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驚傳首例產銷履歷貼紙偽造案

國內發生第一起產銷履歷貼紙偽造案,農委會證實查獲嘉義縣東石鄉一間水產養殖戶偽造產銷履歷貼紙販售牡蠣。養殖戶坦承,食安風暴後,產銷履歷水產供不應求,因此私下違法加印貼紙。驗證單位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水產品產銷履歷驗證暨檢驗中心已經在上週六(8月29日)將養殖戶停權。

農委會指出,全案係因嘉義縣政府稽查人員在全聯消費時,用手機掃描架上牡蠣條碼,意外發現貼有嘉義大學驗證的產銷履歷貼紙,在網站上出現的驗證單位竟然是海洋大學,認為事有蹊蹺,深入追查,破獲這起偽造案。

嘉義縣農業處漁業科長李建霖表示,偽造產銷履歷貼紙違反《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第21條或24條,可罰3萬至20萬,目前僅在全聯看到違規產品,但是具體的偽造數量、有無其他品項等,都還要追查。

養殖戶非法偽造列印產銷履歷貼紙,將驗證單位名稱印錯,才讓這起偽造案曝光。
養殖戶非法偽造列印產銷履歷貼紙,將驗證單位名稱印錯,才讓這起偽造案曝光。

食安風暴銷量增,業者鋌而走險

根據農委會提供的資料,違法牡蠣來自嘉義東石,產銷履歷申請人名字為戴義憲,此批包裝出貨日期是上週三(26日)。上下游記者昨天實際走訪全聯,發現架上只剩貼有海洋大學驗證的產銷履歷牡蠣,專供查詢產銷履歷的「台灣農產品安全追溯資訊網」,生產者簡介已查詢不到戴義憲。不過海洋大學水產品產銷履歷驗證暨檢驗中心網站上的驗證戶名單,還留存戴義憲的資料。

無獨有偶,今年1月農委會也曾接到消費者投訴,全聯販售的產銷履歷蒜頭,被廠商違法混充進口蒜。

李建霖表示,嘉義縣政府一向積極推廣產銷履歷,平時就會不定期到賣場檢查,上周發現牡蠣的驗證單位不一致後,立即通知嘉義大學、送交農委會。

一開始業者不認帳,農政單位連續去了兩、三次,出示證據,養殖戶才鬆口承認,食安事件後,消費者對吃更謹慎,產銷履歷供不應求,因此才違法套印。

李建霖說,養殖戶可能是套印時出現錯誤,不小心用了嘉義大學的名字,偽造行為也才因此露餡。

嘉義縣府曾詢問養殖戶,貼上產銷履歷的產品利潤是否較高,不過養殖戶回應,產銷履歷需要登記生產流程,耗費的人力成本比較高,整體利潤和一般沒申請驗證的產品差不多,但賣得比較好,所以才鋌而走險。

全聯生鮮加上目前陳列海洋大學驗證的產銷履歷牡蠣。
全聯生鮮架上目前陳列海洋大學驗證的產銷履歷牡蠣。

偽造者永不得再申請驗證

產銷履歷的末端稽察制度和方法,比有機制度更完整,以往較不易出現偽造情形,因此發生這起案例,讓許多人頗感驚訝。

熟悉驗證市場的人士指出,產銷履歷申請戶必須自己購買標章列印機,或親自到驗證機構印貼紙,首先要輸入生產流程等相關資料,驗證機構會連結申請的驗證面積,計算產量,管控列印出來的貼紙數量,每張貼紙的號碼都是獨一無二。

有機驗證則是農民自行預估產量呈報驗證機構發放貼紙,因此如果產銷履歷做假資料,比較容易被驗證單位發現。

海洋大學水產品產銷履歷驗證暨檢驗中心冉繁華表示,等農委會正式懲處出爐,將會在網站公告,若確認業者有偽造行為,永遠不能再申請產銷履歷。

產銷履歷破功,打擊消費者信心

產銷履歷是目前農委會極力推廣的標章,相較於吉園圃僅規定安全用藥,產銷履歷要求更嚴格,著重在生產管理、末端追溯,從育苗、翻土、施肥等都要詳細記錄,經驗證單位稽查,貼上附有QR code的標籤,消費者只要用手機掃描,就能知道業者的生產過程。

產銷履歷經常被拿來和吉園圃標章比較,吉園圃早在30多年前省政府農林廳就開始推動,產銷履歷則是2007年通過《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後才開始。

產銷履歷雖然起步比較晚,但2007年當時的農委會主委蘇嘉全,便有意用產銷履歷替代吉園圃,不過隔年政黨輪替後,吉園圃標章的推手陳武雄就任新主委,產銷履歷被打入冷宮,直到近年才又重獲青睞,目前已有1607家業者申請。

近年食安事件頻傳,產銷履歷好不容易在市場打出名號,此次事件卻再次打擊消費者信心。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