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鼎泰豐承認使用基改黃豆製成豆腐皮,再度掀起民眾對基改食品的討論。為了讓餐廳、早餐店、小吃攤揭露更多資訊,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於11日公告,年底前提供豆漿、豆腐、豆花、豆干、豆皮、大豆素肉等食品,只要使用到基因改造原料,都需要在店內掛牌標示。
早餐店業者都表示,一定配合辦理,在消費者主動詢問下,業者也多傾向採用非基改原料。關心基改食材的民團則認為,目前正面表列的項目應可再增加,例如味噌、醬油,業者應以揭露更多資訊為標準,而非只符合最低的法律規範。
食藥署:最快年底前具營業登記的食品業需標示「基改原料」
市售具完整包裝的基因改造食品,依現行規定都需明確標示。不過食藥署日前公告〈直接供應飲食場所之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規定〉,最快年底前所有具營業登記的直接供應飲食場所,例如餐廳、早餐店、小吃攤,只要提供的大豆蛋白製成的素肉,含有基因改造成分,就必須掛牌標示。
而依規定,如果業者因採收、儲存等因素「非故意」摻入基改原料在3%以下,「視為非基因改造食品原料,」可不用標示。標示方式可以卡片、菜單註記、標籤、立牌等,只要字體長、寬大於0.2公分即可。
食品營養科長李婉媜表示,公告規定中明列的品項,是國人較常食用的食品,才因此以法律強制要求業者揭露資訊,「我們一直都希望業者能夠提供更多資訊給消費者知道。」
業者:願意配合辦理,但只能向上游供貨商了解來源
某早安美芝城的許姓店長表示,連鎖店的原料都由公司統一分配,而公司也注意到消費者的需求,因此會採用「非基改」的食材,也就不須額外註明「基因改造」。她從冰箱拿出「玉米罐頭」,表示品名都有載明「非基因改造玉米」,而豆漿也採非基因改造黃豆製成。
另一家非連鎖的葉姓早餐店業者也說,「一切會依照規定辦理,」目前店內販賣的豆漿是非基因改造黃豆製成。她也坦言的確有不少消費者前來詢問「是否為基因改造豆漿?」
某早安美芝城從冰箱拿出公司供給的玉米原料,品名標示為「非基因改造」

民團:味噌用基改,豆腐非基改,要不要標示?
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共同發起人陳儒瑋說,店家配合標示不是問題,但「更多人問的是標示是否誠實的問題。」目前下游的餐廳、早餐店也只能根據上游提供的資訊、報告來做「確認」,但要雙重保障,則可進一步要求業者提供「進口貨號」。
依照去年11月實施的規定,基因改造、非基因改造貨品在進口時,貨號必須分開羅列,例如「其他基因改造玉蜀黍 」就需標記為「1005.90.00.91-4」;「其他非基因改造玉蜀黍」則標記為「1005.90.00.92-3」,因此下游業者可以透過上游檢附的貨號來掌握來源。
不過,現行〈包裝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食品添加物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散裝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都規定,具完整包裝的食品,除非故意摻雜3%以下,只要有使用基因改造原料,就須標示為「基因改造」。
但「餐廳卻只有明列的那些項目才要公開標記,」陳儒瑋以「味噌豆腐湯」為例,若豆腐使用非基改黃豆製成,味噌用基因改造黃豆,在標示上為「味噌豆腐湯(豆腐:非基因改造)」就可以安心了嗎?他呼籲業者,雖然法律並未規範味噌、醬油這些常見的食材,但業者應主動揭露更多資訊,也有助於消費者信任。
食藥署則認為,可研擬味噌是否納入強制標示,但考量國人飲食習慣,暫且不會新增,不過仍建議業者應主動揭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