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溪環境劣化?多批溪口小魚感染細菌

東北季風吹拂,正是捕撈鰻魚苗的季節,但日前宜蘭漁民赴蘭陽溪口捕鰻苗時,卻意外捕撈到為數不少的染病小魚,這些小魚腹部清一色呈現黃褐色、潰爛的景況,有些甚至魚尾巴還爛掉,專家初步研判為環境中病原量增高,幼魚免疫力下降感染細菌導致,而這是否意味河口環境出現變化?仍需進一步等細菌培養結果出爐,釐清死因,才能判斷和採取行動。

12348097_1113723558647316_4968471340479769952_n
圖片提供/宜蘭縣環保局長陳登欽

歷年都有發現病魚 今年特別嚴重

宜蘭蘭陽溪河口是冬山河、宜蘭河和蘭陽溪三大溪流主要出海口。接獲漁民通報的宜蘭縣環保局長陳登欽說,日前漁民送來病魚時曾提到,其實捕撈到這樣狀況並非第一次,歷年來都是如此,尤其冬山河附近每年這個季節就會捕撈到病變的烏魚,過往漁民捕到就丟掉,但今年狀況變多,漁民只好送到村長家,請村長找解答。

陳登欽指出,為確實了解這些魚究竟感染什麼病,昨天環保局又到蘭陽溪口捕撈活體魚,送交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進行細菌培養,「沒想到一個漁網捕撈上來,四條就有三條魚發生病變。」

環境常在菌增加+魚免疫力下降 易受細菌感染

據了解,這些魚多屬烏魚品種,有豆仔魚、烏仔等。藉由照片初步判斷的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副教授冉繁華說,「這應該是很典型的弧菌性感染,」受感染的魚體都很小隻,這些烏魚類小魚在洄游時體力會比較弱,造成免疫力下降,再加上環境中有常在菌,因此比較容易感染。

冉繁華認為,這些魚體在感染病菌後,可能傷口又沾染上泥沙、微細藻類,或是傷口出血後,血紅素碰到鹽,久了傷口結痂變成黃褐色。

冉繁華表示,烏魚會有季節性靠岸的行為,這個季節牠們喜歡待在河口或港口,如果蘭陽溪河口捕撈的比例很高,像1000隻魚有300、400隻感染類似的情況,那代表一個警訊,河口環境可能產生變化,像是發生過度優養化等,導致病原菌大量增加。

「水質優養化」意指水中的營養源,如氮、磷等過量增加,導致浮游動植物大量繁殖,引起水質惡化,水中的生物、魚類便容易缺氧致死。優養化除了是一水域自然演替現象外,人類使用的農藥、肥料、清潔劑、廢水等,因為富含硝酸鹽與磷酸鹽,也會加速優氧化的現象。

至於這段期間蘭陽溪水域捕撈的魚可不可以吃?冉繁華解釋,當然沒有問題,因為魚感染細菌疾病和家畜不同,並不是人畜共通的傳染細菌,所以捕撈起來健康的魚還是可以食用。

12376063_1113723378647334_8784814643371879754_n
圖片提供/宜蘭縣環保局長陳登欽

宜蘭動防所正著手細菌培養 結果下週就出爐

目前宜蘭縣環保局已將病魚送到動植物防疫所進行細菌培養,宜蘭縣動防所表示,從抹片觀察有看到水黴菌菌絲,這類細菌感染在水產養殖中算是常見,但這次卻發生在河口,詳細狀況等細菌培養出來才可確定,最快下週結果就會出爐。

陳登欽表示,細菌培養結果出爐後,環保局會進一步進行地域性田野調查,了解水中微生物、細菌的變化。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