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奏「我庄」—美濃竹頭背客家八音團

竹頭背八音形象照中正湖-72

(左起黃沛文、鍾兆生與吳佩玲夫婦,發起竹頭背客家八音團保留庄頭文化。拍攝/連偉志)

 

竹頭庄位於美濃東北角,通往黃蝶翠谷的必經之路上,過去與美濃市街隔著一片竹林,故舊稱「竹頭背」、「竹頭角」。行政區主要劃分為興隆里以及廣德里,習慣亦稱之廣興地區。

竹頭庄是鍾理和文學的故鄉,作品描述竹頭庄是一個民風純樸,以夥房家族為單位形成關係緊密的親族社會網絡,保留濃厚的宗教信仰及傳統風俗,現實中的竹頭庄也是美濃保存最濃厚客家街庄風味的地域之一。

榕樹下的圓環是竹頭庄的市街中心,庄人過去在這裡採買、飲食購買生活用品,往來進出山區務農採集的人們交易山產或歇息補給物資。旁邊的商店經常擺上茶桌供耆老喝茶談天,一幅樸實的街庄日常生活風景。

cca300002-hp-ph009-0043-i (1)

廣德社區理事長黃沛文家的店舖就位在圓環邊上。拜訪當天,他正在對角的三角小公園整理植栽。理事長聊起創辦八音班成立至今三年,八音班裡有仍在攻讀博士的小鍾—鍾兆生、吳佩玲夫婦,以及美濃國寶級的八音指導老師鍾彩祥及師母劉瑞梅。

他與小鍾原抱持著推廣社區休閒來開辦這個八音班,一開始有780歲的人,也有十幾歲的青少年,但留到最後就剩下他這個理事長跟小鍾夫婦。

「這種傳統的音樂,大部分年輕一代還是不容易接受。」黃理事長感嘆。

 暗夜山窩裡的喜怒哀樂

暗埔頭,事先電話連絡,駛入庄頭不起眼小巷直奔山腳下,遲疑地穿過幽暗的庄頭墳區,來到山腳下宮廟前的排練場。八音班正在為年底第一次出國演出加緊排練,小鍾說八音聲音大「在空曠的地方比較不會影響到別人」。

 小小的山窩裏面八音聲響迴音蕩漾,我坐在一旁聆聽,一方面心虛慚愧,實在不懂得欣賞。我像是拿錯劇本、走錯舞台出場的演員,焦慮不知該如何自處。

21767419104_23e99d4e6e_k

排練停頓稍歇、班裡的指導老師鍾彩祥不時停頓,指出剛剛排練的失誤「哪裡哪裡還不行」,小鍾又試了一下,鍾彩祥老師搖搖頭說「這樣還不行」。

來聽現場排練,是想理解小鍾告訴我的客家八音代表的「喜怒哀樂」。

小鍾說,八音有它的社會功能,在日常生活扮演有它的角色。這句話,彷彿前些年國片里的台詞,它告訴你什麼時候哭、什麼時候笑,為客家農村的精神生活伴奏。

    一直跟著市場走,你不知道會走到哪裡去?

美濃的八音跟其他的傳統文化一樣面臨文化斷層,小鍾說由他們平均三四十歲組成的竹頭角客家八音班,是美濃最年輕的一班,其他的客家八音班年齡平均在六七十歲以上。

隔日我帶著困惑與疑問拜會,黃理事長開門見山的說:「按照趨勢發展,客家八音是注定要消失的文化。」即便公部門如何宣傳,年輕人不願意接下來,它就是要消失。

「既然傳統難以維持化,有沒有想過試試別的作法」我問。

黃理事長回答很妙,他說既然傳統的東西沒有市場,他一定會消失,那就要堅持原味。老師(鍾彩祥)也是堅持傳統,他不希望因為要討好市場觀眾,就失去原味傳統的東西,即便這個東西(八音)他一定會消失,但至少不是在我這一代。

 21887942239_8d693ae24a_z

「如果一直跟著市場走,你不知道會走到哪裡去?可能你連都找不回來。就像一個村子沒有年輕人,事情會怎麼發展下去誰也不知道?一個文化沒有年輕人,早晚就會走進歷史跟客家文物館。」

他強調,學習這種傳統的文化要有耐心,一步一步來不能省功夫。老師(鍾彩祥)耳朵很靈光,你剛剛哪裡音不對,他都會記下來。但是要不要告訴你,那要看你的態度,肯不肯學?才會考慮有沒有必要教你下一步。

傳統與現代、城市與鄉村

黃沛文年輕時先到台南北區紡織業工作過幾年,後來決定回歸美濃。二十多年過去了,兩個女兒大學畢業後都留在北部工作,是他難以放下的牽掛。他認為孩子能回來就回來,他心疼地說「現在年輕人在城市立足」真的不容易。

聊到竹頭庄繁華光景,黃沛文回顧以前過年的竹頭庄人山人海,後來人數越來越少,某年初二,榕樹下圓環回來的庄人少的讓他吃驚。當他體認到這個是一去不復返的改變之後,便十分不能釋懷。

竹頭背客家八音班有個默契,他們不是很喜歡在公關活動時演出,他們認為還是應該還給八音它的音樂場景、八音還是要跟著節慶祭典出現,那才是它的文化土壤,一般的公關活動演出,他們不一定會接。

 竹頭背八音形象照中正湖-58

(從空間專業體認到文化保存的重要性,鍾兆生接下客家八音的傳承工作。拍攝/連偉志)

  「在表演舞台上,客家八音就顯得很奇怪。客家八音的舞台應該是在榕樹下、廟口前、茶桌旁,八音的舞台應該是在真實的農村生活裏面。」

小鍾跟我說起一段趣聞,某一天,社區組織的長輩出席一個公祭場合拈香,突然看到這個博士生帶著八音班一起走在送葬隊伍裡面出殯,他嚇了一跳,以為小鍾博士不讀了,跑去擔任禮生(笑)。

 幽默,反倒讓我認真追究起來。在儀式化的過程中,人們跟著一動接著一動,音樂反倒顯出它的價值,農村生活的厚重,無怪乎傳統得以維持,唯有相信命定論,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在悠揚的樂聲裡面反覆地送往迎來。

我不斷揣摩「喜、怒、哀、樂」,小鍾是嗩吶手、是樂班的主調,時而高亢時而低吟劇情跟著起伏,我想像它如泣如訴將故事娓娓道來,表現音樂情節的變化,喜、怒、哀、樂。

八音就是「喜怒哀樂」、從婚喪喜慶、生老病死都離不開八音,有農村社會裡的人際關係、有時令節氣與勞動搭配的山歌、音樂與農村生活從未分開,我腦海裏面一直想著這幾句話。

午後走在竹頭庄街上,大部分是老人守著諾大的空屋,然而我還看到這幾個朋友仍守在竹頭庄,在這裡演奏庄人熟悉親切的八音,即便農村日漸空洞,至少竹頭背八音團還在庄頭,守護故鄉、守護傳統。 

*竹頭背客家八音團演出訊息*

 日本民族學博物館客家文化藝術節行前巡迴演出

日期 時間 地點
104年10月24日(六) 下午3點30分 竹頭背慈聖宮(媽祖廟)
104年11月05日(四) 上午9點30分 獅山社區活動中心
104年11月07日(六) 下午3點00分 輔天五穀宮(南興社區)
104年11月14日(六) 上午9點30分 美濃天后宮
104年11月21日(六) 下午3點30分 竹頭背三山國王宮
104年11月22日(日) 下午2點30分 美濃客家文物館

相關演出訊息聯絡:吳小姐,07-6812538

宣傳定稿(jpg)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