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科學家解十年謎團 「剎車器」阻止聖嬰年颱風增強

煞車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副教授鄭志文(左四)和台大團隊發現大自然有剎車機制,阻止聖嬰年颱風增強。
煞車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副教授鄭志文(左四)和台大團隊發現大自然有剎車機制,阻止聖嬰年颱風增強

蘇迪勒颱風帶來強風豪雨,緊接而來的天鵝和閃電颱風更讓人「挫咧等」。

今年是聖嬰年,科學界認為颱風會因此變得更強勁, 不過台師大和台大教授發現,大自然有天然剎車機制,阻止聖嬰年颱風增強,如果沒有這個剎車機制,聖嬰年颱風強度是平常年的1.5倍。

這個重大發現解答了科學界困惑十年的問題,今年七月登上國際知名期刊《自然─科學報導》。

剎車機制幫忙,減弱颱風強度

太平洋暖池是孕育颱風的主要地區,一般學界認為,聖嬰年氣壓變化異常,太平洋從正常的冬冷西暖,變成東暖西冷,由於暖池往右邊移動,颱風生成距離陸地變遠,吸收能量的時間變長,而且海水偏暖,提供的能量更多,增加颱風強度。

然而,統計結果發現,聖嬰年颱風的強度雖然比較強,但幅度不大,沒有如預期中顯著增強,令全球科學家摸不著頭緒。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副教授鄭志文和台大大氣科學系主任林依依組成的團隊,花費3年多時間,分析50多年來的颱風資料,發現原來大自然有個獨特的剎車機制,聖嬰年時,海水表面上溫度比較高,但海底下的冷水早已悄悄抬升,阻止颱風增強。

鄭志文解釋,過去衛星偵測科技比較差,海底結構不易分析,近年隨著科技發達,研究團隊發現,暖池雖然會往東移,但因為密度小,比較輕,存在上層,東移時,西太平洋海底下比較冷的海水會向上抬升,降低海水溫度,減少熱能量,適時為颱風增強踩剎車,「只剩下表面那一層在騙人,其實下層結構已經不利颱風發展」。

海平面高度變化圖,圖右側暖池東移,下方冷海水有機會到次表層,形成煞車機制(圖片提供:台大與台師大研究團隊)
海平面高度變化圖,圖右側暖池東移,下方冷海水有機會到次表層,形成煞車機制(圖片提供:台大與台師大研究團隊)

1997年是全球最極端的聖嬰年,研究團隊發現,當年颱風強度是正常年136%,如果沒有這項機制,強度會高達2倍;聖嬰年颱風的平均強度是正常年的127%,雖然仍比較強,但若沒有踩剎車,強度恐是1.5倍,為烏來帶來強風豪雨的蘇迪勒颱風,威力可能更強大。

聖嬰年越強剎車機制就越強,萬物自我保護機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副教授鄭志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副教授鄭志文。

這個重大的發現解開科學界十年來的困惑,但因挑戰既有分析,發表時受到學界嚴格的審查,經過重重檢視,今年七月終於登上國際知名的期刊《自然科學報導》,推進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

近年全球暖化持續發展,過去有研究指出,太平洋未來有可能會變成聖嬰年的狀態,不正常變成正常,更顯出這份研究的價值。

研究團隊也發現,聖嬰年越強,剎車的機制就越強。鄭志文有感而發地說,這個機制不只解釋了學界長久來的疑問,更印證了先前專家就提出的「蓋亞假說」,地球是一個有機體,萬物都有自我保護機制,因此人們應該要好好保護地球,不要讓這個自我保護機制,失去調適的功能。

小辭典

聖嬰現象:指的是東西太平洋氣壓異常,正常時期,太平洋東部氣壓場高於西部,聖嬰年時東部溫度異常增高,空氣受熱上升,導致氣壓降低,西太平洋氣壓則升高,東風帶減弱,甚至轉向西風,近年頻頻出現澳洲乾旱、美洲異常大雨,就是聖嬰現象惹的禍。

暖池:又稱大洋暖池、熱庫、暖堆等,一般指熱帶海域海水表面溫度年平均高於攝氏28度的暖水區。全球有3大暖池,西半球暖池、印度洋暖池及西太平洋暖池,其中西太平洋暖池溫度最高、範圍最大,是全球海域中熱量累積最多的區域。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科技部)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