氣味就會吠叫,或想追逐動物,對野生動物都是干擾,因此「淺山山區的遊樂區都不應該帶狗進去。」
既然被稱為 “毛小孩”,那表示有被管理,才會當成小孩!
我要問一句:山中放養犬可以被捕捉?! 依照動保法,無人管理的狗可以被捕捉! 那麼,誰會站出來抗議!?
我看過很多放養犬,新聞也常出現放養犬惹禍,
真正造成野生動物生態問題的是有做好管理的毛小孩飼主???
在此的 “放養犬” 泛指:亂跑、沒人管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