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則網路訊息直指「青蔥竟是3成宜蘭人肝病的禍首」,連「香菜」也被點名是「禍首」;事實究竟如何?專家說,A肝病毒是因不乾淨的手接觸生菜、水產,再經由嘴巴連同食物一起吃下肚,和「是什麼菜」沒有關係。
為減少食物中毒風險,專家建議應以熟食為優先考量,民眾若想吃生蔥或其他生菜、生蠔,專家建議應選擇安心的生產環境,葉菜需一片片撥開、以流動的清水清洗;更重要的是廚師處理食物前一定要洗手;不然人體裡的病毒細菌一樣會沾染到食材,再怎麼洗也沒用。
一搓蔥花撲鼻香,會是A肝元凶?
A肝是由「A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經由「糞口感染」,一旦如廁後沒有確實清潔雙手而觸摸食材,或是食材碰到污染的水,再經由生食進入人類口中,就會感染A肝。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副執行長粘曉菁表示,任何食材只要沒洗乾淨都可能感染,與青蔥香菜都無關。
「其實台灣大概50歲以上的人不怕A肝,」粘曉菁說早年台灣衛生不佳,多數成年人都得過A肝因此擁有抗體;但隨社會進步、環境改善,現行20歲以下的人沒有A肝抗體,只要一接觸病源就容易染病。
土耕水耕是否有差?
除了蔬菜種類,栽培方式不同是否也會有感染風險的差別?台灣大學園藝系榮譽教授鄭正勇說,早年台灣以人的糞便當肥料澆灌的方式,土耕的確有可能讓作物受到病毒汙染,但現在時空環境改變,這種情形也不復存在。
至於一般被視為能不被土壤汙染的「水耕」,是否能免於沾附A肝病毒?鄭正勇則說「不一定」,只要水耕的水受到汙染,仍有傳染風險。
廚房工作人員應打疫苗
以疾管署統計,近年本土型的A肝多和生食牡蠣、蛤蜊等貝類水產有關;而境外移入的案例,則多因民眾前往衛生條件較差的國家旅遊、工作,而將疾病攜回台灣。截至今年7月底止,今年本土型A肝有35例,有17例為境外移入,共52例,2014整年為88例。
疾管署建議民眾,前往衛生條件差的國家需注意個人衛生,並先行接踵疫苗;至於食用水產品時,應以熟食為優,其中貝殼水產要煮到「殼打開」後3到5分鐘,才能確保飲食安全。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則不建議民眾「生食」,並強調廚房工作人員除了注重個人衛生、製程環節外,也可施打A肝疫苗,「打了疫苗幾乎可以終身免疫,」也能避免應個人身體潛伏的病毒,不慎感染消費者引發疾病。
生食如何確保安全?
儘管衛生專家多建議食物以「熟食」為優,但不少民眾偏好食用生的苜蓿、豆芽、高麗菜。因此台灣大學園藝系榮譽教授鄭正勇建議,民眾在購買要生食的蔬菜時,要挑選安全、乾淨的農園,而買回家後要將菜葉撥開、用流動清水仔細清洗。
其實食藥署針對拆封後可直接食用的「即食生食」,訂有《生食用食品類衛生標準》;只是今年5月時,食藥署又額外針對「沒有標榜即食,卻容易買到的生芽菜」做檢測,40件樣本中有39件大腸桿菌群「不符即食規定」。
進行這項檢驗的研究檢驗組食品生物科長林澤揚說,因國外時常有生食芽菜、蔬菜而導致食物中毒的案例,像2011年德國曾傳出因生食豆芽而導致3000人感染出血性大腸桿菌,且有37人死亡。林澤揚表示,站在食品安全的角度而言,熟食的風險較生食低許多。
他提醒,即使食材經過充分清洗,但若做菜的人「在切的過程又沒有戴口罩、衛生帽、手套,就可能讓人體中的病毒、細菌沾染食材,例如黏膜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也很容易污染食物,」先前清洗的功夫都和洗菜水一樣「放水流」。
A肝病毒小檔案:
怎麼傳?接觸帶有病毒的糞便、不乾淨的手或水碰觸食材,進入食物中。
怎麼病?症狀與感冒類似,發燒、嘔吐、食慾不振,且潛伏期平均可達28到30天。
怎麼防?打疫苗,食材以攝氏85度C持續烹煮90秒;帶殼水產則需烹煮到殼打開後3到5分鐘;前往衛生條件不佳的國家時,先行接踵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